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浙江博物館籌備一年之久的《越地寶藏——100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今天開幕。將展出來自39家文博機構的文物精品,數量之多,規格之高,種類之豐富,可謂是近幾年內調動浙江全省文博資源最大規模的一次展覽。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表示,現今博物館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盤活館藏資源、讓文物活起來已經成了大家的共識。

“這回的展覽區別於我們的基本陳列。’越地寶藏’以信息定位講述歷史的方式,採用從文物出發的視角,用具體的器物來反應浙江歷史和文化。

展覽分“走出矇昧” 、“精勤耕戰” 、“陶瓷之路” 、“梵音聲聲” 、“武林舊事” 、“走向自省” 六個篇章。將展出包括良渚“玉琮王”、元趙孟頫《吳興賦》、崧澤文化人首陶瓶、戰國羽人劃舟紋銅鉞等,不乏鎮館之寶和近年來考古新發現。許多文物為首次展出。

代表權力的良渚玉器

農業生產帶來了財富積累和人口大幅增長,同時也帶來了矛盾衝突。部族內部的地位差異與部族之間的暴力促進了社會財富再分配,並由此加劇了階層分化與部落整合,逐漸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社會結構和規範化的禮制。宗教是整合人力的高效手段,在信仰的催化下,更多的人團結在一起,逐步聚合成部落、酋邦以至國家。良渚文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凸顯出來的獨特文明。

玉禮器是良渚文化最顯赫的表徵之一,其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尤其是在功用上所顯示出來的複雜性和全面性,在同時期考古學文化中是絕無僅有的。

展覽中呈現了一組玉琮、玉鉞、玉璧,分別代表了神權、軍權、財權結為一體的國家雛形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制度。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玉琮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玉琮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玉鉞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玉鉞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刻紋玉璧 浙江省博物館藏

雖然良渚文明在延續近千年後突然消失,但從殷墟、金沙等重要遺址中所發現的玉琮的蹤跡可以得知,直到商周,良渚人所開創的玉禮器仍然流傳在各地,他們的思想意識在後代的傳統中依舊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刻紋玉璧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刻紋玉璧 浙江省博物館藏

精勤耕戰的古越人

春秋戰國,當中原開始呈現中央帝國的顯赫時,越地在中土君子眼裡不過是一個荒蠻邊僻的東南小國。然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人卻以質樸悍勇的個性,務實拼搏的精神,忍辱負重,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發展生產,迅速崛起,從困頓走向強盛。

“斷髮文身”的青銅鳩杖清晰刻畫了兩千多年前古越人形象;“習水便舟”的羽人劃舟銅鉞告訴我們古越人的生活環境;紹興 306 號墓出土的青銅器則是徐人進入越地的史證,其中便包括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伎樂銅屋。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伎樂銅屋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伎樂銅屋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青銅鳩杖 紹興市柯橋區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羽人劃舟銅鉞 寧波市鄞州區文物管理委

還有劍中之極品、希世之珍寶,浙江省博物館另一件鎮館之寶:越王者旨於睗劍。

當中原國家大規模鑄造精美的青銅禮器祭祀神明時,越人卻用珍貴的青銅材料製造農具和兵器,務實勤懇地發展經濟,加強軍備。這把劍在體現越國高水平鑄造技藝的同時,也折射出越人精勤耕戰的精神。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越王者旨於睗劍 浙江省博物館藏

浙江瓷業的貿易之路

浙江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唐代以後,浙江瓷業飛速發展,晚唐至北宋初期,越窯步入輝煌時期,“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描繪的就是當時的壯闊盛景。宋元時,龍泉窯異軍突起,燒瓷工藝得到進一步創新,燒造出粉青和梅子青釉,瑩潤如玉。

從唐朝開始,浙江青瓷通過海路大批銷往域外,宋元時達到鼎盛,成為浙江海外貿易的重要支柱。1976年,在韓國新安海底發現一條中國沉船,裝有各類物品兩萬兩千多件,其中瓷器20681件,而龍泉窯青瓷的數量約佔一半。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越窯青瓷雞首壺 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龍泉窯青瓷象鈕蓋罐 麗水市博物館藏

陳展中所展示的幾件青瓷,皆為不同時期下越地匠人們的巔峰之作,看著這碧玉一般的色澤,便能理解為什麼中國的瓷器可以遠銷海外,深受異域人民喜愛。

承載美好夙願的阿育王塔

五代時期,中原佛教呈衰微之勢,唯東南一隅的吳越國佛法昌盛,建寺起塔,開龕造像,刻經造幢,留下了眾多佛教遺物遺蹟,最負盛名的當屬西子湖畔的雷峰塔。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雷峰塔風景舊照

雷峰塔是五代吳越國王錢俶為奉安原藏於吳越宮中的“佛螺髻發”而造的舍利塔,約在北宋開寶四年(971年)開始營建,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竣工。期間,趙匡胤討伐南唐,錢俶拒絕了南唐後主李煜的求援,南唐亡國後,吳越國唇亡齒寒。塔成之時,吳越國正處於風雨飄搖的末期,但錢俶依然不改敬佛之心,傾其所有,供養佛陀。

展品中的鎏金銀阿育王塔即出自雷峰塔地宮,是錢俶專為雷峰塔特製。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俶祭別錢鏐陵廟,啟程赴開封向北宋皇室納土獻地,走上了北去的不歸路。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鎏金銀阿育王塔 浙江省博物館藏

繁華都城的時代風尚

南宋都城的繁華都記錄在《夢粱錄》中。從考古發現的宋代金銀器來看,南宋金銀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居於絕對優勢。南宋金銀器皿的使用,非常普遍。一般用器,上自九重,下至中等以上之家都是金銀為主。“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異飛鸞走鳳,七寶珠翠,首飾花朵,冠梳及錦繡羅帛,銷金衣裙,描畫領抹,極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這其中便提到了金銀首飾。

此次展覽展出了湖州三天門南宋墓出土的一組金首飾。包括釵、耳環、鐲、戒指和帔墜,恰能看出南宋女性裝扮的時尚。其中,花筒釵是宋代流行的樣式,而鐲、戒指和帔墜又印證了《夢粱錄》中記載的南宋婚俗,富貴人家準備“三金”作為聘禮,即“金釧、金鋜、金帔墜”。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湖州三天門宋墓出土首飾 湖州市博物館

文人精英引領的詩畫江南

元明清時期的江南,在藝術及思想方面展現了獨特的影響力,詩畫一般的自然環境與發達的市場基礎令其成為吸引文人聚集的土壤。晚明浙東學者王守仁(別號陽明)以良知之學創“陽明學派”,對明清乃至整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產生重大的啟蒙作用。受“心學”影響,文人將心靈體驗融入藝術創作,以筆墨抒發情懷,描畫出一幅幅動人心絃的獨特畫卷。

本次展覽展出了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所藏的王陽明楷書《客座私祝》冊頁。1527 年,王陽明奉命離開紹興,去廣西征討思恩、田州叛亂,臨走前將“陽明書院”的事務交給門人管理,並寫下了這幅作品,要求掛在廳堂,告誡弟子們刻苦學習,每日向善。兩年後,王陽明平定了叛亂,因肺病加重告老還鄉,卻在回去的路上病逝。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王守仁 客座私祝(局部) 餘姚市文物保

何為心學,簡單說來,在心學之前一統天下的是程朱理學提倡的“格物致知”,即真理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心學則反這種傳統之說,認為尋求真理要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套完整的終極真理,這就是迴歸內心的“致良知”。王陽明的思想出世後,產生了巨大反響,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名寶眾多,難得一遇

本次展覽中,有部分展品在當地博物館中可謂是鎮館之寶,從不輕易外借。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人首陶瓶 嘉興博物館鎮館之寶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甌窯青瓷褐彩植物紋注子 溫州博物館鎮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金書《妙法蓮華經》(局部) 平湖市博

除卻鎮館之寶,下面這些寶貝,在平時也是難得一見的。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青瓷褐彩雲紋燻爐 杭州市臨安區博物館

臨安水丘式墓出土。水丘氏為五代吳越國第一代國王錢鏐的母親,這件燻爐是我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出境的文物。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金舍利瓶 瑞安市博物館藏

瑞安慧光塔地宮出土,因為太過珍貴,就連瑞安市博物館中展出的也是複製品,為配合此次展覽,金瓶“真身”從庫房中被“請”出。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龍泉窯青瓷葫蘆瓶 青田縣文物管理委員

這件龍泉窯青瓷葫蘆瓶出自浙江青田的一個元代窖藏。1998 年郵政部發行了一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全套 4 枚,這件葫蘆瓶就是其中一枚。此外,這套郵票中的另一件文物南宋鳳耳瓶也將出現在此次展覽中。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龍泉窯瓷器 特種郵票

還有一些是浙江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與學術新資料,學術意義重大。如2016年考古發掘的黃岩南宋趙伯澐墓出土文物。趙伯澐為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墓中出土76件絲綢織物以及投龍玉璧、水晶環佩、香盒、螭龍圓璧、念珠、素木朝笏、長柄銅鏡等隨葬品。這76 件絲綢織物,品種包括絹、羅、紗、綾、綿綢、刺繡等,服飾涵蓋了衣、褲、襪、鞋、靴等形制。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投龍玉璧 台州市黃巖區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水晶璧 台州市黃巖區博物館藏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對襟雙蝶串枝菊花紋綾衫 台州市黃巖區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纏枝葡萄紋綾開襠夾褲 台州市黃巖區博

這些絲綢服飾既完整體現了南宋宗室成員的禮儀性服飾及日常穿著,也充分展現了南宋浙江絲綢生產的技術。趙伯澐墓絲綢文物的發現可以說是目前浙江在錢山漾絹片之後在絲織文物方面最為重要的發現,豐富了南宋浙江絲綢實物的發現,是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南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

還有桐廬博物館藏的石舍利函,桐廬分水鎮出土。這是目前南朝舍利石函的首次發現,填補了南朝佛舍利容器出土的空缺,是研究南朝舍利制度的重要資料。

一個史無前例的越地寶藏:從良渚琮王到趙孟頫趣味事

石舍利函 桐廬博物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