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最近宮鬥劇看多了,知道乾隆爺的身邊有位叫富察·容音的女人,這富察·容音可來頭不小,滿洲鑲黃旗出身,祖輩都是朝廷重臣,在如此名門世家的基礎上,自然力壓群芳,才情也自然出眾。通過選秀她被雍正看中,並將她賜給了皇四子弘曆。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婚後兩人琴瑟和諧,無比恩愛,乾隆繼位後,便封她為皇后,即使後宮不斷湧入新的年輕的面孔,乾隆也只愛富察皇后一個人。

乾隆爺25歲登基,他在位60年,政局穩定、國泰民安。享年88歲,是歷代帝王中的長壽者。如果說乾隆爺的前半生是富察皇后的功勞(遇見了愛情,心情美麗),那麼後半生可就要歸功於他的富“茶”人生了!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乾隆爺治國有方,養生也得法,他一生以茶為伴,到了晚年,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御花園裡闢有一間茶室,四壁書畫,陳列精緻,環境幽雅,乾隆每天到茶室品茶,修身養性。因此,常年飲茶也許是他從政幾十年,仍然身心健康的秘訣。

乾隆爺和福鼎的淵源


公元1739 年,是乾隆爺即位大清君主的第四年,也是福鼎的誕生年,那一年位於中國南方福建東部,由霞浦縣劃出勸儒鄉的望海、育仁、遙香、廉江四里,單置為福鼎縣。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一開始的福鼎不起眼,也不發達,但好在清代中國幾乎是個農業國,皇帝要安定社會秩序,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民間的自發生產。這種由皇帝牽頭、舉國推行的“墾荒”讓當時經濟還十分欠發達的福鼎,掀起了圍墾造田的高潮。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乾隆6次下江南,到過不少著名的茶產地,品嚐過杭州的龍井茶、岳陽的君山銀針、崇安的大紅袍和安溪的鐵觀音。可是直到乾隆60年(1796年),中國著名茶學家張堂恆才在《中國製茶工藝》中記載到:“乾隆六十年(1796年)福鼎茶農採摘普通茶樹品種的芽毫製造銀針”,而乾隆爺最後一次下江南的時間是在乾隆49年(公元1784年)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對於寫過不少茶詩和文章,對品茶和品泉都十分精通的乾隆爺來說,不能親自前往著名的白茶產地——福鼎,也許是他的一個遺憾了吧。當時的乾隆爺也萬萬想不到那小小的福鼎在200年後會發展成這般輝煌模樣!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白茶是茶更是藥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中的璀璨明珠,茶中的特殊珍品,因其製法獨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滿披白毫,色澤銀白灰綠,故稱為“白茶”。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現如今,白茶已經從默默無聞的出口茶,到風靡大江南北的熱銷茶,其中屬優質的福鼎白茶最為稀有。

白茶自身含有豐富的活性酶和多酚類物質,有美容抗衰老和預防皮膚老化、提高人體免疫力和記憶力、平衡血糖、調節血脂、清熱、明目、護肝等多重功效。

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


“一年為茶”說的是當年新白茶,白茶屬於微發酵茶,剛製作出來的頭年白茶,接近綠茶的口感,茶性比較寒涼,香氣清新鮮純,有類似豆漿的香味,湯色淺黃明亮,湯感爽口清銳,如清泉甘露,滋味相對平淡些。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三年為藥”指的是儲藏得當的白茶,在兩三年的過程中,茶葉內部成分已在發生變化,青氣褪去,湯色加深,由淺黃變到杏黃或更深黃,會出現“荷葉香”,香氣已漸趨醇和;這個時候的白茶,亦茶亦藥,品藏皆宜。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七年為寶”指的是,白茶存放至五六年、六七年,就已算是老白茶了。這個時候的白茶,香氣有清甜花香,細嗅下陳香出現,並且伴隨著儲藏時間的推移,會呈現出棗香,乃至發展成為一種舒適的“藥香”,入口也更加順滑,甜度、粘稠度也會逐漸增加,真是回味無窮。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喜歡福鼎白茶,卻不知如何挑選?


近幾年福鼎白茶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佳品,風靡的背後,自然是魚龍混雜,所以在購買白茶時一定要擦亮雙眼,想買到正宗的福鼎白茶,還得找靠譜信任的賣家。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一間茶室,四壁書畫,陳列精緻,環境幽雅,每天到茶室品茗,修身養性與“君不可一日無茶”的乾隆爺可謂完全合拍。


揭秘|乾隆爺的富“茶”人生


小浦小科普

安吉白茶名字叫白茶,其實是綠茶哦!腸胃不太好的小夥伴,可不能喝綠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