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樣?專家:孩子無須「太乖」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是Flipboard紅板報內容合作伙伴,文章已獲“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授權。禁止第三方任何形式的重新發布。

​近日,一育兒帖走紅網絡,文中表示,教育孩子,不一定要以“讓孩子乖”為目標。貼子引發了網友的爭論,有網友認為孩子太乖了就沒有自我;也有網友認為,要看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等等。對此,專家表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乖”不是最重要的教養,最大的教養是“積極”。

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樣?專家:孩子無須“太乖”


新派家長“不想孩子太乖”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家長。南城的秦女士表示:“社會節奏快,需要孩子用智慧勇敢地面對,如果孩子太乖,容易聽從他人的意見,在自我認知和自我訴求等方面容易存在缺失,從這個角度而言,我無法接受我的孩子太乖,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都希望他(她)能自我一些,在擴大知識量的基礎上,理性對待人和事,堅持自己,而不是盲從地做搖擺的海草。”

莞城的家長雷莉莉也告訴記者:“不想孩子太乖,希望他能堅持自己的內心,不用太聽話,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最重要。”

有了積極性,隨之擁有快樂自信

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時,希望孩子“乖一點”,“聽話一點”,在孩子做錯事時,家長可能會希望孩子安靜並主動去改正,甚至在孩子做事未能按照家長標準時會懲罰孩子,以此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讓孩子乖一點,聽話一點。

家庭教育指導師向琴認為,乖和聽話其實有多種註釋,比如: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乖,乖就是聽話,聽話就是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再比如乖是善解人意、懂禮貌等,“如果是後者,我覺得是可以的,如果是前者,那麼我不認為孩子只是乖、聽話就是好事,教養子女有許多需要重視的原則,但如果只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會說是培養孩子的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其他的特質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擁有。”

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樣?專家:孩子無須“太乖”


向琴還指出,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那些消極被動,只是聽話,或害怕處罰的孩子,他們進入社會往往會迷茫,不知所措,會習慣性地需要別人告訴他們怎麼做;但當一個孩子是積極型人格,有自己的主見,無論是讀書,還是找工作、找興趣,都會知道該怎麼辦,因此,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時,應該是引導孩子內心積極,做向上生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

規矩與自由拿捏好

如何讓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益,成長為一個內心積極,明辨是非,善於獨立思考的人?

向琴表示,是做聽話的孩子?還是做講理的孩子?這兩者的區別就是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而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那才是家長想要的。讓孩子明理而聽話,需要啟發式教育,但也需要管教,需要規矩,但這個規矩不是生硬的規矩,而是有特點的規矩。

首先,家長給孩子定規矩的時候應該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而不是讓孩子盲目地服從規矩,如果不告訴孩子原因,孩子不會因為你說的一件事是對的或是錯的,就在心裡深深記住。設立規矩卻又不講為什麼,一方面,小孩子無法學習自律;另一方面,孩子會把父母定位為獨裁者,認為父母不會通融,如果你定了一個他無法接受的規矩,他要麼會認為你不好,要麼會叛逆性地違背。此外,如果規矩定得太死板,孩子違背了,就要被處罰,孩子聽話就會變成一個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規矩恰恰就會讓孩子變得消極被動,只有自律性的規矩才可能讓孩子變得積極主動。

其次,孩子應該在不違背規矩的情況下有完全的自由,作為家長不應該讓規矩狹隘化,所謂的規矩應該是堅持本質,形式可以多元多樣化;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到講好的懲罰,切莫心軟。

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樣?專家:孩子無須“太乖”


孩子越大規矩越少

靈活的規矩還應該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調整的。向琴表示,孩子越小,可能越需要這些所謂的規矩,但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要學著信任孩子,當然違反了規矩是要懲罰的,但規矩應該越少越好,尤其孩子越大,規矩要越少,家長應該試著和孩子交朋友,開啟孩子的內心,以另一種姿態引導孩子積極成長。

首先,減少規矩,比如孩子上了小學高年級後,在家裡家長立規矩一般不會超過三四件事:比如孩子出門,會和父母一起定一個時間,在定好的時間之前回來;在計算機和網絡上不能與陌生人聊天;要講禮貌,尤其見到長輩要站起來;要負責任,自己的房間自己要收拾乾淨,吃完飯要把碗拿到廚房等。“至於不能喝酒、吸毒、打人,我覺得不用立規矩了,這是非常清楚不可以做的,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學齡時是懂得這是不可以做的,所以家長不用去重複。”

其次,和孩子做朋友,用九成的時間去理解孩子,瞭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把孩子當作朋友,和他談心;可以告訴孩子你每天經歷的事,也可以問孩子一天經歷的事,“很多家長聽到自己認為孩子不該做的事時,就發脾氣,訓話,甚至批評孩子,這是很不恰當的方式,正確的做法是家長不要訓話,不要生氣,多聽少講,當孩子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家長的引導才能積極生效。”

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樣?專家:孩子無須“太乖”


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指出,“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裡,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進入社會後,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職業、自己的老闆、創業還是加入公司,學工還是學商,每天面臨的都是選擇,孩子需要獨立性、責任性、選擇能力、判斷力,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隻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做決定,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因此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和自律的能力非常重要。

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家長有顧慮,應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計算機,不要說 “不準!”告訴他,如果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週只能玩兩個小時。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不懲罰失敗,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避免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家長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家長;不要過多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的選擇權,不要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

cr:Flipboard紅板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