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養老金計算方法,來算算你退休後能拿多少養老金吧!

你知道企業退休養老金是怎麼計算的嗎?對於養老保險,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後,退休之後每月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養老金是怎麼計算的,為什麼有的人拿得多有的人拿得少?下面我們就先一起來學習一下社會養老保險相關知識。

社會保險是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社保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用於貫徹指導社保體系構建運行的政策方案。社保政策規定,社保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即通常所說的“五險一金”。

「乾貨」養老金計算方法,來算算你退休後能拿多少養老金吧!

社保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社保繳費年限是指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規定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有關社會保險費的累計年限,是計發社會保險待遇的依據之一,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一般社保繳費年限越長,社保待遇越好,例如繳納失業保險費用累計年限越長,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越長,但不能超過最長領取期限。

社保最低繳費年限是什麼意思?

最低繳費年限是指具有社會保險繳費義務的個人和組織必須完成的最少的繳費時間。沒有達到制度規定的最低繳費年限,那麼繳費義務人將會喪失部分或全部社會保險權益。最低繳費年限作為社會保險制度待遇門檻,在社會保險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現行我國政府規定,養老保險參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達到最低繳費年限15年方可按月領取養老金。簡單而言,現行我國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這裡必須補充說明一點就是,部分地區城鄉居民未參加其他養老保險,年滿60週歲後,可以領取基本居民養老金。

接下來帶大家學習一下養老金的計算方法,算算你退休後能拿多少養老金吧。

「乾貨」養老金計算方法,來算算你退休後能拿多少養老金吧!

計算方法介紹:

①基礎養老金=(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全部繳費年限 ×1%

②過渡性養老金=(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建立帳戶前繳費年限×過渡係數1.4% +符合政策增發額

③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④定額補貼=[調劑金(25元)+統籌項目內補貼]×減發比例

社會養老保險金的計算公式 退休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

注: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2、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養老保險計算解析

1、養老金的多少,與購買的時間長短和金額大小有關。繳費的基數大,繳費的時間長,退休時養老金會多,反之就少。由於每個人每個時段的繳費數量不一,因此養老金的計算按“分段計算、綜合結算”原則處理。

2、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乾貨」養老金計算方法,來算算你退休後能拿多少養老金吧!

影響退休養老金因素一覽

1、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內容包括三部分: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部分+按社保利率計算的利息。

2、繳費比例:該部分由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組成。

(1)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2)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原先的老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3、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4、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

綜上所述,繳納社保滿15年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但是影響養老金的因素裡我們提到了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後養老金就會越高。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在繳納養老金的問題上產生的疑惑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