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趕上美國?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還差得遠!

在我國,醫生集團作為新生事物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但由於發展時間短,發展路徑還在繼續探索中,醫生集團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作為國內西南片區小有名氣的川派醫生集團創始人兼CEO王俊醫生曾表示,醫生集團形式各異、規模不等、模式不一、目標不同,這注定我國醫生集團在後期的發展中將不會太平坦順利,當然這也將作為各種醫生集團最終存活下來,共享蛋糕的一個重要依託。

中國快趕上美國?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還差得遠!

中國醫生集團

在美國,現在絕大部分的美國醫生都選擇通過醫生集團來找工作,這樣既能保證醫生的權益,又能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美國醫療協會2012年的報告顯示,美國目前83%的醫生加入了醫生集團,只有5.6%的醫生直接受僱於醫院。另據統計公司今年發佈的報告,美國醫生執業團體數量已達28.44萬,其中,20人以上的醫生集團數量達2936個。

中美醫生集團發展情況對比

我國醫生集團是隨著思想解放、政策放寬而逐步產生的。自2015年以來,醫生集團在發展過程中顯示了強大生命力。但一些醫生集團發展思路尚不清晰,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有待驗證,需要法律、法規規範其行為,更好地引導、規範、扶持醫生集團的發展。

中國快趕上美國?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還差得遠!

中美醫生集團發展情況對比

川派醫生集團王俊醫生表示,目前,我國醫生集團發展面臨一些困境與問題。一是缺乏對醫生集團的性質、監管和規範的法律法規;二是缺乏醫生集團與簽約機構的利益分配相關標準;三是體制內外同時執業,巨大的收入差別可能導致“轉移病人”現象;四是缺乏醫生責任保險,多點執業中的責任界定不明確;五是醫生集團在晉升、科研方面存在政策障礙。

總體上,由於發展時間短,發展路徑還在繼續探索中,相關部門對於我國醫生集團的註冊形式、集團性質、服務範圍、服務收入來源等內容並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與美國醫生集團存在較大差異

相比之下,醫生集團在美國有較長時間的探索與積累,已發展成較為普遍的執業模式,並有相應法律法規監管醫生集團的執業行為,值得我國借鑑。

中國快趕上美國?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還差得遠!

為什麼中國在這方面不如美國?

啟示:創建中國特色的醫生集團

目前,我國醫生集團仍處於體制轉型和制度建設完善的探索階段,其組織形式、服務內容、監管體系均不完善,可持續性有待觀察。因此,小編認為我國應積極借鑑其他國家經驗,儘快完善相應法律法規,規範醫生的多點執業、自由執業、團體執業行為,引導醫生集團這一新生事物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快趕上美國?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還差得遠!

為什麼中國在這方面不如美國?

1.完善相應法律法規,規範其行為,引導其發展

醫生集團所面臨的風險並非不可克服,應積極引導其向有利於醫改目標的方向健康發展。一方面,發揮醫生集團對社會辦醫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儘快制定相應法律法規,規範醫生集團運營及執業行為,避免其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防止逐利行為危害社會利益,確保其在符合醫改原則與指導思想下可持續發展。

2.推動建立相應保障政策

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不僅需要醫生提高自身的醫療技術能力與職業精神,還需要創造有利於醫生成長的政策氛圍。應研究制定有利於多點執業醫生、自由執業醫生職稱評審、科研項目申請、繼續教育等方面的相關政策,為醫生變成社會人創造有利環境。

3.加快研究和制定醫生責任險

醫生加入醫生集團進行多點執業或自由執業時,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責任判定不僅涉及醫療機構,還會涉及醫務人員和醫生集團。應加快研究針對醫務人員與醫生集團的責任險,避4.持續跟蹤、正確對待、及時總結

目前,社會各界對醫生集團的出現與發展各持己見、眾說紛紜。應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密切跟蹤、觀察其運行和發展,持續關注各利益相關者訴求,及時總結,積極處理醫生集團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引導其在有利於醫改目標實現的框架下健康發展。

我們研究了美國,最著名的凱撒、梅奧、克利夫蘭等,也研究了我們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川派醫生集團王俊醫生認為:在中國做醫生集團,的確要有中國特色!雖然,這樣的執業模式在美國已經超百年,有82%的醫生用這樣的模式,可是在中國,這樣的模式只是剛剛開始和探索,未來中國醫生集團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