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VS腾讯:胜负的关键点是这个!

阿里巴巴VS腾讯:胜负的关键点是这个!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文章,中国的两大科技巨头主要在国内活动。与总销售额中至少有1/3来自海外市场的谷歌、亚马逊和脸书不同,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收入中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中国以外。

不过,东南亚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过去几年里,阿里巴巴和腾讯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了该地区主要科技初创企业的多数股权。

阿里腾讯大力布局,打造科技生态圈

这两大中国巨头的投资促进了初创企业的增长和扩张,但也迫使它们的领导层和策略发生了变化。

阿里巴巴又追加了10亿美元投资,将其在拉扎达公司的持股比例提高至83%。今年2月,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再次加倍下注,将其对拉扎达公司的投资总额增至40亿美元,并任命阿里巴巴最初的18位创始人之一彭蕾担任拉扎达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总结了最近中国科技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见下图。当然,巨头们靠产品进入东南亚的案例,以及最新的一些投资在这张图上无法显示,下面会详细解释。

阿里巴巴VS腾讯:胜负的关键点是这个!

阿里巴巴公司市值大概是2000个亿,腾讯的市值和阿里差不多。

从市值上看,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已经算是巨大企业了,然而确实阿里和腾讯会给人留下国际化程度不够的印象。而两家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东南亚为投资重点。希望以此为跳板加快国际化的进程。但是,中国的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都摆脱不了中国定制化。这样的模式是适合中国的市场环境,但是想走出国门一定也必须走向国际化。

我们先看一下数据的统计,在社交网络的排名上,QQ和Wechat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身前是FB,whatsapp和FB messenger(其实都是FB)。然而不用想也知道,这些用户里,绝大部分是华人用户。

阿里、腾讯经过20年的发展,应该说,就技术而言,与美国同行并不存在“代际”的技术差距。甚至在某些产品体验上,还略有优势。但这点优势,还属于“微创新”的范畴,不够颠覆,所以也不足以抵消东西方用户之间的巨大习惯差异。

阿里的背后是13亿中国用户,如果这些用户的人均互联网支出能够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光是这批用户产生的规模,就足以让阿里丢整个西方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也不过10亿人口)一条街。

单说电商这一块。

阿里以前的国际化,可以说是撒胡椒粉式,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花式作死。直至今年才清晰了重点,就是强攻新兴市场。阿里模式与亚马逊模式,其各自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前者以价格低、商品丰富著称,更吸引低收入阶层买家;后者以正品、物流体验好著称,更吸引高收入阶层买家。

所以阿里国际化,就要避开欧美市场,以一带一路覆盖的亚洲市场为重心。这里有40亿人口,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只要能吃透,比什么都要强。而买下Lazada,就基本上是宣布将东南亚收入了囊中,这一步非常关键。

再说腾讯。

腾讯和facebook的发展方向其实已经很不同,后者致力于社交媒体化,依靠广告赚钱;前者则将重心落在游戏IP的运营和金融业务的扩张。

单说游戏这一块,腾讯的企图心早就放在了海外。这几年,腾讯究竟买了多少韩国和美国的游戏公司已经很难数的清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收购和入股,腾讯已经织起了一个巨大的全球游戏发行网络。

周边的东南亚和韩国,都已经逐渐被阿里、腾讯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中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前线,已经从墙内的第一岛链,推进到了墙外周边国家的第二岛链。

这种战线的推移,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凭借巨大规模所带来的资本优势竞争力。在过去,通常只有美国科技公司才能享有规模资本,因此可以很轻松的碾压其他地区的竞争者,如今,事情正在悄悄的起变化。所以腾讯,阿里走向国际化只是时间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