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火得慢,但火得持久

《平凡的世界》:火得慢,但火得持久

《平凡的世界》初刊時反響一般,主要得益於路遙的堅持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加持。1986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一共三部)在全國著名文學雜誌《花城》刊出,但文學界評價很低,社會反響也平平,有的專家甚至諷刺是中學生水平。

這也難怪,一方面這部小說就和他的名字一樣,文字平實,人物和故事都很平凡,初讀感覺很平常;另一方面,當時最受追捧的是先鋒文學作家,餘華、蘇童、馬原、葉兆言等,他們吸收了西方的一些寫作手法,思想前衛,技巧很炫,當然也出了一些高質量的作品。在這當口,“老土”的路遙自然不受待見。但是路遙堅持自己的信念,硬是用六年時間完成了這部鴻篇鉅著。

《平凡的世界》:火得慢,但火得持久

兩年後,這部小說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相中,通過“長篇連續廣播”向全國播出,並耗時一年半播完,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據說聽眾超過三億人,徹底火了。至此,文學界、評論界才開始調整自己的觀點,重新審視這部作品。

五年後的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評選中(1991年),《平凡的世界》拔得頭籌,對整個中國文學界都引起很大震動,影響了一大批的文學青年和懷揣夢想的平凡青年。這部作品從那時候起,從來沒有降溫,火了三十多年。

回過頭看,其實是廣大的“平凡的人”成就了《平凡的世界》。藉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這個載體,很多人知道了這部作品,並把他推上了茅盾文學獎的領獎臺。

《平凡的世界》:火得慢,但火得持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