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急診科大師犯低級錯誤被普通西醫急診科醫生懟,中醫應該如何面對?

閱讀提示:我們從沒介入過中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爭執,換句話說,不是中醫粉也不是中醫黑,但是這個案例確實典型:也許應該理性思考。迴避,不會促進進步。

李可先生是中醫大師,或者說,是國醫大師這種官方評比之外,被很多同行和外界認可的中醫大師,其中醫水平,應該沒有幾個中醫師敢公開質疑。

李可先生的職務不高,最高的職務是一個縣級中醫院的院長,1992年離休,然後一直開診所,他的成名也是在開診所期間。

我不是中醫,在寫這篇文章時,也沒刻意去核實我之前瞭解的細節。

據說李可先生真正名聲鵲起和一個媒體人有關,我記不清他是為了編書還是寫文章,機緣巧合接觸到李可先生。

大家印象裡中醫是慢郎中,也就是說,中醫起效慢,在急救上趕不上西醫。有個笑話說,一個人患病,沒去醫院,而是去找自己認可的中醫,結果藥沒熬好,人死了。不是因為這個醫生水平低,也不是因為沒對症,而是程序繁瑣,起效慢。

李可先生讓這個媒體人直接改變了慢郎中這個固有觀念,李可先生在急救上很有實戰經驗。李可先生的成名和中醫急救很有關係。

不過,上文不是本文想說,本文想說的是,在急救上改變大家印象的中醫大師,近日卻被西醫一個普通的急診科大夫痛批:真是老神仙?老中醫不吹牛會死嗎?

中医急诊科大师犯低级错误被普通西医急诊科医生怼,中医应该如何面对?

一些西醫看不起中醫,對中醫很懷疑,這個細節暫且不提。

本文就事論事。

在這個事情,從室顫和房顫這個角度來討論,我不去查證的情況也更相信急診夜鶯。急診夜鶯的文章我看過不少,其知識更新很快,邏輯思維強。也就是說,要麼李克先生這個描述出錯,要麼是記錄出錯。如果這個記錄是確實存在的,那麼李可先生用錯詞的可能性更大。

承認李可先生在這個事情上犯錯有問題嗎?沒問題!

他是中醫,或者說是中醫大家,沒吃透西醫名詞很正常。為其刻意辯論,反而是在坑他,和害中醫。

承認不足,才會進步。

中醫這些年,事實上儘管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在過去,中醫除了御醫沒有醫院,華佗等神醫也都是走方郎中,現在每個縣、市、省級都有中醫院,為什麼中醫卻在和西醫對比時,發展勢頭差了很多?

我覺得原因之一是,沒有與現代的科學理論結合,沒有很好的利用現代科學成果,甚至一些中醫粉公然排斥現代理論:你管我符合不符合現代理論,只要能治病就行。一個流行話是:中醫讓你糊里糊塗的生,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

對於這些話,我的評論是:我信你個邪!

比如一些中藥成分的致癌等,並沒有很好的研究。當然,與工程浩大有關,也與沒有動力有關,事實上,在中醫上,我們的政策是很寬容的。過於寬容也會阻礙進步。

甚至不少人還在推崇號脈,還在神話號脈。

中醫培養人才難,高端人才更難:比如換心臟,換腎,換肝,肝腎壞死等重症的搶救上,沒有突破。

西醫,曾經有個體液學說,後來被放棄了,其最後的快速發展,一定與之有關。也許,可以考慮借鑑。

中医急诊科大师犯低级错误被普通西医急诊科医生怼,中医应该如何面对?

(防失聯,長摁二維碼可以加值班微信)

本號由近百位醫院管理專家及十幾位醫療觀察者發起,陸續推出思考醫療市場的原創稿子,兼做新聞。不少文章被轉,凡是署名譚梅的稿子都是由本號顧問團所寫,請按格式署名來源,格式為:醫院院長微信公眾號(yiyuanyuanzhang),譚梅,譚梅不是一個人。

溝通郵箱:[email protected]。對於來稿,默認為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