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稱爲「鬼手」的高人,縮骨功能縮成「書本厚」,身世解迷


雜技,是中國古代的娛樂形式之一,在漢代就有明確的記載。河北滄州吳橋縣是我國有名的雜技之鄉,也是中國雜技的發源地之一,在這裡出了很多的雜技大師。這裡有一個景區叫“吳橋雜技大世界”,堪稱“江湖八大怪”之首的老藝術家王寶合便是這裡的人物,人送外號“快手王”,我們來說他的故事。

王寶合出生在一個雜技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北京天橋擺攤賣藝,祖父王森名號為“江湖八大怪”之一。王寶合6歲開始學藝,練成了縮骨功,吃的苦頭可不少。所謂“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在極度艱苦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藝人都是真本事,這也為他成為傳承人奠定了基礎。

1951年,年輕的王寶合從北京回到吳橋拉班子演出,1958年因他的絕活“縮骨功”被選入吳橋馬戲團成為正式的雜技演員。在雜技團工作期間,他不滿足於一項絕技,已經30多歲的他又從父親那裡學習他的第二門絕技:“三仙歸洞”,此項絕技讓他獲得了“快手王”的美稱。


“縮骨功”這項絕技是個“童子功”,必須從小開練,而且一輩子都不能間斷,王寶合表演時可以把身體擠壓到一本6公分左右的書一樣厚,功夫十分了得。還有,他的表演如此受大眾喜愛,不僅是他的技藝精湛,還有他自創的“三合一”表演法。所謂“三合一”表演法,用他的概括是:“侯寶林的‘口’,趙本山的‘忽悠’,加上自己的手法。”他還總結說:“在舊社會賣藝講究‘三分藝,七分口’,會說話很重要。”快手王名不虛傳。

在近70年的演藝生涯裡,王寶合受到大眾喜愛的同時,還上過各省市的電視,為大眾所熟知。1999年,受到河北勞動廳的推薦,他隨雜技團來到香港九龍藝術中心演出,一演就是幾個月,場場爆滿。有一場演出,觀眾席上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這個人是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演出結束,董建華先生熱情的鼓掌,並和王寶合親切握手,當場贈送美名“鬼手”,香港各大網站、報紙、電視媒體紛紛報道,王寶合的絕技蜚聲海內外。

2007年,王寶合應邀來到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表演,很多國家領導人和貴賓都看了他精彩的表演。幾年後,王寶合被評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稱號。他說:“傳承‘三仙歸洞和縮骨功’是傳承傳統文化和先輩們吃苦的精神。”但是,鬼手也有煩惱,除了“三仙歸洞”兒子練得很到位以外,“宿骨功”和“三合一”表演法還沒有找到人繼承,這可能成為老藝術家的遺憾。朋友們:你願意送你的孩子去學“縮骨功”這樣的絕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