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1978」從第一次乘地鐵到成爲「車輛人」他和上海地鐵同成長

27

【信源】車輛V視界

地鐵,已經是上海市民出行的首選。平穩安全的列車,離不開地鐵車輛維保人員。生於1978年的徐淵,現在是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車輛分公司副總經理,他和地鐵有怎樣的故事呢?

「生逢1978」从第一次乘地铁到成为“车辆人”他和上海地铁同成长

要說徐淵和上海地鐵的緣分,得從1993年說起。1993年,15歲的徐淵正在一所中專學校機械製造專業學習。那時候,他和同學們對地鐵的印象,還只停留在書本上。地鐵到底是什麼樣的?

「生逢1978」从第一次乘地铁到成为“车辆人”他和上海地铁同成长

當年5月28號,上海地鐵1號線(南段)徐家彙至錦江樂園段通車試運行。沒多久,徐淵和幾位同學相約去錦江樂園,這次大家沒有攤開公交線路圖找公交車,而是乾脆直接地選擇了地鐵。

“蠻新鮮的,上海的第一條地鐵。我們去買票,那時候還是紙質票。第一感覺好像是火車一樣的交通工具,但又不是火車,間隔沒那麼長。第二個感覺,火車是綠皮車,座位是橫的,但地鐵是白色車廂,裡面座位是豎的。”新鮮的地鐵,開始在這個還有些懵懂的少年心裡慢慢地紮下了根。

1996年夏天,徐淵中專畢業。此時,上海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錦江樂園站——上海火車站站)已全線通車試運營。再過半年,1號線南延伸段(莘莊站——錦江樂園站)也要建成通車了。那時候,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國家已不再包分配工作,徐淵自己把簡歷投到上海地鐵。

為什麼會想到地鐵來工作?“那個時候,我感覺地鐵還是一個新興企業,整個城市剛開始只有一條線,我覺得這個企業還是比較年輕的,對於我們來說,機遇還是比較大一點。”

「生逢1978」从第一次乘地铁到成为“车辆人”他和上海地铁同成长

徐淵專業對口,進入地鐵後,做的就是地鐵1號線車輛維保工作。當年,到位於老滬閔路的地鐵梅隴基地上班,徐淵要從位於青浦徐涇的家裡轉幾條公交,耗時近兩個小時。現在,他仍然住在徐涇,家門口就有17號線。以1號線為起點,上海地鐵網絡規模這些年不斷擴張,到今年已有17條線路,673公里,395座車站。徐淵則從1號線到9號線,再到2號線,逐步成長為技術員、質量主管、部門經理、上海地鐵維保有限公司車輛分公司副總經理。

「生逢1978」从第一次乘地铁到成为“车辆人”他和上海地铁同成长

上海地鐵已從最初的1號線16列直流傳動列車進入第四代列車“智能列車”。徐淵說,上海的地鐵車輛這20多年中不斷更新換代。“一開始的全部16列車,都是全進口的,整車進來的。後來由國內組裝,再到後來列車全部都是國內生產。我們現在有中車、包括長客、浦鎮、株機……它們不單單是為國內生產,為國外市場其實也生產了很多列車。”

「生逢1978」从第一次乘地铁到成为“车辆人”他和上海地铁同成长

今年7月19號,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生產的第五千輛地鐵列車抵達上海。在地鐵北翟路基地裡,新車披紅掛綵展示在眾人面前。到2020年,列車規模將超過七千輛。徐淵說,如今的列車檢測維修,和當年早已不能同日而語。由車聯網系統、軌旁車輛綜合智能檢測系統、車輛維護管理信息系統構成的“上海地鐵智能運維繫統”已在17號線試點,並會在全網絡推廣。“就像17號線,就能在手機上看到整個線路上所有列車的情況。我們現在稱之為檢修2.0,以前是對現狀的一種測試,現在是對趨勢的跟蹤。就拿車輪的數據來說,以前只是測是不是在標準的範圍內,而現在,車子開過去,所有車輪的數據都出來了。”

技術不斷升級,那顆保障車輛安全的初心一直不曾改變。徐淵和同事們都把自己叫做“車輛人”,他說,地鐵站裡,看著一列列地鐵列車平穩地疾馳而過,那是自己最欣慰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