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恥辱的「軍演」!

早在康熙年間,為了錘鍊官兵,檢驗軍隊的實戰能力,決定每年秋天在木蘭舉行“木蘭秋獮”活動,康熙後形成定製。此活動非為娛樂活動,而是為了檢驗八旗子弟訓練騎射之術,抵禦驕奢頹靡之風,主要的目的是時刻提醒大清軍隊居安思危,常備不懈,確保軍隊的戰鬥力。這是年度的準軍事演習活動。可是在咸豐帝時,大清的這場準“軍事演習”卻成為大清的恥辱,近代中國之恥辱。

歷史上最恥辱的“軍演”!

康熙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後,他們將目標直指北京,希望速戰速決,逼迫清政府簽訂更多的不平等條約。得到兵力補充的英法聯軍在大沾口西北的北塘登陸,在佔領了天津之後,隨即發兵北京,千年古都第一次暴露在西方列強的炮口之下。

咸豐帝心急如焚,如果北京守不住,他作為一國之君,必將成為英法聯軍的俘虜,一想到宋徽宗、宋欽宗的下場,咸豐帝雙腿戰慄。這個時候,僧格林沁不失時機地上了一道密摺,建議咸豐帝舉行“木蘭秋獮”。現在即臨秋天,正是木蘭秋獮的大好季節,正好去熱河北部的木蘭圍場打獵,這也是大清歷朝皇帝遵循不移的古制。可是此時遍地烽煙,咸豐帝哪有這種心情?顯然,僧格林沁的用意是希望咸豐帝暫時逃離北京。

歷史上最恥辱的“軍演”!

咸豐帝

但是堂堂一個皇帝怎麼能說逃就逃呢?而且就在這時,北京城內騷動不安,謠言四起。據消息稱,前門很多鋪子所賣的燒餅一下子被買光了,人們紛紛議論這是皇帝準備逃跑,一時間群情惶惶,令人不安。一些不明真相的朝臣也紛紛開始上疏,要求皇帝留守京城,穩定人心。南書房、上書房的大臣也紛紛上奏,力陳古來遷都之禍。咸豐帝看到僧格林沁的建議後,本想順水推舟,借“木蘭秋稱”之名逃離北京,但現在朝臣紛紛上奏要求皇帝留守,否則北京就亂套了。面對這種情形,到底該怎麼辦?

無奈之下,七月二十四日,咸豐帝將到底是應該“御駕親征”還是“木蘭秋獮”兩個方案交由大臣討論。討論中,廷臣首先否決了咸豐帝御駕親征的方案,認為這樣太危險,於國家穩定不利。至於皇帝是否離開北京,則分成了兩派:一派意見認為皇帝此時不應離開北京他們認為,北京畢竟是一個軍事堡壘,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有好幾道城牆和護城河做屏障,如果認為還不安全,你跑到野外去能跑得過英法聯軍的槍子嗎?洋人能遠渡重洋打到北京,難道就不能打到熱河?另一派意見以肅順等人為代表,認為皇帝應立即離開北京,暫時躲避風頭。結果,握有權力的肅順佔了上風。八月初八日,咸豐帝從圓明園大東門起程,踏上了前往熱河“木蘭秋獮”的征途。

歷史上最恥辱的“軍演”!

清朝軍演場景

由於出行倉促,咸豐帝一路上沒有行李,沒有酒宴,每天僅能咸豐帝吃上兩個煮雞蛋,喝點小米粥。名為軍演,實為出逃,咸豐帝的這次出逃也開創了清朝歷史記錄,讓他成為清朝入主中原以來第一個被逐出京城的皇帝,而且再也沒能返回北京。在熱河,咸豐帝往往日夜彷徨,一籌莫展,政事之餘沉湎於聲色,臨死前兩天還傳諭“如意洲花唱照舊”。1861年7月,咸豐帝病故,在位只有11年。

更可悲的是,就在咸豐帝逃難熱河不久,更加令人震驚的劫難發生了。英法聯軍闖進了皇家園林——圓明園,將富麗壯觀的圓明園洗劫一空、付之一炬。為了阻止英法聯軍進一步施暴,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訴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中國開始跌入半殖民地的深淵,咸豐帝也已經無可推卸地背上了歷史的罪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