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玩了三十年的東西,我們還是學不會!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颳起了一陣港劇風潮。

TVB製作的《霍元甲》、《射鵰英雄傳》、《萬水千山總是情》、《上海灘》等電視劇征服了億萬觀眾,璀璨的星光和精彩的劇情使港劇成為一家獨大之勢,成為內地影視業頭頂上的一座大山。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大量演員及編劇的出走、內地電視劇的崛起,港劇面臨窘境。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星光寥落,留給人們的或許只剩情懷和一聲嘆息。

浪潮無法逆轉,但浪花仍不時激起,現在就又來一部——

《跳躍生命線》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看到劇名,可能大多數人就已經猜出這是一部典型的香港行業劇,而這部劇在開頭就給觀眾心頭壓上了一塊石頭:

作為救護員,私仇和職業素養,哪個更重要?

由馬德鍾飾演的救護員在田恐怕沒過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司機醉駕撞人後逃逸,令老婆章可嵐失救致死,他甚至沒有悲傷的時間,下一秒就得去救那個肇事兇手。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跳躍生命線,跳躍意味著速度,救護員的對手是死神,所以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差池。第一集,這部劇就告訴了觀眾作為救護員的第一個特質:專注

在職責面前,在田沒有選擇的權利,救完人的他跪在妻子的遺體前,哭的像個孩子。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學會對生命的尊重與謙卑,正視人生無常,或許是成為救護員的必修課。

時間來到十年後,經歷了喪妻之痛的在田似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跡,除了救人,女兒似乎成為他生活的唯一重心,日常工作中的閒聊則向觀眾透漏了一個信息:救護隊正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

在田遇到了卓家傑。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一個開著載客汽車經常在馬路上超速甚至釀成交通事故的問題少年,有個曾經嗜毒如命導致離異的父親,互損是父子倆的日常,曾經因賭博欠下的貸款終於用十年時間還清。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父子倆終於解脫,父親問他以後想做什麼?

卓家傑說:想當救護員。

生硬嗎?並不!

曾經的賭鬼父親為什麼會突然戒賭?甚至要砍下自己的手指頭明志;表面沒心沒肺的他為什麼會在孤身一人的時候哀傷至流淚;從不抽菸卻十年不離打火機;兒子背後的傷疤又是怎麼回事?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觀眾驚奇的發現,看劇過程中可能都沒有注意到的平淡至極的情節,串聯起來之後,得到了卓家傑那句回答。

這正是最吸引社長的地方,編劇對細節的考究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幾乎堵死了觀眾所有質疑的發問,比如救護隊閒談中的缺人、比如袁家傑多年前就已在為做救護員做準備,雖然只是一閃而過的鏡頭,但毫無疑問為袁家傑的選擇做足了鋪墊。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接下來,估計就是大叔改造小鮮肉的戲碼了,畢竟,一身的壞毛病得慢慢改。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長還沒有看出女主角是誰,看多了內地打著行業劇的旗號談戀愛的劇情,女主角一出場臉上就寫滿了“都閃開,我要和男主談戀愛了”。

而在這部劇中,妻子已經離開十年的在田身邊,目前愣是沒看到一個花花草草,不得不說真是行業劇的一股清流了。

除此之外,無論是在田的妹妹或者女兒,日常生活中的零碎小事,亦或是在田在救護過程中與病人的生活互動,無一不充滿了令人沉醉的生活氣息,尤其是在田的小女兒,太可愛。看完《快把我哥帶走》後想要個哥哥,而看完這部劇,相信你會想要個女兒的。

港劇或許已經沒落,但這部劇中廉價的佈局排場和救護中專業的術語仍讓人有種親切的熟悉,每集結尾的雞湯和立意深刻飽滿而不突兀。不得不說,關於劇中的職業感和在平凡家庭戲上的駕輕就熟,非常值得內地導演深思與學習。

港剧玩了三十年的东西,我们还是学不会!

畢竟,那是三十年都沒過時的東西,而我們的劇還活在“假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