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數11萬,「化腦」患兒的坎坷康復之路

“張大夫,你們那個細胞數11萬的小‘化腦’怎麼樣了?”“韓大夫,你們那個細胞數11萬的小‘化腦’怎麼樣了?”……這兩個月,經常有同事見到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大三附院)神經一病區的醫護人員就問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向大家彙報一下這個小“化腦”的情況——她痊癒出院了!而且沒有任何併發症和後遺症!

為什麼這麼多人關心她呢?11萬又是什麼意思呢?是花了11萬塊錢嗎?不,是她的腦脊液細胞數高達11萬!

這名小寶貝叫曦曦(化名),是神經一病區今年接診的化腦中腦脊液細胞數最高的患兒,也是這麼多年來神經一病區患兒中腦脊液細胞數最高的,高達109540×106/L,對!你沒看錯,約是11萬(為方便敘述,以下均省去×106/L)! 而正常小嬰兒不超過20!

小曦曦患病時還不到2個月,因反覆高熱不易退、體溫高達39.8℃,並有吐奶、抽搐表現而入院,入院後立即完善血感染指標和腰穿檢查,腦脊液細胞數2000,確診化膿性腦膜炎。因為曦曦是社區感染,沒有圍生期高危病史,選擇易透過血腦屏障的三代頭孢和青黴素類藥物聯合足量應用,且很快培養出來腦脊液和血液中一樣的細菌,根據藥敏顯示選藥合理,常規情況下,孩子該一天天好轉了,但醫學就是個體差異性如此大。孩子體溫一過性好轉,但是3天后再次升高,且再次出現抽搐發作。神經一病區主任張曉莉分析後考慮,患兒培養出來的細菌雖然體外藥敏顯示敏感,若治療效果不好,需儘早調整方案,化膿性腦膜炎的治療是等不得的,於是立即吩咐複查腰穿,檢查腦脊液。很快,徐丹醫師彙報,穿刺出來的腦脊液像米湯一樣渾濁,化驗結果更是令我們吃驚,細胞數高達11萬,短短3天時間,細胞數從2000升到11萬,面對從來沒有見過的如此高的細胞數,大家陷入了沉思,這是何等強的細菌啊,難道是感染了超級細菌?桿菌還是球菌?曦曦的病情能不能好轉?會不會有嚴重後遺症?雖然已是夜裡10點,但在神經一病區的微信群裡,大家討論地異常熱烈,張曉莉主任決定立即升級抗生素,用美羅培南聯合萬古黴素進行治療,孩子的病情等不得!

細胞數11萬,“化腦”患兒的坎坷康復之路

事情遠沒有如此簡單,一週後第三次腰穿,腦脊液明顯好轉,細胞數下降至450*106/L,但患兒體溫沒有一點好轉,且三次腦脊液培養三種不同的細菌:陰溝腸桿菌、臭鼻克雷伯桿菌、克氏枸櫞酸桿菌,再一次破了紀錄!在排除了標本汙染、患兒免疫缺陷的可能後,兒內科主任賈天明認為患兒情況嚴重,應馬上申請全院大討論。除兒科各亞專業外,藥劑科、檢驗科、放射科均有多名高年資醫師參加了這個疑難病例討論會,會議由賈天明主任主持。張曉莉主任詳細彙報了病史和本組的分析意見,檢驗科張秋菊副主任技師、徐豪主管技師從標本收集到體外培養、抗生素應用後菌種變遷等方面給予說明和最新文獻分享,提出可能存在菌種的變遷,藥學部付強副主任藥師、張海礁主管藥師、王培主管藥師從國內外指南及個人研究經驗等方面,對不同病原菌感染抗生素的選擇治療給予推薦,PICU主任喬俊英對重症化腦提出來自己的治療經驗……討論場面異常激烈,引來諸多其他專業人員的參與,通過此次討論和各專業的交流,大家達成了初步的意見:繼續目前的治療方案,並制定了下一步可能的方案調整。

細胞數11萬,“化腦”患兒的坎坷康復之路

之後的一週,曦曦病情沒有明顯變化,精神狀態一般,體溫仍反覆高熱,且複查細胞數只是略微好了那麼一點點,在排除了硬膜下積液等併發症後,大家仔細分析,患兒病情僅僅是好轉,但沒有完全得到控制,已經使用瞭如此強有力的抗生素,我們還能做什麼呢?利奈唑胺?氯黴素?阿米卡星?最終,賈天明主任和張曉莉主任決定再次加用頭孢曲松。根據既往的經驗,有可能這就是壓死細菌的最後一根稻草。令人驚喜的是,持續二十天的反覆高熱終於有了好轉,並於3天后開始恢復正常,患兒家屬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是那麼的燦爛!

重新梳理思路,三種不同的病原菌,雖然都是桿菌,急性期仍讓我們不敢輕易否定球菌的感染,鑑於重症感染降階梯治療的原則,我們決定停用萬古黴素,繼續用美羅培南和頭孢曲松抗感染,其實我們心裡清楚,每一個決策,都是那麼難。

希望就在前方,但路還很長,體溫雖然穩定了,腦脊液細胞數下降得卻不是那麼快,腦脊液糖還很低,住院40天了、50天了……大夫們開始各有各的想法:有人主張換藥,有人主張停藥……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胖乎乎的笑臉,機靈的眼神,張曉莉主任和主管大夫韓瑞分析:體溫已經穩定,腦脊液細胞數穩步下降,說明病情已控制,只是需要時間,這麼重的腦炎一定要療程足,否則可能會復發,張曉莉主任囑咐韓瑞大夫仔細管理好每一個微小細節。終於,在入院2個月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完全正常的腦脊液,此時曦曦體溫恢復正常已經有1個多月了,各項感染指標均正常,精神狀態反應良好,被准予出院。

如今,曦曦寶貝已經出院10余天了,沒有任何不適,我們知道,她不會復發了!我們也非常感謝曦曦的父母在住院期間給予醫護人員的理解和配合,沒有他們的理解,沒有醫患的共同配合,我想,曦曦沒有這麼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