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呢?咱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一则惨案吧!

常言道“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不作死就不会死,你又何必以身试法)”,此乃个人安身立命、宗族香火延续、人类繁衍生息的金科玉律,违反“no zuo no die”之铁律的人,不是见了达尔文和马克思,就是躺在嘤嘤作响的救护车里,踏上了拜访达尔文和马克思的漫漫长路。可惜的是,什么样的金科玉律也无法警醒和遏制人类前赴后继、花样百出的作死,有人妄自尊大、造人忌恨;有人骄狂蛮横、结梁积怨;有人胡作非为、盲入险境,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人干不出的。三国时期,蜀国也有一位名留青史的作死小能手,此人作死的水平,绝非常人可比!

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呢?咱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一则惨案吧!

(“作死小能手”彭羕)

彭羕,字永年,生于益州的广汉郡,其家世、少历、师从等等,《三国志.彭羕传》只字不提,而彭羕“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身姿和仪容,治史严谨的陈寿却言之凿凿的记下,足见彭羕的仪表堂堂和美如冠玉是多么的卓著。彭羕不仅仅是一表人才,而且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若是古今比拟一下的话,彭羕简直是三国时期的奥斯卡.王尔德。因此,彭羕恃才傲物、自视甚高,轻蔑芸芸众生、鄙薄荦荦市井、笑讪梅竹燕莺,入得了彭羕“法眼”的人,仅仅是广汉郡的秦子敕一人,他致信于广汉太守许靖,举荐秦子敕,此信行云流水、文采飞扬,借由《三国志.彭羕传》而流传至今。

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呢?咱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一则惨案吧!

(广汉太守许靖)

如此自高自大的一个人,隐居山林、自食其力,尚可“苟全性命于乱世”,但彭羕不吃庄周“逍遥无为”的那一套,非要学以致用、出仕做官,从此,踏上了狂作致死的不归路。彭羕毛遂自荐、又得人美言,终获刘璋的任用,任他“书佐”一职,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吏。一方面,彭羕倍感大材小用,对刘璋颇有微词;另一方面,自觉高人一等的彭羕轻忽、嘲弄和羞辱了不少人,故此,彭羕招致了群起而攻,他们向益州牧刘璋告发、检举、诋毁彭羕,刘璋一气之下的治罪于彭羕,处以“髠钳(古代的一种刑罚,剃光须发、铁圈锁颈)”之刑并贬为奴隶。

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呢?咱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一则惨案吧!

(益州牧刘璋)

历经一番凌辱和磨难,彭羕仍是死性不改。刘备受刘璋之邀而入蜀,彭羕想投靠刘备,便拜访刘备的首要谋臣庞统、以求举荐。二人非亲非故、素不相识,而且庞统正宴请宾客、多有不便,“自来熟”的彭羕也满不在乎,他一边儿草率的寒暄几句、一边儿径直的走到床边,脱鞋上炕、悠哉一躺,对庞统说:“须客罢当与卿善谈(等你请完了客,我再跟你好好聊一聊)。”客人辞别而去,庞统请彭羕入座,彭羕先斥责庞统招待不周、摆着一桌残羹剩饭是什么意思,待酒宴再备,彭羕才口若悬河的诉说起来。彭羕的才学令庞统啧啧称奇,庞统对法正谈及彭羕,法正对彭羕的生花妙笔也有所耳闻,二人商榷一下,一起向刘备举荐了彭羕。

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呢?咱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一则惨案吧!

(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

刘备也认为彭羕是奇人异士、留任于侧,令彭羕草拟和撰写宣文、檄文、训令、通告,以文书的形式,向诸位将领传达刘备的军令和意图,刘备对彭羕的文书工作很满意,对他的赏识和优待也与日俱增。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提拔彭羕为治中从事,小人得志的彭羕一下子就得意忘形了,走路扭腰提胯、面见正眼不暇、言说厥辞夸夸、待人情虚意假,自觉春风得意、前程似锦,真是嚣张至极了。诸葛亮不堪忍受彭羕的行径,私下里谏言刘备,说彭羕狼子野心、不甘人下,无法确保他不起什么花花肠子。刘备也耳闻目睹了彭羕的行径,赞同诸葛亮的论断,故此,左迁彭羕为江阳太守,杜绝彭羕再接触军机要事。

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呢?咱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一则惨案吧!

(人称“卧龙”的诸葛亮)

听闻自己远调江阳小郡的消息,彭羕又是怒气灌顶、不能自抑,便前往马超的府邸,欲一醉解千愁。马超从彭羕的口中得知了远调的消息,疑惑不解的说彭羕才智过人,不逊于诸葛亮、法正等人,如今调任江阳、大材小用,这不是让天下的贤才们失望吗?马超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致使彭羕的“作死之力”大爆炸了,暴跳如雷、声如洪钟的臭骂刘备“老革荒悖(刘备这个老兵蛋子,荒唐透顶、倒行逆施)!”臭骂刘备一顿,彭羕也不解气,更肆无忌惮的对马超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也就是说,马超于外领兵征战、彭羕于内掌权施政,二人齐心协力、可以一统天下。如此犯上作乱、大逆不道的话都说出来了,吓得马超瞠目结舌,再不敢接彭羕的话茬子。

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呢?咱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一则惨案吧!

(西凉豪杰锦马超)

寄人篱下的马超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即不想卷入彭羕的蠢事、又琢磨着借机一表忠心,待彭羕辞别之后,马超立即奏表上告,检举和揭发了彭羕的恶形恶状。彭羕供认不讳、锒铛入狱,作出历史新高度的人生也走到了尾声。

为什么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呢?咱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一则惨案吧!

(一作到底的彭羕)

鸟之将死、其鸣也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死牢之中的彭羕致信于诸葛亮,自陈“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菹醢,乃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为不忠不义之鬼乎”,坦言“不自度量”,句句沁泪、发自肺腑,但悔之晚矣。最终,彭羕砧首而死,年仅三十七岁。

人、贵有自知之明,共勉、共勉。

小考题:您认为彭羕的行径是不是作死?“作死”是不是一种无法克制的冲动呢?欢迎您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历史拾遗、人物品鉴,还望您的关注和订阅,万分感谢!)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