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本,可入市,这些理财新规关系到你的钱包!

国庆节前夕,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银行理财新规正式落地。不仅市场瞬息万变,理财规定也随着一起变动了。

许多投资者还是认定银行理财背靠着国家最为安全,而新规却说“不再保本”、“可以投资股市”,这该怎么办?

这些变动,跟我们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息息相关,哞哞就来聊聊大家最为关心的几个要点。


不保本,可入市,这些理财新规关系到你的钱包!


1银行理财购买门槛降低,只有1000元能买吗?

之前银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5万元起购买,现在门槛降到1万元。

这意味着,有更多的投资者可以买银行理财了。

现在已经陆陆续续有不少银行都调整了公募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昨天,交行、农行、中行等国有银行,已经将部分理财产品的起投金额调整到1万元。

然而如果你只有1000元,不好意思啦,还是达不到购买门槛噢。

2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了?


根据理财新规规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也不能宣传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不保本,可入市,这些理财新规关系到你的钱包!



有投资过基金的朋友们,应该对“业绩基准”这种表述不会陌生。

每只基金产品都会有相应的业绩基准,但是跟基金的实际收益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可以作为我们挑选基金的一个参考数据。如果基金表现比业绩基准好,当然算是超过平均水平的好基金了。

以前,大家买银行理财,经常可以看到“预期收益率”这几个字,非常多人会误把“预期收益率”当作“到期收益率”。

为了防止这样的误会接连不断的发生,新规之后,银行就不能用“预期收益率”来做宣传了,也需要用“业绩基准”来表示。

3不保本了我还能买什么?


理财不保本,还有存款可以保本。像是活期定期存款、国债,和结构性存款。

特别是结构性存款,成为了今年的爆款。从年初不到2万亿的规模,猛增到了现在的10万亿规模。一跃成为今年最抢手的理财产品。

简单来讲,结构性存款=大部分的银行存款+小部分的金融衍生品。

这种结构性存款会把大部分本金拿去投资银行存款,小部分用于投资外汇、黄金、指数等其他金融衍生品。

这类产品一般是保本浮动收益的。

保本部分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存款,对本金和合同约定的保底收益部分,银行会提供保障。而浮动收益部分则取决于风险较高的金融衍生品投资,有可能赚也有可能亏损。

当然,结构性存款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流动性不强,基本上是固定期限3个月甚至1年。

4银行理财可以买股票了?


根据理财新规第三十五条的规定,银行理财可以投资证券、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不保本,可入市,这些理财新规关系到你的钱包!


以前银行理财产品投公募基金时,只能投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整体的波动都不大而新规之后,银行理财就可以投资股票型基金了。相当于把钱投向股市。

很多人选择买银行理财就是求个稳定收益。而现在允许间接投资股票了,那么风险也会随之加大,亏多亏少都有可能。

哞哞提醒大家,现在买银行理财就更要多留个心眼了。

5银行理财资金入市,

股市和基市是不是会大涨了?!

据说,银行理财新规要给股市带来20万亿的新增资金。对股市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理财资金关乎到老百姓的血汗钱,投资偏好也趋同于社保基金。

但是银行理财可间接入市,从近阶段来看进入股市意愿应该不强。基本上购买银行公募理财产品的大投资者风险偏好都比较低,而且年龄都比较高,害怕本金的损失。从银行理财的受众群体上来看,还是偏向中长期的稳定收益的。所以这类产品

即使投资一部分股票基金,其比例也相对较低。

银行理财新规出来之后,大家也会重新思考是否还要购买不具保本属性的理财产品。买不买,买多少……这些都需要时间,哪儿来那么快的20万亿进场资金呢 。


6不想买,后悔了怎么办?


估计是以前出现许多”存款变理财“、“理财变保险”的“骗局”,现在可以有后悔药吃了!

新规引入了投资冷静期的规定:银行应当在销售文件中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冷静期内,如投资者改变决定,银行应当遵从投资者意愿,解除已签订的销售文件,并及时退还投资者全部投资款项。

但是冷静期基本是针对私募银行理财的,门槛大概在30万以上,要求较高。

当然以后非保本的银行理财将成为理财主流。哞哞认为,对于目前还持有银行理财的投资者来说,是时候决定以后资产配置的方向了。特别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购买货币基金不失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不仅收益稳定,流动性还高。


最后还是要老生常谈一句,投资有风险,入金需谨慎。

关注【谁牛基金】,获取更多基金理财干货,助你跑赢大盘,获取更多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