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秋去冬來,楓染塵埃;

歲月流逝,感懷倍至;

人生百年,唯心至堅。

《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在漫長的歲月長河裡,許多生命都微笑如沙礫,我們可以記住的,真的不多。王謝堂前燕猶在,帝王將相已作古,滄桑世事,誰主沉浮?人的生命,與自然萬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塵。無論曙光走得有多遠,來時的路,去時的路,還是一如既往,不會因為朝代的遷徙而變更。可即使這樣我們還是記住了一個名字,納蘭容若。

《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公元1655年1月19日,一個飛雪的臘月,納蘭容若降生在北京,他生在貴胄之家,高貴的血液鑄就了此生無上的尊容。他擁有富貴與奢華,卻渴慕布衣清歡;他處紅牆綠瓦,卻思竹籬茅舍;他食山珍海味,卻思粗茶淡飯。

《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yin)曾在一首詩中這樣寫納蘭性德:“憶昔宿衛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姣好。”清晰地把一個面貌英俊、冷靜威武地納蘭性德展現於世人面前。納蘭性德從小在父輩的教導下學習騎射,練就了一身功夫,並善於搏擊。但是,有著地地道道滿族血統的納蘭性德卻對漢字、詩詞異常感興趣。

《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20多歲時。納蘭性德的詞已經名滿天下,其風清新雋秀,越到後來,越哀婉動人。“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類似的詩句,讓人震顫心間,不忍誦讀。在納蘭性德創作的340多首詞作中,用“愁”字多達90次,“淚”字多達65次,“恨”字多達39次,至於“斷腸”、“惆悵”、“憔悴”之類的詞觸目即是。一種說不出的落寞和淡淡的憂傷始終圍繞在納蘭性德的筆尖。

《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連其父納蘭明珠看了之後,也不禁老淚縱橫,嘆息到:“這孩子什麼都有了,為什麼還會這樣不快活?”如此,納蘭心事幾人知……,他厭惡金階玉堂的生活,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更痛恨侍奉御前的工作。“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淋漓盡致的表現出納蘭心中的無奈與失望。

《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如果一個人,記得前世的約定,今生就算是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也會守候在路口,等待相逢。納蘭容若,一個玉樹臨風的翩翩公子,也終於等到了他的意中人。一個俊朗不凡、面若秋月、眉如春風、談吐優雅、舉止溫柔;一個美麗嬌俏、膚如軟玉、目若秋菠、冰潔嫻靜、端雅豔俗。花一樣的年華,如夢一樣的青春,他們相遇、相知、相愛。但事態發展總是不盡人意,他們還來不及好好的相愛,來不及月下花前、耳鬢廝磨,來不及許下三生誓言,便擦肩而過,無緣相逢。

《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此後,納蘭的心便交給了妻子意梅。佛說,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一次的擦肩而過。納蘭信緣,緣有深淺,他和青梅是一段短暫的緣;他和妻子意梅亦是一段緣。

1685年,30歲的納蘭性德與友人舉行了一次文酒詩會,以合歡花為題寫詞唱和。第二日,納蘭性德染上寒症,一病不起。有些人,越是憑弔,就越是傷感,納蘭性德就是這樣。如若可以重來,我寧願只記住他的風度翩翩和優美詩詞,而不知他的英年早逝、落寞孤寂。可人生卻不能“只如初見。”

《流經歲月》--納蘭容若

逝水流年,孤影沐清輝,斜倚舊事回眸痴;一杯茶,一篇文字,一段人生,一絲回味。

本期《流經歲月》到這裡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我們下期同一時間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