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曹操麾下大将,战功赫赫,晚年却被曹丕刺死!

本文关键词:三国,曹操,于禁,曹丕

他是曹操麾下大将,战功赫赫,晚年却被曹丕刺死!

纵观历史风云,浅析三国故事。有道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历史上能够善始善终的人太少,三国也不例外。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如此,其名为于禁,于禁为五子良将之一,并且以治军严整而出众,以法御下,十分严格。在《三国志,魏志》中这样说:“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因为曹操知道于禁他严于律己,并且对属下也十分严格。部下根本没有油水可捞,因而曹操特别照顾他,可谓是曹操麾下的得意大将了。但他的人生却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个污点也使他一落千丈,最终被曹丕羞辱致死。

他是曹操麾下大将,战功赫赫,晚年却被曹丕刺死!

于禁在后世的评价非常之低,因为投降已经是“实锤”了,无论怎么洗都没办法洗白,也有很多人“质问”,当时于禁为何没有像庞德一样,有点骨气,宁死不屈为国捐躯。在于禁投降之后,不仅仅是后世感到震惊,《三国志》这样说,曹操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曹操悲痛之余也十分惊讶,于禁跟了我三十年,为何此时却不如庞德。无论是从前面的战役分析,还是从于禁的人格切入,于禁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那为什么会出现“禁遂降”呢?

他是曹操麾下大将,战功赫赫,晚年却被曹丕刺死!

其实很多人对于于禁的投降都有误解,当时他的对手是关羽,如果对手换一个,则于禁绝不会投降。首先,关羽曾降过曹操,他们曾一起共事,关羽不会杀了自己。并且当时极有可能于禁投降是为了保全部下。而且关羽本就自恃高傲,投降的话极大可能满足其想法,而且在三国时期,因为战败而投降的人很多,如果算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姜维作为降将,从魏国“跳槽”蜀国,反而还领了蜀国的兵权,一举成为大将军。那么为什么对于于禁的投降,大家都持无法原谅的态度呢?

他是曹操麾下大将,战功赫赫,晚年却被曹丕刺死!

影视形象

其实关羽把于禁关押起来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希望他回到魏国之后,能够洗白自己的污点。但是偏偏他的运气不太好,于禁有一个特别“刚烈”的队友,和他的队友比较起来,于禁的做法简直就是懦夫。《三国志》:“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在中国历代风评中,都是依照“死者为大”的定论来评,因此于禁在庞德的衬托之下,就显得特别懦弱。

他是曹操麾下大将,战功赫赫,晚年却被曹丕刺死!

并且还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人就是曹丕,如果曹丕真心对待于禁的话,也不至于如此。于禁在东吴受尽了委屈。和孙权一起骑马,虞翻大声呵斥说“你这个降虏也敢与主公并马?”,于禁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当时于禁年事已高,头发花白,曹丕不但没有心疼反而变本加厉,成为了压死于禁的最后一根稻草。曹丕假意说:“樊城战败并不是因为将军的过错”,虽然恢复了于禁的官职,还拜了“安远将军”,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赤裸裸的嘲讽。在拜谒太祖庙之后,曹丕让人作画,画的正是庞德威武不屈,于禁卑膝投降,不久后于禁便羞愧又愤怒而死。

他是曹操麾下大将,战功赫赫,晚年却被曹丕刺死!

对于投降这件事来说,放到整个三国故事里面。就是一件普通不能到不能再普通的事了,降将不止他一个,但是“降将的锅”全让他背了,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借用最近很火的一句话做个结尾:“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也请诸位客观看待。于禁是好是坏,都付笑谈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