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一景,這些詩詞中的馬鞍山美景你都去過嗎?

山水詩都馬鞍山位於安徽省最東部,

橫跨長江、毗鄰金陵,歷史文化燦爛。

翻開書本,從周興嗣的《千字文》,

到李白的《望天門山》、

劉禹錫的《陋室銘》,

再到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李之儀的《卜算子》……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一篇篇耳熟能詳的優美詩文

與馬鞍山的山山水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第30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即將開幕之際,

一起探尋那些在馬鞍山寫就的傳世詩文吧!

姑孰

千字文(節選)

周興嗣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周興嗣,其先人於西晉永嘉南渡時從河南遷徙到江南姑孰採石,在寶積山中安家落戶。周興嗣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在他十三歲時,就隻身去京師建康,遊學十餘載。後回家過著隱居苦讀的生活。

周興嗣創作的《千字文》全書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四句一組,正好1000個字。它的每句話都表達了一定的意義,前後貫通,無一重字,而且對仗工整,條理貫穿,文采斐然,令人拍案叫絕,千百年來被無數人傳誦。

天門山(西梁山)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和縣西梁山俯臨長江,與蕪湖的東梁山夾江對峙,形若門戶,合稱天門山。自江中遠望,水霧迷濛下的東、西梁山,色如翠黛,修嫵靜好,形似峨眉。 作為天門山的一峰,西梁山風景秀麗,臨江懸崖之處,怪石層疊。於此眺望萬里長江,望“天門中斷”,看“碧水東流”,令人心境豁然開朗。

採石磯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李白墓

白居易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渚蘋溪藻猶堪薦,大雅遺風已不聞。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攝影/秦俊

採石磯古稱牛渚磯,李白鍾情於採石磯的山水,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諸如《夜泊牛渚懷古》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和跳江捉月、騎鯨昇天的美麗傳說。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採石風景區自然景觀獨特,絕壁臨江,水湍石奇,風景瑰麗;人文資源豐富,除了李白紀念館,這裡還有馳譽江南的三元洞,氣勢宏偉的三臺閣,有“當代草聖”林散之藝術館,謫仙園古建築群,古棧道等眾多景點,文人墨客如劉禹錫、白居易、陸游、文天祥等人在此留下詩文。

小九華

望夫山

劉禹錫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望夫山又稱小九華山,位於採石鎮西北1公里濱江處,海拔157米,周圍7.5公里,山形似棗狀,稱棗子磯。建有小九華山準提寺,小九華山緊毗著名的採石磯風景區,她俯瞰長江,北眺西山。上刻有’望夫石’三字,大一尺六寸,似篆似隸。早在古代這裡就建有地藏王殿,恢弘壯觀,遊人不絕,千百年來,每逢農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進香者絡繹不絕,由於山巒秀美,香火鼎盛。

大青山

姑孰十詠·謝公宅

李白

青山日將暝,寂寞謝公宅。

竹裡無人聲,池中虛月白。

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

惟有清風閒,時時起泉石。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謝公宅位於當塗大青山,佔地十多畝,環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宅後巒岫參差,蒼松林立。山頂有座小亭,名謝氏山亭。宅前一小池,石壘四壁,約一畝多面積,傳說為謝朓所鑿,人稱謝公池,又叫謝公井。池水溺然,水味甘冷,終年不竭,曾有姑孰八景——“元暉古井”之美稱。

大青山古蹟甚多,山陽有唐代大詩人李白墓、太白祠以及謝公祠、謝公池遺址、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第一山”碑,還有白雲寺、巢雲亭、五賢樓等古蹟。

姑溪河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是宋代詞人李之儀的作品,出自《姑溪詞》,後被選入《宋詞三百首》。作者李之儀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曾為蘇軾幕僚,後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後遇赦復官,授朝議大夫,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稱鵝溪)為緣,自名“姑溪居士”,卒後葬於當塗藏雲山致雨峰。

烏江霸王祠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

包羞忍恥是男兒 。

江東子弟多才俊 ,

捲土重來未可知 。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西楚霸王祠,國家AAA級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區。位於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鳳凰山上。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自刎於此。孟郊、杜牧、蘇舜欽、王安石、陸游等均有題詩,歷史文化濃重。有正殿、享殿、東西殿、衣冠冢以及祠外愛情藤廊、二十四響鐘、戲馬臺、相思樹、駐馬河、拋首石、烏江亭等多個景點。

和縣陋室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作於馬鞍山和縣。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也反映了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賞的思想。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餘韻悠長。

陋室3幢9間呈品狀,依山傍水,風光秀麗,主室斗拱飛簷,古雅別緻,內有劉禹錫塑像。偏屋白牆黑瓦,簡樸小巧,石鋪小院,綠茵遍地。整體佈局典雅莊重,古樸生輝。

慈姥山

姑孰十詠·慈姥竹

李白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凋,貞心常自保。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慈姥山原名鼓吹山,亦稱慈母山。因古時居江中,四面環水,積石為壁,故亦稱慈姥磯。又因遠望其山,形似貓臥,當地人遂稱之貓子山。慈姥山得名於南北朝時期。相傳梁昭明太子蕭統曾在此苦讀,累歲不還,其母勸其返宮,太子執意不從,信手將一雙竹筷插入土中,表示竹筷如能長成竹子,即隨母而歸。因母愛真摯,感動天皇玉帝,片刻間,筷子果真長成竹子,後人便將此山所產竹子叫做慈姥竹或慈母竹,鼓吹山也因此改名為慈姥山或慈母山。千百年來,慈姥竹為許多文人名士所景慕吟頌。

褒禪山

遊褒禪山記(節選)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遊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辭職回家的歸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後,以追憶形式寫下的一篇遊記。該篇遊記因事見理,夾敘夾議,其中闡述的諸多思想,不僅在當時難能可貴,在當今社會也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更成為世人常用的名言。

雞籠山

舟過鵝行口,回望和州雞籠山

楊萬里

兩月青山不暫離,入城未見有山時。

萬峰送我都回去,只有雞籠未肯辭。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雞籠山是著名的佛教、道教聖地,它坐落在和縣西北隅,腳踏嵐籠山,懷抱九條壠,群山環拱,一峰獨秀,拔地而起,享譽“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龍”、“中華四十二福地”之稱。歷代詩人、墨客、學士名流、帝王將相,乘興遊覽,託物抒情,每多吟詠。

974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此山安營,喜得太子,把原淳熙宮(許由隱居之所)加賜匾額為“壽寧宮”。宋朝大詩人楊萬里離開雞籠山時曾寫下一首《舟過鵝行口回望和州雞籠山》。

鎮淮樓

登鎮淮樓

朱元璋

中原殺氣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

我上鎮淮樓一望,滿天明月大江流。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鎮淮樓,又稱譙樓、鼓角樓、鼓樓,座落在和縣城內。始建於北宋時期,後多次重修,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農曆正月),朱元璋獻計攻佔了和州。郭子興命他為總兵官(鎮守一方的大將),建立反元根據地。朱元璋常與徐達、李善長、常遇春諸將在鎮淮樓飲酒賦詩,酒後乘興寫下了這首詩。

昭關

昭關行念七日

孫慎行

古往今來者,大夫獨著稱。

心為父兄竭,力將君相撐。

受恩有深處,畢忠無隱情。

江波流浩浩,千里吳中迎。

江上烈烈風,萬古大夫聲。

豈不貴高尚,恥見偷滿盈。

所指非樂禍,所甘豈殉名?

千山有時暗,寸心自常明。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孫慎行(1565年~1636年)字聞斯,號淇澳。江蘇武進人。明朝開國功臣燕山忠愍侯、全寧侯之後。外祖父是明代著名文學家、軍事學家唐順之。昭關:春秋楚地,在今含山縣西北小峴山上,為南北交通要衝。當年這裡曾發生過“伍子胥過昭關”的傳奇歷史故事(可參看《史記·伍子胥列傳》),昭關因此聞名遐邇。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马鞍山美景你都去过吗?

看了這麼多在馬鞍山寫成的詩文,

馬鞍山確實不負“中國詩歌之城”之名!

你還知道哪些和馬鞍山有關的古詩文,

請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