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談笑有鴻儒,拜師有三徐

明末清初,有位大儒,名叫顧炎武。一心向漢,忠於明朝廷,一生都在反對和躲避清政府。曾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喊。年輕時也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連考十年,屢屢不中,最後斷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不再參加科舉了。

納蘭容若:談笑有鴻儒,拜師有三徐

顧炎武像

我們常說,上天是公平的,沒有參加科舉的顧照樣成了一代大儒。而他的家族後生,像是受了科舉眷顧,三個外甥“三喜臨門”。他的三外甥徐元文高中狀元,另外兩個外甥也分別高中探花(第三名)。這三人分別是徐乾學、徐秉義、徐元文三兄弟,人稱崑山三徐。

徐家三兄弟連連高中,除了受顧炎武積攢下的運氣,更多的還是博學多聞,才學深厚的真本領。納蘭容若十七歲就進入了國子監。而當時國子監的祭酒就是狀元徐元文,就相當於國子監大學的校長。徐元文很快就發現了這個相貌俊朗,為人安靜還略帶憂鬱的年輕人。徐對納蘭的才華讚賞有佳。徐元文經常向大哥徐乾學提起這位學生,言語裡充滿了讚美之詞。

納蘭容若:談笑有鴻儒,拜師有三徐

後來,納蘭終於見到了愛好藏書的徐乾學,並拜徐乾學為師。徐乾學用畢生精力蒐羅了大量儒學著作。這讓納蘭如同置身書的森林之中,每一棵樹,每一片葉,每一顆草都足以讓他流連許久。整日流連於書的森林、知識的海洋之中,納蘭生出了一個想法,他想把這些知識匯成一本書。或者稱為一部叢書。徐乾學早就有這個想法,只是平時忙於公務沒有時間去做。納蘭提出這個想法,徐便很快就答應了。

納蘭容若:談笑有鴻儒,拜師有三徐

納蘭欣喜若狂,十九歲的他,可以主編這麼一部經典叢書,是何其幸運。遇到徐乾學是他幸運的第一步,徐乾學這位儒學大家也懂得惜才愛才。他給了納蘭一次機會,他點著的不是星星之火,而是要點燃納蘭的人生之光。這樣大的圖書編撰工程,以納蘭的才學,也不算是非常難的事,納蘭很快就著手開始了。

如同一個愛玩的孩子游走在大海邊上,一會撿起一些漂亮的貝殼,一會兒又把撿到的貝殼整理排序。忙裡偷閒,會在海灘上寫幾個字,或者,把柔軟的浪花捉住,放進某一個他喜歡的貝殼裡。

納蘭容若:談笑有鴻儒,拜師有三徐

當他從這對貝殼裡鑽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兩年之後了。

納蘭有著好的工作態度, 凡是他決定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也許天妒英才,他本應順利的一生,充滿了哀傷。

這叢書名叫《通志堂經解》,收錄了先秦到秦、漢、唐、宋、元、明的經解138種,納蘭自撰兩種,共計1800卷。這套叢書一經問世,變成了當時的最暢銷書。乾隆皇帝後來給了很高的讚揚:書薈萃諸家,典瞻賅博,實足以表彰六經。

納蘭容若:談笑有鴻儒,拜師有三徐

叢書編撰完成後,徐乾學卻被降職還鄉。起因是因為他在康熙十一年順天會試任主考時,美語按規定的分配比例讓足夠數量的塞北學子中舉,被人彈劾。

對於官場之事,年輕的納蘭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卻可以讓他憤懣不已。納蘭是屬於憂傷的,能讓人憂傷的,最重是離別。這一次,他是要告別自己的老師。雖不及與表妹的離別那樣刻骨銘心,去也讓納蘭對官場產生了更多的悲涼之感。

納蘭容若:談笑有鴻儒,拜師有三徐

納蘭是如同青蓮般的青年,難以在那一池的渾水中自在遨遊。他應該在黃昏下,在月下,在風裡,在山巔,任思緒飛舞,惆悵的吟詠。或者在徐乾學的書齋裡,只談經史,不論其他。


希望朋友們閱讀之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