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之:孩子与危险亲密接触,家长要怎么管?

今天,我是一个朋友Y一脸严肃地问了我一个问题:“是不是绝对不可以打孩子?”

我顺着自己的第一反应回答:“我认为是的。”

但朋友随即向我坦白,她刚刚打了她的儿子。

“他玩电源,”朋友说。“我不知道除了打他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他记住。”

朋友的儿子快六岁了,正是主意不小道理又不太听的年纪。虽然我最终仍旧主张父母应该摆事实、讲道理,好好监护,不能用打孩子成为管教孩子的方法,可是朋友的担忧却确实让我有所动摇。

印象中新闻里看过,好像是一个孩子从楼房阳台上往楼下扔花盆,险些误伤居民,后来孩子的父亲把孩子狠狠揍了一顿。当时就有很多人同意父亲的做法,认为一顿痛打是让孩子永远不再做这样危险的事情的最好方式。

中国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有些家长更是把打孩子奉为经典育儿方法。可每当老人跟我这样说时,我都在想,这样真的对吗?

同学Z君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小时候他因为偷了家里的钱被她妈妈痛打了一顿。到今天,他妈妈可能已经完全不记得二十多年前的这件小事了,可是Z君却仍旧历历在目。Z君说,当时是他爸爸当着他的面把钱放进抽屉里的信封里,对他说”这里面都是咱们家的钱“。他以为【咱们家的钱】是可以拿的,完全没有觉得自己在“偷”。所以,妈妈的那一顿痛打,他特别委屈,却又根本无法辩解。而那件事的影响就是,在他之后所有的成长过程中,他都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向父母要钱,无论他想要花钱的理由多么正当,无论他父母事实上对他是多么地宠爱有加,他心理始终有那么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Z君说他现在都还记得他妈妈打在他身上的疼,并且发誓,不论他儿子多么皮多么淘气,他都不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有很多人曾经对我说:“谁小时候没挨过几顿打,也没见谁就心理阴影了。”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打孩子可能会影响孩子性格“这种观点太过矫情,毕竟大家都活得好好的。可是在我看来,那些因为”我挨过打,但我好好地长大了“来论证打孩子合理性的本身就是一种逻辑上的谬误,称为幸存者偏差也不为过——毕竟也有很多Z君这样因为挨了打而影响了性格和亲子关系的例子。

Z君的儿子现在两岁多,正把他和他老婆搞得每日筋疲力尽。他老婆说现在是真的见识到terrible two了。可尽管这样,Z君还是坚持永远都不会打孩子,他说他不希望他儿子跟他一样,从小努力学习,处处听话,小心翼翼,只为了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孩子。

不得不承认,打孩子是见效很快的一种方法,但是其实也不排除孩子因为挨打而愈发叛逆的情况。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其实都是在大人的压迫之下抑制了真实的自我。这样的孩子往往胆小,没有自信。孩子长大后,这种心理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带来更多的痛苦。

也有很多人会说,不打孩子,要怎么才能管教孩子呢?

其实每个孩子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我觉得家长还是要多尊重孩子的发展天性,多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尤其是三岁以下,还听不懂道理的宝宝——【这里我的坚决反对打幼龄宝宝的】——转移注意力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我家宝宝小时每次哭的比较凶的时候就带他出去走走,他喜欢看街上的汽车,看着看着就不哭了,屡试不爽。再大些就可以试着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讲道理,切忌说教,循循善诱,宝宝也会一天比一天懂事。

不过话说回来,如开头闺蜜所言,如果孩子不停地去碰触危险——玩儿火,玩儿电,玩儿刀子,如果不打,最有效的制止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