孩子得了小頭畸形,別慌,小兒神經外科教授馬雲富爲您排憂解難!

小玲於2017年10月出生,家裡人發現她的面容跟正常孩子不一樣,剛開始,小玲父母都以為是小玲睡覺姿勢不對導致的,也沒有放在心上,後來鼻樑凹陷、耳大、下額後縮、前額狹小、且頭圍特小這些狀況越來越明顯,走訪當地醫院均表示“無法治療”,隨即家人到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神經外科求診。

孩子得了小頭畸形,別慌,小兒神經外科教授馬雲富為您排憂解難!

孩子得了小頭畸形,別慌,小兒神經外科教授馬雲富為您排憂解難!

初見小玲,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神經外科醫護人員的目光一下就被她不同尋常的樣子吸引了,小玲的腦袋很像科幻電影放映的小“ET”。入院後,鄭大三附院小兒神經外科馬雲富教授對小玲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最終確診為嚴重的小頭畸形。

馬雲富教授表示必須立即手術,不能夠再拖延,並耐心的向家屬解釋道:“手術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要把患者畸形的顱骨全部拆卸,鬆解被壓迫的大腦;二是對顱骨進行分割,逐個塑成需要的形狀,再重新拼接,這個過程就像玩拼圖一樣。然而,手術不僅需要技術,還要有立體裁剪的藝術美感,對於這個不到1週歲的孩子來說風險很大,也可能存在出血的可能。因此,在手術前採用3D建模的形式等比例還原患兒頭骨,在模型上預先設定裁剪方案、手術切割線等,確保手術安全。”在馬雲富教授的細心、耐心的解釋下,家屬們更加有信心了。

孩子得了小頭畸形,別慌,小兒神經外科教授馬雲富為您排憂解難!

術前馬雲富教授採用3D建模的形式等比例還原患兒頭骨,並且提前測量父母面部數據,保證患兒塑形後的面容體現父母特徵提供依據,3D建模成功後,馬雲富教授和他的團隊董輝教授、張雲鶴教授一起,一邊在腦中想像著裁剪方案,一邊在這個立體的、真實的頭骨模型上畫下了手術切割線。術前的精心準備只為手術中的萬無一失,8月1日,手術經歷3小時順利完成,術後7天“拆線”,經過幾天的恢復期,小玲已經逐漸呈現出完美的頭型,她已於8月10日出院。通過3D打印技術為小玲實施了手術,孩子的頭顱畸形得到精準修復。手術沒有傷及任何神經,術後各項指標正常,為孩子腦組織今後的生長留足了空間。術後家人驚喜地發現,小玲變漂亮了,智力檢測也有所提升。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小兒神經外科馬雲富教授表示,頭小畸形可分真性頭小畸形和相對頭小畸形。真性小頭畸形多是由於一種常染色體畸變,亦或者是胎兒在妊娠期,特別是在妊娠早期,受放射線照射或宮內感染而引起。患者由於前囟閉合早,骨縫全部或部分閉合過早,相對頭小畸形也稱假性頭小畸形,大多是由於炎症,腦血管損傷而引起的腦損傷和腦萎縮,頭圍減少的程度比真性小,且頭畸形情況較輕些。

馬雲富教授介紹,小頭畸形有顱內壓升高者,一般建議應儘早進行手術,小頭畸形大多以手術治療為主,目的就是要擴大顱腔,解除顱內高壓,從而使受壓的腦組織及顱神經得到發育和生長。小頭畸形的手術治療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切除過早閉合的骨縫,再選新的骨縫。另一種就是切除大塊骨質以達到減壓和有利於腦的發育。建議手術要越早越好,出生後診斷為小頭畸形的患者在六個月以內手術者術後恢復的較好。如果患兒一旦出視神經萎縮和智能障礙,這時候即使馬上進行手術治療,其大腦功能也已經受損,不易恢復,小頭畸形要及時的發現,手術治療後才能得到較好的恢復。因此,如果寶媽們一旦發現寶寶的生長髮育遲緩或治療就要帶他到醫院做檢查確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