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是魯達式的英雄,魯迅式的文人

鮑鵬山講"碰到了事情以後,魯智深絕不躲,絕不退。這個事情可能跟我無關,但是既然我碰到了,我就接過手來,我把它做了",酒桌上聽聞金翠蓮的悲慘遭遇,魯達拳打鎮關西;桃花山下眼見劉太公的災難,魯達痛打小霸王;瓦罐寺遭遇惡人,魯達揮起禪杖。英雄的思維是見義即勇為,中間不可能有深思熟慮的過程。崔永元主持《實話實說》,阻擊轉基因,開戰《手機2》,曝光"陰陽合同",揭露《大轟炸》,舌戰黃毅清,"就必須有人站出來跟他們幹,那個人就是我。我可以辭了職跟你幹,有什麼了不起的?",不躲不退,這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男孩"的"脾氣和秉性",也是所有英雄的秉性。

有人認為崔永元是當代的魯迅,他們確實有很多鮮明的共性:經歷有相似處,早期供職於公家單位,之後當起了大學教授,都在五十多歲的時候以一己之力與多方論戰;都是古典文人,有家國情懷,有正義感,有責任感,有使命感;深刻,幽默,辛辣,捨我其誰,同樣的戰鬥風格,同樣的奉獻精神。二人本質上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魯迅是純粹的文人,崔永元是文人身份的主持人。從央視辭職以後,崔永元的主持人身份並沒有丟掉,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更廣闊的演播廳。發現真相,傳播真相,秉持良心,維護正義,崔永元始終如一。

崔永元是魯達式的英雄,魯迅式的文人,然而他終究不是魯達,也是不魯迅。他不可能像魯達那樣通體澄澈,也不可能像魯迅那樣接近冷酷,這大概就是他抑鬱的原因吧。真正的英雄不可能永遠沉默,真正的文士不可能永遠噤聲,崔永元是顆遺珠,是時代的英雄。實名舉報五百多明星,僅一個明星漏稅高達8.8億,崔永元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不光是一幫小人,還有大人。不光有畏畏縮縮的人,不光有害怕的人,還有不怕的人;不光有懦夫,還有英雄。那我們對這個世界就有信心了。甚至,我們對我們自己有信心"(鮑鵬山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