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俗话说“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其中有特别的道理

一个人学佛修道,修养真到了某一个境界,也没得话讲。我们中国的俗语,“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也就是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真到学问深的时候意气就平了。所以爱发表意见的,有一点境界就问就说,有一点稀奇就好奇得很,真达到那个境界没有什么,天地间没有稀奇的事,最稀奇的事是最平凡的事,你却不懂,这个是真稀奇了

,所以“进知者亦无言”。

《列子臆说》

------------

南怀瑾:俗话说“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其中有特别的道理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人们在求学的阶段,要有学问有知识,其实那是半吊子;真正有学问时,中国有句话,“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真到了深的时候,意气就平了,也就是俗话说的“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响叮当”。

从佛学来说,大阿罗汉或者菩萨没有成道以前,都是“有学位”。成了佛叫做“无学位”。这个“无学位”不是戴方帽子的学位,是已经达到不需要再学的位阶了,已经到顶,最高最高了。但是最高处也是最平凡处,最平凡处也是最高处。

所以,真正的学问好像是“不学”——没有学问,大智若愚。“复众人之所过”,恢复到比一般人还平凡。平凡太过分了,笨得太过分了,就算聪明也聪明得太过分了,都不对。有些朋友相反,就是又不笨又不聪明得太过分。真正有道之士,便“复众人之所过”,不做得过分,也就是最平凡。真正的学问是了解了这个道理,修养修道是修到这个境界。

《老子他说》

-----------------

为什么叫“回入尘劳”呢?诸佛菩萨自己跳出了三界以后,为了悲悯众生,再回到苦海中渡众生。当然,我们不知道哪位是菩萨再来,他也不告诉你。假如某某人告诉你,我是什么菩萨化身,那你就留心了。我国有句老话:“半瓶水响叮当”,满瓶水不会响,对不对?“学问深时意气平”。真菩萨来,他不会让你知道,都是等过后才露出一点痕迹讯息,而他已经不在了,有的甚至连走了都不告诉你。

诸佛菩萨都以各种不同的姿态再来,在诸世间中教化众生,而且不一定搞佛教,不要以为在佛教中才有菩萨。依我看社会上许多大小不同的菩萨,做了很多好事,但往往绝口不谈佛教,尤其是在乱七八糟的下等社会中,再来菩萨才多呢!“回入尘劳”就有这么大这么深的意义,难啊!一般人发了财,就不肯到穷人家里去了,嫌他穷,嫌他脏,嫌他低俗,对不对?菩萨们重回人间,等于一个人发了财,还与以前的伙伴一齐讨饭过日子,这样,才能教化众生。菩萨不只是再回到人间,甚至还变牛变马变其他各种的动物,所以,我们吃肉要小心哦!是不是有时候吃到菩萨的肉呢?

《圆觉经略说》

------------

真有学问的人,反而变得很平凡,“学问深时意气平”,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如果不一切平,那就是半罐子水了。世法出世法都一样。真得道的人,决不会觉得自己有所得有所证。

真实与不真实是相对的,真得了道证果的人,连果都没有,没有一个实际的道,何况假的道?真都不存在,哪里还有假呢?这才是真,假名为真。你觉得自己得了道,那就是神经病。一个学问真好的人,对人都很平和的、没有脾气,“学问深时意气平”,不像我老是骂人。其实我有时讲话很急又大声,像是说,你这还不懂啊!是恨铁不成钢,并不是真骂人。

真得了道的人,怎么还会装出得道的样子?如果有一副得道样子的人,这种人你千万不要去信他,他那个道是黑漆漆的隧道,不是明亮亮的真实大道。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何谓德不形?”怎样才叫“德不形”呢?一个人内在道德的充沛,外形上看不出来,这个非常重要。有道德之士,如果外貌也摆出一个道德的形态,那就是有限的道德了,可以叫他“有限公司”。道德真充沛的人,外表很平凡,就像文学里讲的,“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学问成就深沉了,他的意气也没有了。这句话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很重要的。

我们晓得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争论与心理上的战斗,比什么都厉害。普通人活着都在争,是贪心所起的争,是争利害。知识分子的争,比普通人所争更可怕,是所谓思想之争,更超过于利害之争。

所以真做到学问深时意气平,就是无诤,那就是圣人境界了,叫做得道的人。平常看这么一句话,“学问深时意气平”,好像很容易,做起来是非常困难,因为意气很难平和。知识分子能否够得上这个标准,全看他的意气能不能平。至于庄子现在所讲的“德不形”,是有道德而不形之于外,那比意气平的境界还要高。

《庄子諵譁》

-------------

你真能做到使意识、意念返还到明诚、明净的境界,那才叫做真正的“自谦”,这完全是靠自己的反观省察,才能得到的境界。谦,并不是消极的退缩,它是崇高的平实。谦,在《易经》是一个卦名,叫做“地山谦”。它的画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说,在万仞高山的绝顶之处,呈现一片平原,满目晴空,白云万里,反而觉得平淡无奇,毫无险峻的感觉。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都是半凶半吉,或者全凶,或是小吉。只有谦卦,才是平平吉吉。

古人有一副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看来是多么的气派,多么的狂妄。但你仔细一想,实际上,它又是多么的平实,多么的轻盈,它是描述由极其绚烂、繁华、崇高、伟大,而终归于平淡的写照。如果人们的学养,能够到达如古人经验所得的结论,“学问深时意气平”,这便是诚意、自谦的境界了。

《原本大学微言》

******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