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校長徐飛:以「鬧鐘、尺子和電筒」寄語大學生奮鬥精神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以“闹钟、尺子和电筒”寄语大学生奋斗精神

CFIC導讀:

10月7日,央視《百家講壇》“我們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節目播出,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節目中發表演講。他表示,“把自律的鬧鐘、自強的尺子和自覺的電筒拿在手上、裝在心上。最重要的是,將自律、自強、自覺切實體現在行動上。”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以“闹钟、尺子和电筒”寄语大学生奋斗精神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

10月7日,央視《百家講壇》“我們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節目播出,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節目中發表演講。大學,是價值塑造、人格養成、能力培養、知識探究的殿堂。徐飛也表示,“大學是喚醒奇蹟的地方,是超越功利的聖地,是飛揚理想的疆域。”

因此,新時代,學子如何在奮鬥中趨利避害適應社會?如何實現個人價值收穫真正成功?徐飛也送出了“鬧鐘、尺子和電筒”三件禮物,寄語大學生在“自時代”的自我發展。“把自律的鬧鐘、自強的尺子和自覺的電筒拿在手上、裝在心上。最重要的是,將自律、自強、自覺切實體現在行動上。”徐飛說。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以“闹钟、尺子和电筒”寄语大学生奋斗精神

以下為徐飛在《百家講壇》的演講實錄:

觀眾朋友們:

大家好!

非常榮幸,做客《百家講壇》“我們的大學”節目,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1964年,那一年中國幹出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情——包括西南交通大學校友陳能寬、姚桐斌、吳自良等在內的中國專家團隊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世界的東方,在古老的羅布泊,那一團巨大的蘑菇雲承載著一個民族一百年不曾消亡的信念,在一聲巨響中轟然升起,由此標誌著一個飽受磨難歷盡坎坷的偉大民族,重新踏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

大學是喚醒奇蹟的地方,是超越功利的聖地,是飛揚理想的疆域。作為西南交大的第65任校長,如何讓學子們追隨先賢,儘快成長為有社會擔當和健全人格、有職業操守和專業才能、有人文情懷和科學素養、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思維的“五有”交大人?如何在奮鬥中趨利避害適應社會?如何實現個人價值收穫真正成功?對於這些問題,我與同學們通過多種方式有過深入交流,並在2017級開學典禮上,送給同學三件禮物。今天,我也想把這三份特殊的禮物送給你們,送給電視機前的年輕朋友。這三件禮物分別是:鬧鐘、尺子和電筒。

鬧鐘,這是我送給觀眾朋友的第一份禮物。

當今是怎樣的一個時代?如前所述,原子彈成功爆炸反映的是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集中力量辦大事,以及高度的計劃性和指令性。而當代到處充滿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創客的自設計,3D打印的自制造,智能APP自診斷,書刊雜誌自出版,分佈式自發電,基於大數據分析的自感知、自決策、自管理、自適應、自實現等,“自”已然成為當今現象級的標識。

我姑且稱當今時代為“自時代”。“自時代”最偉大之處,就在於自由自主。過往的平臺約束、體制約束、資源約束、時空約束鬆弛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臺、資源、知識、技術、機遇的充分供給,個人自主性、獨立性、選擇性的大大增強。在“自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舞臺,都有機會出彩。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自時代”在帶給大家最大限度自由自主的同時,也很容易使人自由散漫、自說自話,很容易讓人自娛自樂、自我放縱。因熱衷於做“網紅”而自吹自誇、自戀自大,或反向的自怨自艾、自卑自閉,甚至自殘自毀也並不鮮見。

如何在“自時代”自處?一些年輕人明明是得過且過、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將得失成敗視作宿命。多少人在追求自律的過程中,掉入舒適區,熱情減退,忘卻初心,寶貴的青春韶華就這樣在時間的氧化中委頓。殊不知,多年後幡然醒悟,才發現萬事蹉跎、為時已晚,唯有感慨時光易逝、遺恨終身。

希望青年朋友們給人生上好鬧鐘,隨時警醒自己,通過改善放任自流的任性,以期端正自身的行為。實際上,警醒是一種自律,自律需考量行動的長遠價值,樹立行動的邊界意識。比如遵守法度,恪守公德,慎獨、慎初、慎微等。長此以往,必能寧靜內心,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作為西南交大第一位中國教授,羅忠忱先生堪稱自律的典範。黃萬里在回憶他的恩師羅忠忱時寫道:“在學十九年,承恩中外師長不啻百人,然於教誨懇切,授法精湛,任職認真,視學校如家庭,視學生如子女,60年如一日,蓋未有出吾師之右者。”時至今日,這樣的教師在交大依然大有人在。

60年如一日,這是怎樣的自律!自律貴在持之以恆,美好的品行離不開堅守。縱觀身邊的成功者,無不是將自律融入血液骨髓,乃至成為身體和靈魂的一部分,在“苦行僧”似的前行中,不斷超越和成就自我。諸位要向榜樣學習,自律從點滴做起,從當下做起,從早睡早起、堅持閱讀、經常鍛鍊等日常生活做起。這些行動看似不難,但要堅持不懈,實則不易。請認真對待每一個當下,假以時日,當會見證一個更好的自己。我堅信,你們的日積月累,早晚會成為別人的望塵莫及。

第二份禮物,是尺子。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人有自我意識,自強不息。中國華夏文明的精華,亦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人當自強,自強當自立、自信、自勉。諸位可用尺子時常丈量自立的長度、自信的寬度和自勉的厚度。

一是自立的長度。自強首先要求自立,獨立自助,自力更生,信奉“自助者,天助之”。一些年輕朋友可能尚未意識到自己仍處於“巨嬰國”的“寶寶”期,這很不好,要在心智上儘快成熟,人格上儘快獨立。要把爭取個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要學會對自己負責,對自己承擔責任,自己掌握命運。還要學會適應各種環境,敢於自我磨練,經風雨見世面,不斷打造和強化自立能力。

二是自信的寬度。本質上,自信是一種自我肯定、自我宣誓的意志。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尤其相信觀念和思想的力量。充滿自信的人,才會大力開發自身潛力;才會擇善固執,敢排眾議;才會勇於正視自己缺點並善於不斷改進。自信不是自高自大,孤芳自賞,而是基於對自己的客觀認識。自信也不是自以為無所不能,而是對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以及把事情做得儘可能好所抱有的堅定信念、信心和信任。當然,要自信就得増廣見識多讀書,唯如此才有自信的底氣,才會“腹有詩書氣自華”。

三是自勉的厚度。自勉是自我勉勵、自我鼓舞和自我激勵,也就是自我發動、自我策動,自我調動和自我調適。自勉者不悲觀、不頹廢、不自棄,不怨天尤人;不求近功、不安小就,也不過分為難自己。自勉者善於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天賦和興趣;善於洞悉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善於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比較優勢來確定努力方向,從而使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盡情發揮,使生命中蘊含的巨大潛能得以充分釋放。

創建於1896年的西南交大,122年來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於成。學校雖屢遷校址、數更校名,飽嘗磨難,卻巍然屹立不倒,深刻地融入國家、民族頑強奮鬥和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不懈追求“文軌車書郅大同”的理想,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大氣沉穩、絃歌不斷。學校先後培養了以茅以升、竺可楨、林同炎、黃萬里、錢崇澍、莊俊等為代表的多位科學大師和工程泰斗,培養了以62位海內外院士為代表的30多萬名棟樑英才,在諸多領域特別是在軌道交通領域,創造了百餘項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中國高鐵的發展,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爆發後,西南交大顛沛流離,輾轉河北唐山、湖南湘潭、貴州福泉、重慶璧山……戰火紛飛的歲月,師生相依為命,自力更生,一大批交大學子在豆油燈下、茅草屋中一步步成長為院士、大師。礦冶系1943屆一個班走出三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肖紀美、徐採棟,中國工程院院士邱竹賢;土木工程系1933屆一個普通的班級裡,走出張維、嚴愷、劉恢先、林同驊四位院士。

試想,若無“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精神,“灌輸文化尚交通”的自信,“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自勉,學校怎會創造如此驕人的成績?若無對自強、自立、自信和自勉的秉持和堅守,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此等傳奇又從何說起?

第三份禮物,是電筒。

電筒有何功能?首先是照明,讓自己混沌渾噩的精神世界澄澈光明。希望大家在做好事情的同時,自覺注重“精神發育”,通過自我啟蒙使自身的價值尺度、行為準則和生命意義逐漸清晰,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在“自時代”,媒體空前發達,價值和信仰更是多元、多樣和多變。你們現在雖做不到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定方向,但應努力做到,把握多元中的關鍵、多樣中的均衡和多變中的趨勢。你們要學會理性平和、全面辯證地看問題,學會解決問題時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不僅是方法論,也是精神發育的題中之義。

其次,電筒可用來燭照前行的方向。政治家T.W.威爾遜說過,沒有方向和目標的人,將永遠不會覺察到任何遠大的希望,也不會擔負起任何偉大的事業。諸位要通過“試錯”或“迭代”,儘快找到人生方向,並在此基礎上明晰目標,及早做好生涯規劃。當然這很難,因為“自時代”的可選擇性太大,找準方向談何容易?但即便如此,也要迎難而上。請諸位注意,試錯和迭代是當下很熱的兩個詞。試錯就是嘗試,在嘗試中容錯、糾錯不斷向成功邁進;迭代是相對於一次性求解而言,不斷打造事物的升級版使其優化,旨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第三,電筒還用來照自己,使之自明、自覺和自省。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要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堅持自省自誡,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和言談舉止進行檢視,時常叩問是不是為人以誠、處世以信,謀事以細、做事以實,從而提升心志,過一種充實而又覺悟的人生。

今天送給諸位的這隻電筒還很特別:不用電。這項採用熱電效應原理的發明,作為“黑科技”斬獲了2017年Google科技大賽一等獎。送這款電筒是想告訴大家,尋常如電筒,也可以通過創新而煥發異彩。進言之,任何成熟的產品,都有改進的餘地和創新的空間,正所謂創新不止,止於至善。

至此,三件禮物已全部送出,想必大家已能體會我的良苦用心。希望諸位時刻把自律的鬧鐘、自強的尺子和自覺的電筒拿在手上、裝在心上。最重要的是,將自律、自強、自覺切實體現在行動上。

尼采有一句名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青年朋友們,青春不是用來度過的,青春是用來綻放的。衷心地祝願你們在“自時代”砥礪前行,精彩綻放!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是天經地義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以“闹钟、尺子和电筒”寄语大学生奋斗精神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

“60分萬歲,多1分浪費。”

這句長期在學生之間流傳的“箴言”將要改寫。在教育部的部署下,秋季新學期開始,各大高校開始相繼調整本科教學方案,開始一系列的本科教育工作改革。這些措施包括要求改進教師評價體系,將給本科生上課作為晉升的條件之一

。對於開設的本科課程也進行重新評價篩選,擬淘汰質量低下的“水課”,打造高階課程。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時劉表示,將從源頭上“把關”,從開課前論證,課程教師授課質量,學生學習情況等多方面對本科教育牢牢抓穩。

談“人才爭奪戰”:還要看一個城市的綜合成本

南都:高校的人才資源被一些城市擺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人才爭奪戰”也越來越激烈,你認為留住人才的關鍵是什麼?

徐飛:現在一些地方都在競相比拼吸引本科生、研究生的優惠政策,短期當然會有一定效果。但長遠看一個城市的人文生態環境,特別是工作生活的綜合成本,是令畢業生望而卻步,還是能產生強烈的移居或創業慾望,這才是最根本的東西。眾所周知,北上廣深房價很貴、生活成本很高,因此“逃離北上廣深”的說法很流行。然而,北上廣深卻依然成為大多數畢業生嚮往和首選之地?為什麼?

這些一線城市最大的比較優勢在於其“軟成本”低。比如,在北上廣深特別是在深圳辦個註冊、工商行政登記可能在一小時之內,別的城市也許要以天甚至以月為計時單位。因流程規範、依法依規行事、辦事效率高、人際關係簡單、工作轉換方便等形成的時間成本、溝通成本、法治成本、機會成本等綜合(軟)成本優勢,成為吸引和保有人才的關鍵。

南都: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走創新路線,你覺得中國城市目前的發展瓶頸是什麼?

徐飛:我以為認知不深刻是發展的一大瓶頸。城市對自身的過往、現狀和深層次問題缺乏深刻洞見,導致千城一面,產業同構和戰略同質。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淵源,有城市的歷史脈絡,各有各的約束條件和資源稟賦。我認為城市發展首先要把自己從何處來這個問題搞明白,再談往何處去。

南都:你認為城市創新的關鍵因素是否在於政府的服務能力以及城市的營商環境?

徐飛:可以這樣講。城市創新確實需要政府奮發有為,大力提升服務能力,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但是,一定要處理好政府、企業、市場、社會組織等關係。該政府做的堅決到位,絕不虛位和缺位,但也不能錯位、越位和搶位。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凸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體地位,從“全能政府”迴歸到“有限政府”,服務過於周到可能企業永遠長不大。

南都:有觀點認為,美國高校之間溝通頻繁,有利於促進共同發展,而中國的大學之間沒有形成一個長效的交流機制,你如何看?

徐飛:美國高校間的人員流動很順暢,人員的充分流動,學者之間、學派之間觀點的交流、交鋒和交融,使其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為了優化學緣結構,避免近親繁殖,他們還做出了諸如“本校博士不得留校”等制度安排。中國大學要大力倡導開放合作、交流溝通和交叉融合,打破“圍牆”,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加大人才有序流動的力度。

談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南都:今年6月,教育部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首個全國本科工作會議。作為參會者,你認為本科教育是否被提上一個新高度?

徐飛:以前是叫本科教學工作會,今年將“教學”改為“教育”。一字之差,卻意味深長。這次會議明確提出“以本為本”,即以本科為本。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戰略地位的教育、是綱舉目張的教育。

本科期間是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塑造的關鍵時候,在這時候給學生一個好的教育,能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用的正知正見正能量。

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大學把人才培養的本質職能進一步強化和凸顯,“迴歸本科教育”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共同的行動綱領

南都:

我們注意到,不少教授都忙於做研究,較少給本科生上課。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徐飛: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教授就得教書授課。因為忙於做研究而不上課不是理由。現實中,一些教授覺得給本科生上課一時半會看不到效果,花再多時間去備課講課,也不像做研究那樣可以通過發表論文、出版專著、申請專利等體現成果,這很可能是原因之一;此外,考核中重科研、輕教學也是重要原因。

再者,一些教師潛意識中認為,給博士生上課比給研究生上課光榮,給研究生上課比給本科生上課光榮。學校職能部門也認為,給博士生上課比給研究生上課要求高,給研究生上課比給本科生上課要求高,因此,優質資源資源向博士生、研究生生傾斜,導致教授特別是高水平教授很少給本科生上課。

南都:作為一個校長,你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徐飛:

第一是講道理,第二個是考核,第三把好晉升關。如果不給本科生上課,晉升職稱免談。你可以不上課,那你就不要想評職稱,教書育人、上課站講臺是評教授的必要條件。

並且我們要求的不僅僅是上課,還要上好課,有嚴格的考核。

談淘汰“水課”措施:學生“增負”,教師晉升要看本科教學

南都:今年秋季開學期間,教育部發文要求高校提升本科教學質量,淘汰“水課”打造“金課”。你如何看待這一要求?

徐飛:現在“水課”在一些學校不乏其例。我們現在反過來提倡三個“度”,即課程的難度、深度和挑戰度。與此相配合,西南交大推出一系列高階課程(Advanced Course)。學校要求老師要更加認真負責,教學大綱、教學過程、考核評價也將更加嚴格,從源頭上、流程上保證課程的品質。

南都:高校如何淘汰“水課”?

徐飛:“水課”出現的原因很可能在學風、教風、校風都存在問題,是諸多環節不認真、不嚴格的結果。比如課程設計沒到位、教材沒有到位,教學過程管理沒到位,對學生要求沒到位,考試考核課程報告把關不嚴等,由於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環節(因素)沒到位,導致課程變成水課。出現“水課”最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沒到位,教師的責任心、事業心沒到位。

西南交大素有“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雙嚴傳統。在新形勢下,淘汰“水課”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著力。一是對學生合理“增負”,提升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引導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

二是要求教師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書育人。堅持以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實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

當然,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持續改進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

人物簡介:

徐飛,現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高級訪問學者。曾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出版《戰略管理》、《重混戰略》、《縱橫“一帶一路”:中國高鐵全球戰略》等十餘部著作、譯著和教材。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及媒體發表70餘篇論文和文章。主要研究戰略管理、博弈論、創新戰略、創新思維與戰略領導力等。

2016年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中國青年報社評為“學生最喜愛的大學校長”。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做困難的事,對“拖延”說不!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以“闹钟、尺子和电筒”寄语大学生奋斗精神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2018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你們從五洲四海如期而至,準時登上“交大號”高鐵,開始人生旅途的新徵程。首先,我代表全校五萬餘名師生員工,向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同學們,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和後發國家,用不到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兩三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從一個地區性大國成長為全球性大國。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巨大。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中國的科技水平、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等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愈發凸顯。因此,全國上下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發圖強。

然而,或許是因為壓力過大、節奏過快,當前普遍存在拖延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中國有86%的職場人和80%的大學生都患有拖延症,拖延症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群體的集體通病。如果說單純的做事拖沓或者懶得去做僅是一種壞習慣的話,那麼,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不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貶低,並伴生出焦慮、抑鬱、強迫等心理狀況,深陷內疚感、自卑感和無序感的深淵而無法自拔時,那毫無疑問就是病態的“拖延症”了。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的、把計劃要做的事情無限往後推遲的行為。很多人總在截止時間最後關頭才匆忙做事,就像心理學上所講的“未來折扣”一樣,根據距離現在時間長度對事情的重要性進行削減,心理認知上覺得還在未來,就大打折扣,一直拖著不去做。實際上,拖延是一個逐漸喪失自我的過程,本應立即行動,卻被等一等、放一放、緩一緩,甚至是視之不見、故作輕鬆、及時行樂的心態完全操控。拖延還是一種變形的生活方式和反抗周圍的慣性形式,如“我更想明天做這件事”,或“有壓力我才能做好”。

一種典型的拖延是入睡拖延。結束了一天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雖然身體已經發出了想要休息的信號,可是很多人不甘心就此入睡。想必是睡覺前的時間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好像只有安靜的夜晚,才真正屬於自己。《中國互聯網網民睡眠白皮書》的調查顯示,88%的被調查者因玩手機拖延入睡,本來告訴自己只刷十分鐘的朋友圈、微博,結果一眨眼就已經快到凌晨。

法國教育學家貝約爾有一句話:“絕大多數的目標是儘量不動腦子地生活”,或許他已經為現代人的拖延找到了可以解釋的緣由,不去思索,不去體悟,不去感受,不去力行。一般而言,滋生拖延的溫床和肇因主要有三:

一是心灰意冷,興趣寥寥。在接受任務時勉強,毫無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著手實施時失神,無所憧憬;始終找不到完成工作和任務後希望達成的目標和滿意狀態,始終提不起本該有的精氣神,與之俱來的自我否定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二是認知失當,怕字當頭。怕自己做不到,怕自己完不成,分神分心、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以致不接觸、不思考、不著手。甚或是害怕成功,因為早於既定時間完成任務的話,很可能會因此而揹負更多的責任與期待。

三是自我失衡,自大自負。在過度自信的心理驅使下,產生主動型拖延,自認為對需要完成的工作和任務胸有成竹、信心滿滿,相信在時間壓力的迫使下靈感與創造力可以瞬間迸發,也相信在最後一刻具備足夠的條件來按時交付。

同學們,拖延是一種病,縮短了人的命。拖延是“時間殺手”的“變體”,它使人行動遲緩、時光扭曲、生命虛度,不可不察。《明日歌》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人生來來往往,沒有那麼多的來日方長。面對拖延,要堅決說“不”,通過控制、規劃和創造,活出積極精彩的人生,以當下的努力,提高行動的質量和績效的品質。

第一,控制惰性,點燃激情。

拖延很大程度上是惰性使然。需知,人都有惰性,或曰人都想偷懶——懶到有時候發明很多高科技智能產品替人幹活,但人(類)即便再懶,也依舊走在解決問題的路上。作為人性弱點的惰性並不可怕,怕的是被惰性控制,最怕的是放棄或逃避。放棄了,困擾你的事情就不復存在,但自己也被困在原地停滯不前;逃避永遠不能解決問題,逃避被解決的不是問題而是自己。假若連開始行動的勇氣都沒有,人生也就敗了。

做事為何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感覺辛苦和擔心結果的不確定是其中的原因。但主要原因還在動機、態度和意願方面,關鍵是對生活、事業熱愛的缺失,以及對責任心與使命感的缺失。辛苦的感覺來自“被迫而為”,愉悅則來自於“主動想做”。不確定性是人類面臨的最深的恐懼之一,諸位需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最重要的是用正知、正見、正能量,從心底點燃激情。因為行為的動力來自集熱愛、興趣、責任、使命於一體的激情,個人夢想、母校榮光、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復興使命等都是激情之源。你們還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善於排解灰色和負面情緒,保持飽滿的激情和永不低沉的熱情,主動及時地啟動各項工作。

第二,規劃時間,付諸行動。

事到臨頭害怕失敗,是因為本領恐慌、能力不足。當下本領和能力欠缺的窘境,正是當初該學而沒有學、早該做而沒有做的結果。亡羊補牢,痛定思痛,不能再做“眼下大好光陰卻無所事事”的人,不能再是“睡前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的人。從現在開始就付諸行動,要從拖延者轉變成力行者和時間管控者,在行動中提升執行任務的意志力,並以一個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激發行動的堅持。“為學正如撐上船,一篙不可放緩”,學業和事業貴在堅持。循序漸進、堅持不懈而又充滿目標感的生活是踏實的,最幸福的感覺是永遠在行動的路上。

策略上,諸位要加強目標管理和時間規劃,養成“工作前梳理、工作後整理”的習慣。善於根據輕重緩急原則和20/80法則,對事項和任務進行歸類排序,確保今日事今日畢。同時,工作要專注,要注意防止因三心二意而導致的時間碎片化。當下工作效率最大的殺手是手機,微信、朋友圈等都會讓人分心。在此向大家推薦一個Tips“55+5”,即集中精力工作55分鐘,這期間手機用飛行模式+靜音模式,並使手機屏幕朝下,然後再用5分鐘處理手機中的重要事情。該方法簡單實用,可以很好地避免時間碎片化。

第三,創造佳績,追求卓越。

一些人對即將需要完成的工作和任務胸有成竹、信心滿滿,相信自己即使在最後一刻也能準時交付。他們甚至認為,截止期限(Deadline)迫使下的壓力可轉化為最後時刻的動力,從而即使到最後也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任務。這種觀點蠻有市場,以至於“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貌似成為當下一種流行的說法。誠然,最後期限的壓力對於任務的完成具有一定效果,但就質量品質尤其是就工作態度而言,這樣的方法不可取。

需知,目標不是用來達成的,是用來超越的;任務不是用低標準來完成的,是用高標準來呈現的。對工作和任務不能滿足於交差應付,而是要爭創佳績,追求卓越。在座各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應該在各個方面對自己設定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與之匹配的智力和能力,才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同樣是課程學習、開題報告或撰寫論文,是精益求精,止於至善,還是60分萬歲,過關了事,這當中有天壤之別。你們要做前者,莫負韶華,大展宏圖,努力成為一等人才,成就一等事業。

同學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的長度在可預見的生命中對每個健康個體都一樣,然而其效度卻不盡相同甚至迥異。有些人的時間很長,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了遠大於時間一般性產出的成果。時間於世間萬物都是不可逆轉、不可復增的存在,何其寶貴!你們要與時間賽跑,歸根結底,與自己賽跑,做最好的自己,讓當下更好地遇見未來。

同學們,你們經歷了前一個求學階段的長途跋涉,現在準點到達了西南交大這樣一個新的人生中繼站,一切都是剛剛好,如期而至。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意味著你們過往時鐘的“歸零”,新的人生計時由此開始,接下來的求學生涯屬於你們,這一時間區間和機遇窗口也掌握在你們手中。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衷心希望你們“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擔負起交通強國和科教興國的歷史重任。

衷心祝福大家與各種美好不期而遇!

讓未來的美好如期而至!

謝謝大家。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