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实体经济为什么十分困难?

奋进153381035


我认为当前实体经济的困难,虽然原因十分复杂,但有些大的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一是,十年前的4万亿投资,造成的盲目性、泡沫型经济,正在产生负面的影响。记得当时很多地方为了抢到上面的投资,不惜重复投资、盲目投资、举债投资。 上一个新的项目上面不会全额投资,往往是上面投资百分之几十,地方再筹资百分之几十。有些贫困地区为了争取到投资,没有好的项目就在办公大楼上搞拆、扩、建,追求高大上,大量地贷款。

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武咸城际铁路就是那时候上马的。武汉到咸宁本来就有高铁、普铁,还有京珠、107、省道等几条公路。每个乡镇的城际站,比很多二三线城市的高铁站修得还要豪华,可坐车的旅客有时还没有车站的工作人员多。 这些盲目投资举债的钱从哪里来?除了卖地皮炒房炒股,靠办实体企业怎么能还得完呢?

二是因为盲目投资产生的盲目贷款,势必造成了整个社会上下急功近利的心态。办实业赚的利润远远抵不上买几套房子赚的利润来得快,于是所有办实业的企业家,也开始将用于生产的资金,大量的买房炒房。 金融企业也乐于将信贷资金投放到这种利润高的房地产上去,于是就有了这十年的楼市价格的暴涨,这样除了资金信贷的短缺造成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之外,更多的是毁掉了人们踏踏实实办实业的心态。

15年的A股杠杆牛市,纯粹是靠金融杠杆资金推动起来的虚假牛市。这种虚假的牛市,虽然给很多上市企业从股市上捞到了一大笔的资金,可他们并没有将这些资金用于实体经济,用于企业的主营业务,而是用到了相反的地方,造成了对实体经济更大的破坏。

三是,几十年来长期形成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低端的制造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经不起风吹浪打,很多都转移到了制造成本更低的海外。而企业的升级转型技术换代,又被炒房炒股的热浪消磨得无影无踪。

现在的形势就是,潜心搞科研的科学家赶不上演戏的赚钱;办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企业家赶不上买房炒股的投机商;高学问认真教学的老师赶不上忽悠家长办个培训班赚钱的害群之马……


山人的生活感悟


在很多情况下,实体经济难也分很多种,民营企业肯定要比国企更艰难、竞争性行业要比垄断性企业更艰难,下游企业要比上游企业更艰难。而且中国实体经济的艰难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的。

1、各种税费繁杂,让企业颇感压力山大,尽管政府出台了营改增,但是营改增只是让一部分企业的税负压力减轻了,而还有一些服务性行业的税负压力反而加重了。而且减税向高科技企业倾斜,普通中小微企业没享受到实惠。如果全面给实体经济减税,那么中国的实体经济就能轻装上阵。

2、制造业的用工成本节节攀升,由于现在高房价带动了高房租,而高房租又促使了物价的上涨。那么企业就要年年给员工加工资,否则就留不住人才,前些年招聘一名员工也就是3000至4000元,现在5000元以上,都不一定招得到人。本来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是不错的,现在人口红利已经消逝殆尽。

3、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顽疾,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资金偏紧的情况下,企业既无法从银行贷到款,又没有办法在债券市场发行低等级债券,同时,上市IPO进程又放缓。这使得实体经济倍感生存艰难。同时,就算好不容易获得了融资,但是成本太高,也是一些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因财务费用巨大,而使企业感到难以承受。

4、由于人民币汇率开始了贬值模式,这使得一些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叫苦不迭。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却不能涨幅上大,因为现在同行竞争激烈,涨价无疑于自杀,但是不涨价,原材料的成本只能分摊到本已微薄的利润中去,日子真的不好过。

5、现在对于垄断行业来说,过得挺滋润的,但是对于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来说,同行竞争激烈,大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差不多,而且都不愿意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所以各种生产成本上升后,大家都不敢提价格,这样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利润越来越薄,苦干一整年,不如抄一二套房子赚的利润多呢。


不执著财经


当前实体经济为什么十分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自从2007年我国简单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就结束了,可是很多人依赖过去简单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愿意也不敢进行产业升级,于是,我国经济进入了钱炒钱的怪圈,炒房炒地、炒煤炒矿、钱炒钱,只要能炒的东西,哪怕是大蒜也要炒一炒。

当钱炒钱成为了习惯后,参与钱炒钱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就越来越少,实体经济是雪上加双。

二是垄断,国企垄断,地方垄断,行业垄断,但凡有利润的大小生意都被各路势力垄断着,外面的人是针都插不进。

三是融资难,传统产业利润都很低,利润就几个点,融资成本能拿到的银行贷款也是超过10%的,其他的渠道融资成本最低是15%,超过20%能融到资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算不错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企业还不赚钱。

四是这次产业升级的难度系数之高,超过了所有企业家的预期,90%的一流企业都感到无能为力,这次产业升级对企业家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太高,99%的企业家都觉得跟着不上这个时代。

五是新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科技对传统产业冲击也很大,如何将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科技与传统企业融合,将传统产业升级成为独角兽企业,这不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凭自己的能力就能做到的事情。因此,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地拿出系统性整体解决方案。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当前实体经济十分困难,是因为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口,这个关口过去之后,会带来巨大改变。导致转型期实体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经济模式改变,实体经济需要重新定位。

经过40年改革开放,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改变。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只有40年,逐渐从稀缺经济、到营销经济、品牌经济,到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告别了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变化,让实体经济必须提高综合经营能力,不是单项的营销做得好,或者品牌知名度高,或者是渠道建设到位就能满足,涉及企业管理、营销、技术等全方位的综合性竞争。

说白了,就是早期好赚钱,导致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带来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在现在阶段集中爆发,几乎所有产业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这样大家日子不好过。

但在这个不好过的时候,大型企业比小微企业好过;国营企业比民营企业好过。有一些大型民企也不好过,主要是过度扩张带来的,因为之前的扩张带来的收益给很多民营企业一个错觉,就是“胆大的骑龙骑虎,胆小的骑抱鸡母”,所以他们大肆投资,结果是所有传统产业都过剩,投资越多,死的越快。现在依靠胆大,是没有用的,因为市场已经上升到综合竞争层面。

2、企业税负较重,民企融资较难。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企业税负达到60%多”。

在企业高增长、高盈利阶段,税负对企业有影响,但企业总是能够活得很滋润。在市场静茹全面竞争阶段,高税负就带来致命影响。

财政部于2018年7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

而同期,GDP增速只有6.8%。财政收入增速远远超过经济增长,说明企业负担加重。这与国家不断减税的战略明显不匹配。

在税负加重的时候,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持续。

看看2018年世界500强大排名就知道,中国几乎所有有点儿名气的银行,全部上榜,也就是银行成为中国最吸金的行业。银行吸金多,那么企业的利润就要下降。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集中爆发。

众所周知,国企的效率从来都是低下的,但国企有一个政治正确的优势,所以资源都是向国企集中。民企一直以来都是“私生子”,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都存在,但在目前阶段,恰好是矛盾爆发期。

换一句话说,税负与金融机构的高增长,就是从实体经济吸血的具体表现。因为利润全部被“食利阶层”带走了。那么实体产业怎么能好?

3、居民收入增长跟不上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

现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已经日渐萎靡,因为过剩投资已经显现,边际效应已经出现。

而出口因为近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也在风雨飘流中。那么消费就应该成为核心推动力量。所谓的消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提高内需。

从本质上来分析,我们国家的内需增长是非常迅猛的。现在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下降到18%左右:2017年出口总值是15.3万亿人民币;而GDP是82.7万亿人民币。

最近几年,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但工人工资,或者说人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比,依旧偏低。有一份数据显示,在2015年,只有2400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换一句话来发达,就是工资高于3500元/月底上班族,只有2400万人。这个比例,相对于数亿农民工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用工成本虽然提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处于低位,因为主要经济增长点成果,被税费给带走了。简单地说,国富民穷成为现实。居民收入占比在GDP中约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平均在55%以上。

更重要的是,内需被房地产行业给绑架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只要拥有房子,基本上都是千万级别的富翁。但买了房子之后,还有钱消费吗?

所以“千万富豪”喝粥配榨菜成为常规现象。因为赚到钱,都在房贷上。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藏富于民”,让老百姓有钱花、能花钱、敢花钱,那么新一轮经济增长,近在咫尺。这也是我们国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核心因素。


波士财经


干活的没监工多,食利阶层太庞大,唐僧长得再肥,也会被吃成排骨。


徐德文O戴维科学


严格地讲,目前实体经济的困难,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小微企业比大型企业困难,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困难,出口型企业比内需型企业困难,下游企业比上游企业困难。

小微企业比大型企业困难,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难融资贵。绝大多数企业都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有效支持,导致企业因为融资问题而陷入困境;二是负担沉重。虽然减税力度很大,收费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是,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支出、原辅材料价格等,都是小微企业的主要问题。相反,大型企业这方面的问题要少的多。

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困难。这主要源于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和竞争性企业,而国有企业则主要是大型企业和垄断行业的企业,自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出口型企业比内需型企业困难。则是与目前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出口难度越来越大,加上贸易保护加剧,导致出口型企业困难加大。内需型企业则相对较好,困难少一点。

下游企业比上游企业困难。主要原因是上游企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都是上游企业,在去产能下,都出现了价格上涨现象,盈利能力上升。而下游企业则在市场需求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上游企业价格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成本增加、风险加大的危险。


谭浩俊


实体经济一直就没容易过,或者说,对于不会做生意的人来说,实体经济十分困难,电商生意也容易不到哪去。相信我,是人的问题,别怪实体经济。


被电商挤压

当年淘宝当道,网购崛起,实体经济将死的言论不绝于耳。据说受到电商冲击,大量实体店铺倒闭。砍掉了店租,导购,分销商等层层盘剥的电商,比实体店产品要便宜很多,迅速将人们的购物欲吸引到网络上。

虽然很多网购商品接连出现质量问题,但是网购已经成为大趋势。没多久,淘宝推出天猫商城,各大品牌接连入驻。接着又出现爆料,说品牌商品实体店和网店卖的是不同质量的产品,网络版质量更差。但这并不妨碍网民对网购的热衷。


与电商和平共处

几轮过招之后,网购并没有干掉实体店。双方分别覆盖了不同需求的人群。追求物美价廉的用户选择网购,追求高品质和可见效果的选择实体店。并且实体店是我们日常生活、出行逛街不可或缺的存在。网购与实体经济并行,这样的经济体系才是正常的。


互联网向线下获取用户

移动互联网浪潮,智能手机走入千家万户,电商霸主淘宝的主战场转移到手机淘宝上。此时,淘宝用户有了新一轮的暴涨。

但如今,人口红利消退,智能手机市场也开始滞涨,互联网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天花板已经来临,此时,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说白了就是从线上领域杀入线下,获取线下用户。

比如盒马鲜生,淘宝心选体验店,天猫各种体验店,各类快闪店,走的就是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转化为平台用户的路线。



实体经济的运营策略

此外,喜茶、答案茶、7-11这类网红实体店越来越红,年轻人对这类品牌毫无招架之力,排几小时队,只为买一杯奶茶。喜茶更是将连锁店开遍大江南北。同样都是实体经济,怎么不见别人难做呢。

所以,说实体经济难做的,可能是自己能力不行吧。

实体经济的环境从来都不乐观,房租成本从来不低,如今更是节节攀升,高昂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同样影响到了电商行业。

成本支出上,大家都是一样的,利益增长点就在运营战略上。整合供应链,管理员工,看款选款制造爆款。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经济,其实都是一样的策略。喜茶、答案茶是把自身品牌打造成了爆款,红的是整个品牌,而不是单个产品。奶茶也非常适合开实体店。

所以,说实体店不行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你可能连做生意的门都没入,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实体经济为什么困难,这个问题涉及的太多,从我观察接触的角度看,除去那些大型国企,只看一些中小微企业的话,快钱思维、互联网烧钱热、人力资本的上升以及年轻人工作预期的变化,导致了当前实体经济的困难。

第一,快钱思维。

都说目前企业融资难,这针对的是实体中小微企业。

银行,不愿意贷款。而民间资本,也不愿意融资给他们。

因为这些企业投资收益的周期慢、长,快钱思维为主导的资本不愿意把钱放在上面。

而投到互联网企业的话,上市套现的诱惑力还是非常大的。

第二,互联网烧钱热。

与实体经济融资难形成鲜明对比,互联网企业却不愁融资,并且烧钱烧的让人心痛。

钱都到互联网企业这里去了,实体经济自然就只能干看着。

互联网烧钱热还在继续的话,实体经济的钱荒会依然困扰他们,尽管之前政策已经有所关注。

第三,人力成本上升,年轻人不愿意去实体经济打工。

用工难,是融资难之后的一大难题。

人力成本上升,年轻人又不愿意去干脏活累活儿,实体经济找人很难。

当然,大的经济形势也不好,这也冲击着实体经济。

正是以上原因,实体经济目前很困难。好在,货币宽松成为下一个方向之后,实体经济的钱荒可能会缓解不少。


静观财经


我朋友开一小微加工企业,用人多时60至70人,报价一万的产品被某上市公司砍到4000,原因是这家上市公司在全国包括网上了解到每一个零件的最低成本价后过来到我朋友公司砍到4000,我朋友不懂,被他这算那算,说还有百分之十的利润,然后说要做一万台,朋友想想公司一直以来也没啥大单,考虑到量大,就做了,然后又借仓库又买设备,招兵买马,结果做了近一年的时间,上市公司只要求做了三千台,生产中出现问题就不说了,还有发票不够,如果帐目不清,那怕你亏本,国家一样算你是所得税,一年下来亏了二百多万,而那家上市公司却以20000万多元一台卖给下家。说这些,只想告诉那些小微企业,不要上大公司大企业的当,他们为了赚钱从来不会考虑小企业的死活,不会给你一点点利润空间,大公司的老总们一样急功近利,但要不了多久,这些大公司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因为小公司都关门了,他们还找得到人为他们做吗?然后这些个大公司的老总们赚上几百上千亿后拍屁股走到国外定居去了,留下个烂掉子又是老百姓和下一代人倒霉。没办法,这是这个民族大部分人的通病,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真正的企业家几乎凤毛麟角……


陆军中士65956568


我是个商贸会司的会计,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在营改增之前,我们有些营业税的项目,我们做安方监控的,以前开给客户发票时,一个100万的工程有70万左右的设备,和20万左右的人工费(找劳务公司代开3%发票)一般我们会到地税什开工程发票,大概要交7%左右的税,所以利润还不错,现再是100万的工程,要想拿来70万左右的设备至少要付85万款(因为要想要专票至少要加15%-20%而且有的根本拿不来进项,还有些是小规模,人家都不原意给你去代开专票,就算给你开也只能抵3%税,人家却要提前交7%的税。)剩下的,现再劳务公司给你开专票尽然要收12%的税和2%的管理费现再人工成本相当高一天至少要300元(在工地上还管吃管住),现在甲方为了能多拿进项根本不让我们开10%的工程发票让直接开16%的设备款,让我们把这些费用全部加到利润里,让你们看看一个100万的工程到底能挣多少钱! 100-85(设备成本)300*20*20(20个工人20天)-1(房租和工人饭)-2(无法找来进项的材料成本)-12*14%(劳务费税款),最后赔了。这还没算设备利润差额增值税等,我们本公司的员工房租等!现再是根本没法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