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正舊居、故居、後裔分布及錢塘梁氏略簡

梁詩正(1697-1763)字養仲,浙江杭州府錢塘(今杭州)縣人,雍正八年(1730年)進士。乾隆時,掌翰林院學士,主張勤政節儉。有《失音集》等作品傳世。據載,乾隆三年(1738年)皇帝賜梁南城宅邸一座,寓號“清勤堂”,經考應為此處。舊居坐南朝北,兩路兩進院落,佈局規矩清晰,建築飽滿渾厚。房屋雖今已難見歷史原貌,但院落及部分房屋仍保持明清時期的地平基準,是記錄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實證之一,舊居現為普通民宅,屬西城區不可移動文物。

梁詩正舊居、故居、後裔分佈及錢塘梁氏略簡

梁詩正故居在今杭州市上城區竹竿巷,墓地在杭州市西湖區象山(今中國美術學院後面的山上)。

梁詩正舊居、故居、後裔分佈及錢塘梁氏略簡

梁詩正家族正史記載到兒子梁同書、梁敦書,孫子記載到梁玉繩、梁履繩。

梁同書,生於清雍正元年(1723)。1752年 乾隆十七年(1752)在殿試時特賜進士,任翰林院侍講,同年梁啟心去世,在服喪期間亦未赴官任,閒居家中。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進京恭賀弘曆(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直到嘉慶丁卯(1807)年再出任為官,加翰林院侍講學士,赴任後不久又辭官歸裡,直至他去世。1815年 卒於嘉慶二十年(1815),終年九十三歲。

梁同書生前淡泊名利,性情耿介不合於流俗。父母死後,他就藉口足疾不再做官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孝聖憲皇太后八十大壽,梁同書進京慶賀。在大臣們集體晉見皇帝的時候,乾隆帝看到他說:“汝來乎?”梁同書回答:“臣足疾未痊,祝聖母萬壽後即回藉。”當時太僕陳句山先生和他站在一起,感到很奇怪,回去就問他:“頃上方向用,何自退若是?”他說:“實有足疾,何敢欺也。”乾隆五十五年(1790),皇帝八十大壽,梁同書晉京賀壽,有人就勸他拜謁首輔以得高位,他毅然不顧,第二天就離京了。他做了《家居賦答友二首》詩以明志。

梁敦書(1725-1786)字衝泉,號鐵幢,乾隆時浙江錢塘舉人。梁詩正子,梁同書弟,官至兵部右侍郎。工詩文,擅書法。其女梁德繩,著名戲曲家,續作長篇彈詞《再生緣》。

梁玉繩(1744-1819),字暉北,號諫庵,浙江錢塘人。增貢生。家世顯貴,祖父皆名宦,叔山舟侍講尤知名。雖僅諸生,以出自名門,濡染家學,更能下帷鍵戶,默而湛思。於《史》《漢》兩書,尤所專精緻力。

梁履繩,梁同書次子,字處素,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通聲韻、精《左傳》,綜覽諸家,旁採眾籍,作《左通補釋》三十卷以廣杜氏所未備。通《說文》,詩清新。

乾隆五十二年,玉繩、履繩二兄弟,參與《水經注》的校勘工作。

梁玉繩有三子:一人錢塘諸生,一人舉人武義縣縣蔚,一人去順天府(今北京)。梁履繩有一子:舉人,去廣州韶關始興縣任知縣。四位因未查實,暫不公佈姓名。以此文拋磚引玉,尋找其後裔下落。

明末清初錢塘梁氏,因1860年的天平天國戰爭,清軍和太平軍混戰江南,十室九空,戰亂平定後,清政府統計的人口僅剩10%左右的老弱病殘,現在的杭州人多為戰亂後的移民。老錢塘縣梁氏有外遷和逃難外地的,都比較少。

明末清初曾居住杭州錢塘縣的梁氏宗親,希望看到留言。

梁詩正舊居、故居、後裔分佈及錢塘梁氏略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