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呢?咱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一則慘案吧!

常言道“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不作死就不會死,你又何必以身試法)”,此乃個人安身立命、宗族香火延續、人類繁衍生息的金科玉律,違反“no zuo no die”之鐵律的人,不是見了達爾文和馬克思,就是躺在嚶嚶作響的救護車裡,踏上了拜訪達爾文和馬克思的漫漫長路。可惜的是,什麼樣的金科玉律也無法警醒和遏制人類前赴後繼、花樣百出的作死,有人妄自尊大、造人忌恨;有人驕狂蠻橫、結梁積怨;有人胡作非為、盲入險境,只有您想不到的,沒有人幹不出的。三國時期,蜀國也有一位名留青史的作死小能手,此人作死的水平,絕非常人可比!

為什麼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呢?咱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一則慘案吧!

(“作死小能手”彭羕)

彭羕,字永年,生於益州的廣漢郡,其家世、少歷、師從等等,《三國志.彭羕傳》隻字不提,而彭羕“身長八尺、容貌甚偉”的身姿和儀容,治史嚴謹的陳壽卻言之鑿鑿的記下,足見彭羕的儀表堂堂和美如冠玉是多麼的卓著。彭羕不僅僅是一表人才,而且飽讀詩書、才華橫溢,若是古今比擬一下的話,彭羕簡直是三國時期的奧斯卡.王爾德。因此,彭羕恃才傲物、自視甚高,輕蔑芸芸眾生、鄙薄犖犖市井、笑訕梅竹燕鶯,入得了彭羕“法眼”的人,僅僅是廣漢郡的秦子敕一人,他致信於廣漢太守許靖,舉薦秦子敕,此信行雲流水、文采飛揚,藉由《三國志.彭羕傳》而流傳至今。

為什麼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呢?咱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一則慘案吧!

(廣漢太守許靖)

如此自高自大的一個人,隱居山林、自食其力,尚可“苟全性命於亂世”,但彭羕不吃莊周“逍遙無為”的那一套,非要學以致用、出仕做官,從此,踏上了狂作致死的不歸路。彭羕毛遂自薦、又得人美言,終獲劉璋的任用,任他“書佐”一職,不過是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吏。一方面,彭羕倍感大材小用,對劉璋頗有微詞;另一方面,自覺高人一等的彭羕輕忽、嘲弄和羞辱了不少人,故此,彭羕招致了群起而攻,他們向益州牧劉璋告發、檢舉、詆譭彭羕,劉璋一氣之下的治罪於彭羕,處以“髠鉗(古代的一種刑罰,剃光鬚髮、鐵圈鎖頸)”之刑並貶為奴隸。

為什麼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呢?咱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一則慘案吧!

(益州牧劉璋)

歷經一番凌辱和磨難,彭羕仍是死性不改。劉備受劉璋之邀而入蜀,彭羕想投靠劉備,便拜訪劉備的首要謀臣龐統、以求舉薦。二人非親非故、素不相識,而且龐統正宴請賓客、多有不便,“自來熟”的彭羕也滿不在乎,他一邊兒草率的寒暄幾句、一邊兒徑直的走到床邊,脫鞋上炕、悠哉一躺,對龐統說:“須客罷當與卿善談(等你請完了客,我再跟你好好聊一聊)。”客人辭別而去,龐統請彭羕入座,彭羕先斥責龐統招待不周、擺著一桌殘羹剩飯是什麼意思,待酒宴再備,彭羕才口若懸河的訴說起來。彭羕的才學令龐統嘖嘖稱奇,龐統對法正談及彭羕,法正對彭羕的生花妙筆也有所耳聞,二人商榷一下,一起向劉備舉薦了彭羕。

為什麼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呢?咱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一則慘案吧!

(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

劉備也認為彭羕是奇人異士、留任於側,令彭羕草擬和撰寫宣文、檄文、訓令、通告,以文書的形式,向諸位將領傳達劉備的軍令和意圖,劉備對彭羕的文書工作很滿意,對他的賞識和優待也與日俱增。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提拔彭羕為治中從事,小人得志的彭羕一下子就得意忘形了,走路扭腰提胯、面見正眼不暇、言說厥辭誇誇、待人情虛意假,自覺春風得意、前程似錦,真是囂張至極了。諸葛亮不堪忍受彭羕的行徑,私下裡諫言劉備,說彭羕狼子野心、不甘人下,無法確保他不起什麼花花腸子。劉備也耳聞目睹了彭羕的行徑,贊同諸葛亮的論斷,故此,左遷彭羕為江陽太守,杜絕彭羕再接觸軍機要事。

為什麼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呢?咱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一則慘案吧!

(人稱“臥龍”的諸葛亮)

聽聞自己遠調江陽小郡的消息,彭羕又是怒氣灌頂、不能自抑,便前往馬超的府邸,欲一醉解千愁。馬超從彭羕的口中得知了遠調的消息,疑惑不解的說彭羕才智過人,不遜於諸葛亮、法正等人,如今調任江陽、大材小用,這不是讓天下的賢才們失望嗎?馬超的話無異於火上澆油,致使彭羕的“作死之力”大爆炸了,暴跳如雷、聲如洪鐘的臭罵劉備“老革荒悖(劉備這個老兵蛋子,荒唐透頂、倒行逆施)!”臭罵劉備一頓,彭羕也不解氣,更肆無忌憚的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也就是說,馬超於外領兵征戰、彭羕於內掌權施政,二人齊心協力、可以一統天下。如此犯上作亂、大逆不道的話都說出來了,嚇得馬超瞠目結舌,再不敢接彭羕的話茬子。

為什麼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呢?咱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一則慘案吧!

(西涼豪傑錦馬超)

寄人籬下的馬超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即不想捲入彭羕的蠢事、又琢磨著藉機一表忠心,待彭羕辭別之後,馬超立即奏表上告,檢舉和揭發了彭羕的惡形惡狀。彭羕供認不諱、鋃鐺入獄,作出歷史新高度的人生也走到了尾聲。

為什麼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呢?咱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一則慘案吧!

(一作到底的彭羕)

鳥之將死、其鳴也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死牢之中的彭羕致信於諸葛亮,自陳“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菹醢,乃是古代的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為不忠不義之鬼乎”,坦言“不自度量”,句句沁淚、發自肺腑,但悔之晚矣。最終,彭羕砧首而死,年僅三十七歲。

人、貴有自知之明,共勉、共勉。

小考題:您認為彭羕的行徑是不是作死?“作死”是不是一種無法剋制的衝動呢?歡迎您留言討論。

(本號專注於歷史拾遺、人物品鑑,還望您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