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舞,舞動奇蹟

貔貅舞,舞動奇蹟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舞獅子、舞龍

但是舞貔貅(pí xiū)

你就沒聽說過了吧

何為舞貔貅呢?

貔貅舞,舞動奇蹟

舞貔貅是廣州增城市客家人的傳統舞蹈,被譽為“增城三寶”的三大民間工藝和表演之一,在2007年列為第二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增城貔貅舞的起源

舞貔貅又稱“舞客家貓”、“舞客家師”、“舞醒師”,因為貔貅被認為是招財的吉祥獸,所以舞貔貅是當地客家人逢喜事、年節、甚至單位落成典禮、開店鋪、建新房子都要舉行的,祈求吉祥幸福的一種民間文藝活動。

貔貅舞,舞動奇蹟

關於增城貔貅舞的起源,目前民間有兩種說法,一說它興起於明末;二說起源於清乾隆年間,即正好是增城客家人大批遷入增城的年代,距今約270年。

但具體是何時,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2

增城貔貅舞的特徵

首先從道具的外形來看,除了長長的“貓身”外,它圓圓的腦袋卻是一張猴臉,遠遠看就像一個貓頭。

貔貅舞,舞動奇蹟

其次,“貓頭”的製作材料以泥巴和紙張為主,程序是比較簡單的。

第三,增城貔貅舞的角色多樣化,不僅有貔貅,還有大頭佛和猴子。

貔貅舞,舞動奇蹟

第四,貔貅舞中的“貔貅”,即客家貓,是有性別之分的。通常來說,如果出現一隻“大貓”和一隻“小貓”,則代表的是“貓媽”和“貓仔”;但如果只有一隻“貓”出現,則是“貓公”。

最後,增城“貔貅舞”的表演過程特色非常鮮明,每場戲之前都有“打四門”,即拜四方土地神的儀式。

貔貅舞,舞動奇蹟

3

增城貔貅舞的表演過程

貔貅舞採用鑼鼓擊樂伴奏,從貔貅出場、撲食、翻滾、瘙癢、戲水到登上塔頂採青等動作,分別為輕、柔、緩、急、強、勁。

全套動作包括牌過山、過橋、上小山丘、疊牌山、上牌山等。舞蹈風格剛柔相濟,以剛為主,通過人體相疊,高空耍舞,運用雜技表演技巧,使舞蹈空間感大大增強。

貔貅舞,舞動奇蹟

貔貅上牌山和牌山頂上採青等舞法成為貔貅舞中最精彩的一幕。街道兩旁的住戶和店鋪,在貔貅舞遊行隊伍經過前,用竹竿系根長紅繩,扎吊著紅包和幾片青菜葉,“懸青”以獲贈演員。

貔貅舞,舞動奇蹟

採青時,貔貅舞的演員數十人用盾牌相托,搭成三層人塔。貔貅從人梯登上“塔”頂,在上面起舞、採青。舞蹈時,人塔隨著鑼鼓節奏慢慢旋轉移動。

舞貔貅與舞獅的最大區別就是,舞貔貅要求表演者有紮實的武術功底。

4

貔貅

對於貔貅舞已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那貔貅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還存在疑惑。

傳說貔貅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長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有嘴無屁股,吞萬物而不瀉。可招八方財,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貔貅舞,舞動奇蹟

貔貅如鳳凰、麒麟一樣分有雌性和雄性,雄性名為“貔”,雌性名為“貅”,但現在流傳下來的則沒有分雌雄了。

古時的貔貅是分為一角或兩角的,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後來再沒有分為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

貔貅舞,舞動奇蹟

貔貅舞是增城客家人特有的傳統表演節目,是廣東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作,不僅反映出廣州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也承載著當地客家人的古樸民俗風情,是客家各宗族間和諧相處的重要紐帶之一。

— END —

貔貅舞,舞動奇蹟

撰文 丨黃小新 排版 丨陳梓健

貔貅舞,舞動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