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者可醫愚。這句話告訴我們,書是好東西,但是不是能讓我們獲益,關鍵在於你會不會讀。善讀就體現了方法的重要性。而恰恰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自然讀書也就感覺無用。一本一本的讀又一本一本的忘記,一年下來讀了很多書,最後也就只剩下多少本書這個數字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就是教我們怎麼去善讀一本書。這本書會從如何選書、如何購書、如何讀書、如何活用四大方面展開,告訴我們如何用一本小小的筆記本,神奇的將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讓讀書變的有用。很多方法和技巧,通過作者自己親自實踐的案例,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這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是日本的一個學習方法推廣人,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經常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媒體節目、論壇、電視臺。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方式引發了熱烈反響。他的其它著作還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這本書改變的不僅僅是讀書方式,讀書生活,也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從被動到主動,用筆記本管理讀書生活

當你讀完一本書,有人問你以下四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你最喜歡書的那一部分內容?

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

它的優點又在哪裡?

很多會想一想,要麼就是忘記了,要麼就是很模糊也說不清。讀書對我們來說也僅僅是讀過,眼睛看到過。而沒有留下痕跡,沒有記在腦子裡。因為,我們的讀書生活沒有清楚的規劃,沒有目的。讀完了就結束了,自然很難有收穫。

要改變這種狀態,只需要一本小小的筆記本,就會讓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的讀,而是有目的的,充滿主動性的去讀。這也是這本書要講的筆記讀書法。筆記貫穿整個讀書的過程。

筆記分為4種: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各種剪報、讀書筆記,而這四種筆記之需要一本筆記本,什麼都可以都可以記錄在上面,隨時隨地的想法都可以記錄。

讀書的五個階段:選書、購書、讀書、寫讀書筆記、活用。用筆記讀書法去完成這五個步驟。以輸出為目的,就會提升輸入的質量。讓讀書生活大不同。

筆記讀書法與普通讀書的區別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使用一元化筆記法,把所有與讀書相關的記錄和資料,就是各種與書相關的筆記,都放在一個筆記本里面,容易操作,容易做到,也就容易堅持,而且因為“雜亂無章”更便於活用。

但要注意:

按時間順序從前往後寫

寫筆記時記得加上日期,在每篇筆記的最前方添加日期,寫完後加條分割線。標註日期的方式很堵,但為了避免混亂應統一一種方式,建議用六位數標註年月日。

筆記讀書法,就是用一本小小的筆記本將整個讀書過程有規劃、有目的的管理起來。把讀書的每個步驟都管理起來。管理出效益,不再隨意的時候,有準備的時候,讀書的效果也就顯現了。再有人問你開頭那四個問題時,你可以回答。

筆記讀書法,讀完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購書清單幫你選購到真正需要的書

就是根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一切與書相關的信息,去查找目標書籍,補充道購書清單中,在我們需要購買相關書籍的時候就根據購書清單去選擇。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也可以因為各種廣告、包裝等因素的吸引衝動買書。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在這裡要強調,除了日常生活中通過電視節目、廣告、網絡或者報紙雜誌等蒐集信息,還有一個特別好的發現好書的渠道,那就是“書裡推薦的書”。我們經常會在讀一本書的時候,看到作者引用其它書籍的內容或者提到書的名字。一定要列在購書清單裡。

購書清單這張表格的內容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加入類別(比如說職場類、育兒類、寫作類),大概內容等信息。更方便使用。可以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以寫讀書筆記為目的,讀書效率和效果大不同

帶著目的去讀書,我們會主動尋找,找到書中的重點內容,用不同的方法閱讀。在篩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標記重要內容。可以折角,可以用不同的書籤、也可以用不同的線條,根據自己的喜好即可。這些標記對我們後面寫讀書筆記非常重要。這會讓我們的讀書更高效。

在這本書裡作者著重介紹了一種寫讀書筆記的方法:蔥鮪式火鍋法,就是摘抄+評論

包括五個要素: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書名作者名

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內容(摘抄)

自己對這片文章的感想(評論)

前三個是任何一種讀書筆記都需要有的信息,後兩個就是蔥鮪式火鍋法需要的內容

我們摘抄的就是我們前面在閱讀時標記出的重要內容,摘抄可以加深我們的印象,而評論可以保存好我們在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學習任何東西都是學、思、悟,行的過程,缺少任何一步都會讓學習無疾而終。讀書同樣,通過寫讀書筆記可以加深我們對書中重要內容的理解。只有把這個過程做好,才有可能把知識變成自己的,運用在實際中。而且這種讀書筆記也為寫書評積累了很好的素材。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除了這種寫出來的讀書筆記,還有貼出來的讀書筆記

剪報式讀書筆記法:在日常生活裡收集一切與書相關的東西,粘貼在筆記本上。比如書火車上看了某本本,可以把火車表粘貼在筆記本上。比如書的腰封、信息卡片、贈送的書籤以及其它書裡夾帶的東西

複製粘貼法:就是把書中最能反映主旨的內容,想要多去讀幾遍的內容複印下來貼在筆記本上,這比摘抄要節省時間,日後看起來也更方便,不用再翻書就可以看到。

當你學習了這幾種寫讀書筆記的方法,準備開始寫讀書筆記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沒有基礎的時候追求更高的目標,都是徒勞的。所以,寫讀書筆記應以“能堅持下去”為先,哪怕筆記只有簡單的一句話,也是有意義的。這一句話就是寫和不寫的區別,這一句話也讓一次讀書留下了痕跡,變成了一次看得見的體驗。

以筆記為基礎積極的輸出,讓知識融入身心變成財富

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們沒法經常把書找出來再去讀一遍,但是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把筆記本拿出來瞄兩眼,書裡的重點和我們當時的一些感受就在眼前,不同的時間和場所去看,也會有不一樣的發現,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書的內容

與他人分享,積極的輸出會促進思想的內化,與他人分享或教授他人,是知識留存的有效途徑。讀書筆記,就是輸出的第一步。我們還可以以此作為基礎,做更多的輸出,比如說寫書評,寫隨筆,寫文案等等。一旦我們準備這樣去做的時候,我們就做準備,再去讀書,甚至去翻書,還要去查找那些與書相關的信息,比如說作者的背景、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其它我們在讀的時候並不會在意的東西。這個過程也有了再去讀這本書的機會,我們會重新思考,重新構建這本書的知識體系。把書上的知識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讀書筆記還可以幫我們解憂,我們在生活、工作中、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知道怎麼做,會感到煩惱和焦慮。但是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書籍裡。比如說那些溝通類的圖書可以教我們溝通方法,職場類的圖書教我們工作方法。但只是去看,去學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學而不思則罔,而我們去做讀書筆記正是不斷思考的過程。促進我們真正的理解並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我們的煩惱和焦慮就會少很多。

這些技巧讓讀書體驗更充實

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介紹了19個技巧,讓我們的讀書過程變的更愉快。我比較喜歡以下幾個:

通過訂閱雜誌來提醒自己:通過雜誌遇到意想不到的新知識,也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由淺入深吃透難懂的書:就像做練習題一樣,一上來就做的難得,不會做反而挺受打擊,都不想做了。最好是循序漸進,先做些簡單的,把基礎知識和原理掌握了,再來做難的就好很多。就像現在童書市場上有很多兒童版的名著,雖然參差不齊,但有些是很好的,孩子喜歡,當讀過這些,以後再去讀名著機會輕鬆一些

在家裡的每個角落放滿書: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書,拿到書,這種便捷會讓我們在無意中增加讀書的頻次和時間,讀更多的書。

讀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你能學到超實用的讀書發方法,,將讀書效率最大化,讓我們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既提升自己,也能輸出更多有用的知識,幫助了別人。讓閱讀真正的改變生活,讓知識改變人生。通過讀書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