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我們都曾固執地迷戀一些東西,然後無可救藥地愛上它,想方設法地得到它,無論買了多少,永不滿足。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你還想要些什麼?貪婪、慾望、滿足、欣慰、遺憾交織在一起,構成現代人的“通病”。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當懷舊成為一種病,有些人已病入膏肓,對物質永不滿足的背後,是他們靈魂無法填補的空白。

這次零仔帶你走進囤積狂的世界。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癖

囤積癖在心理學上我們把它稱作強迫性囤積症,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下面這樣的心理障礙。

他們沒法扔掉任何東西,一個單一的消極事件就認為自己會進入永無止境的失敗模式,認為幸運是由於各種原因不能算數,他們預期如果丟掉了某樣東西,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嚴重的甚至會把它想象成災難化。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他們或許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性別、年齡,但他們的心裡有一點相同,那個無法填補的的空缺,永遠要通過各種各樣的雜物去填滿。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82歲的布萊恩居住在威爾士南部,他有一個漂亮的洋房與花園,但在緊閉的大門後,是他幾十年來的病態收藏。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成為囤積狂的原因要從他身邊最親近的人講起,從小成長在囤積狂母親的身邊,被潛移默化地影響,當他失去心愛的伴侶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在他的眼中沒有什麼是垃圾,萬物皆可利用,在這樣的瘋狂囤積下,家裡已無落腳之地,在一手建造的“垃圾王國”中,他找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但同時,女兒、外孫也與他漸行漸遠,可喜的是,通過BBC欄目組,老人終於開始直視自己的問題,與女兒之間的親情也得到修復。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另一邊,在陽光燦爛的南部佛羅里達州,74歲的桑迪·紐曼,表面和其他和藹可親的老夫人無異,看到她你是否想到自己的奶奶,和善親切。

但她的家中總是被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填滿,可當有一天這些雜物變得不可控制會怎麼樣呢,實際上,桑迪已將她家的每個角落用廢物填滿。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本來她很愛乾淨,喜歡做飯,每天打掃衛生,但在一次心臟病後她患上了抑鬱症,從此拒絕丟掉任何東西,哪怕是垃圾。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鏡頭再一轉,在布利斯托市的郊區,有一個囤積症的“入門級”玩家,52歲的保羅·漢普森。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他的房子與三輛車中都堆滿了物品,他無法捨棄任何一件,因為他覺得無論失去什麼,都是在丟掉回憶,為此他的女朋友拒絕住進他的公寓,兩個人的感情岌岌可危。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紀錄片到這裡就結束了,他們支離破碎的生活,一個人的孤獨彷徨,房子一點一點被垃圾侵蝕,很觸目驚心了。

但是追溯一下囤積症的過去,那裡埋葬著更驚人的歷史。

囤積症的始祖:科利爾兄弟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十九世紀80年代的曼哈頓住著科利爾兄弟。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他們因為患有嚴重的囤積症而出名,以至於後來,甚至有了以他們名字命名的"科利爾兄弟綜合症"。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1947年3月21日,星期五,警察在紐約市哈林區一幢有3層樓的豪宅中發現了被餓死的蘭利·科利爾,3個星期後,警察才又發現了他的哥哥,已經死亡的霍默·科利爾。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為什麼在同一個房子內,要隔3個星期才能發現另一具屍體呢?

是因為他哥倆在這間密不透風的別墅裡用170噸廢棄物鑄成了一座垃圾王國,那麼多垃圾,一時半會根本清不完啊。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兄弟倆用雜物在家裡建起了一道屏障,在此前,曾有社會工作者嘗試幫助他們清理,甚至警察想強制拆除,可在他們眼中這些垃圾神聖不可侵犯。

即使你動了,他們也會原封不動的歸回原處,並循循善誘地告訴你,這些設計簡陋的口腔清潔廣告和16歲時穿過的褲衩對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何等重要。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令人詫異的是科利爾兩兄弟都曾就讀於著名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哥哥荷馬拿到了法律學位成為一名律師,弟弟蘭利則主修工程,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曾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

科利爾兄弟出身於比較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位富有的醫生,母親則是一名歌劇院歌手,1929年他們相繼去世後,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了科利爾兩兄弟。

1933年,哥哥荷馬因為眼底出血導致失明,於是弟弟蘭利放棄了鋼琴經銷商的工作,回家專門照顧哥哥。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那時候正值美國大蕭條時期,他們所居住的哈林區正在由上流社區向犯罪率高的混亂社區轉變,由於這對古怪的兄弟終日閉門不出,於是周圍的人們開始好奇起來,有些調皮的孩子經常往窗戶上扔石頭,這使得科利爾兩兄弟愈發不安起來。

為了安全起見,弟弟用鐵柵欄封閉了窗戶和大門並把門鈴也拆除,而這時水電煤氣和電話也早已因欠費被切斷,他們徹底過起了遠離社會的日子。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弟弟蘭科由於長期不出門患上嚴重的囤積症,漸漸的,兩人用了30年將各種“藏品”填滿了公寓,弟弟用自己工程學的專業知識設下了巧妙地機關,最終他死在了自己的機關下,並被成堆的坍塌的垃圾壓死。

哥哥由於雙目失明、無生活自理能力,最後也餓死在公寓,不知過了多久,鄰居由於公寓中散發的惡臭報警,警方才發現兩兄弟的屍體與他們的170噸藏品,這便是當時“爆炸性新聞“的始末。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囤積症或許表面是在堆積廢物,但更是在堆積自己的情感,It’s just never enough,有多少人深陷慾望的泥潭,無法停止、不願停止、無法自拔。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當你開始堆積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覺中,已走向一個深淵。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情漩渦,在其中是隱藏的慾望,與情感、理智的對弈。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你是否準備好直視自己的慾望深處,或許那裡也居住著一個囤積狂,你內心最深處的渴望又是什麼?


囤積狂:最後我死在了自己堆積的垃圾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