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注」改革開放40年,讓大數據告訴你成都發展有多快!

10月9日,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正式在蓉啟幕。這也是繼北京、深圳、上海之後,組委會首次將主會場設在西部地區,落地成都。

9月26日,第六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頒獎典禮上,成都摘得2018年度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全球僅3座城市獲獎。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國十大品質休閒城市、

中國十大創業城市、

中國文創第三城、

中國新一線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第一名

……

無數光環和榮耀的“加冕”,

刻下了成都改革開放40年以來

各個領域的發展印記。

數據顯示,

40年來,

成都的GDP翻了386倍,

人口是40年前的2倍,

這座以“慢生活”出名的城市,

在自我發展、自我創新上

創造出了令人矚目的“成都速度”。

記者陸續走訪成都市檔案館、成都地圖出版社、四川省機場集團、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等單位,獲得大量珍貴的數字、圖片、歷史資料等獨家數據,再結合海量網絡數據進行調研分析,從商業、交通、產業、對外開放、文化、科技六大方面,回溯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成都城市發展中可知可感的典型事件,旨在找尋老成都的“共同記憶”的同時,見證這座城市“敢為人先”的創新創造精神和發展奇蹟。

點擊動圖,看40年“成都速度”

↓ ↓ ↓

「社会关注」改革开放40年,让大数据告诉你成都发展有多快!

商業:從荷花池到“六大商圈”

「社会关注」改革开放40年,让大数据告诉你成都发展有多快!

1986年,荷花池批發市場在成都開市,自此中國西部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正式登上中國商業發展史的舞臺。1992年春熙路夜市開張,到2014年IFS、太古裡開業,春熙路最終煉成“西部第一商圈”,專題研究報告顯示,成都商業活力指數已躋身全國第三。

如今,成都商業版圖上,六大商圈群雄逐鹿,老牌的“春熙路-鹽市口商圈”和以環球中心、銀泰城為首的“天府新城商圈”交相輝映。

目前,成都正在大力創新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出引領發展六種新興服務形態,提質發展九大領域,力爭到2022年將形成5個千億級消費市場。40年來,“市廛所會,萬商之淵”的商業傳奇將在成都延續……

交通:從成都出發,通達世界

「社会关注」改革开放40年,让大数据告诉你成都发展有多快!

1987年,飛往加德滿都的航班在雙流機場起飛,成都擁有了第一條國際航線;截至2017年,成都機場航線總數達315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更是達到了104條。

慶祝1995年成渝高速通車的鞭炮聲彷彿還在耳邊迴響,如今16條高速編織的路網讓城市發展駛上的快車道。成渝高鐵、成綿樂客專、西成高鐵的通車更是讓這座城市成為最具綜合優勢的區域門戶樞紐。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成都將打造“五中心一樞紐”,要全面增強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功能,進一步提升對外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構建通達全球、銜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國際性交通樞紐。

40年前,一環路外還是一片農田,如今六條地鐵線路開通,並正在籌劃每年再通一條。40年裡修建了二環、三環、一繞、二繞。一條條城市血脈,改變見證著城市前進的步伐!

產業:一步一腳印鑄造輝煌,三大產業集群劍指“萬億級”

「社会关注」改革开放40年,让大数据告诉你成都发展有多快!

1978年,成都無縫鋼管廠成為全國最早實施企業自主權試點的企業;

1980年,新中國第一支股票“蜀都大廈”誕生;

1987年,郫縣(今郫都區)農科村徐家大院對外營業,鄉村旅遊迎來“農家樂時代”;

1988年,高新區建立,邁出了成都最早的“雙創”步伐;

1998年,府南河整治工程收穫聯合國人居獎;

2007年,全國城鄉統籌試驗區落戶三聖鄉;

2014年,天府新區正式獲批;

……

成都提出,將始終保持產業立城興城的戰略定力,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2個萬億產業集群、2個五千億產業集群、6個雙千億產業集群和一批成長性好的新經濟產業集群,重塑產業經濟地理,打造有機融合、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鏈生態圈。

40年,從黃磚紅瓦的廠房到數字化信息化的流水生產線,成都產業發展一步一個腳印,一座座萬億級的產業新城正在千年錦官城崛起!

對外開放:國際“朋友圈”遍佈全球五大洲

「社会关注」改革开放40年,让大数据告诉你成都发展有多快!

美領館建館、英特爾落戶、熊貓節蜚聲海外,都成為成都人的共同記憶……近年來,財富全球論壇、西博會、世界航線大會、G20財長和央行行長等一系列高規格的國際活動落地成都,匯聚世界關注焦點。

身為主場,成都始終積極作為: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持續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

40年來,32個國際友城,17個駐蓉領事機構,281家世界500強,成都的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更是拉近了成都與世界的距離,城市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提升。

文化:從新華書店到玉林“小酒館”

「社会关注」改革开放40年,让大数据告诉你成都发展有多快!

40年前,新華書店獨挑大樑,撐起成都知識分子聚集地的一片天,而如今有了方所、言幾又、鍾書閣新派書店出現,成都的藝術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川菜蜀錦重新煥發生機,成體的“雄起”和《成都》裡小酒館串聯起屬於成都的全民記憶。傳統川劇到蜚聲海外的《金沙》再到各種演藝活動,種類繁多藝術形式在這裡交相輝映。

加快城市國際化建設,文化力量至關重要。

成都明確提出,傳承巴蜀悠久文明、創新發展天府文化,凝聚“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時代價值和現實表達,塑造“三城三都”,努力建設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科技:西部科技創新高地

「社会关注」改革开放40年,让大数据告诉你成都发展有多快!

“梟龍”“殲-10”“殲-20”在成都首飛,展翅翱翔,作為中國驕傲的“高鐵”也從這裡出發駛向世界。成都已然成為國防科技的最前線,高速軌道交通的起跑線。

事實上,成都早已將打造中國西部科技中心作為城市未來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成都市十三屆三次全會、產業發展大會、新經濟發展大會、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大會上,科技,都是被反覆提及的關鍵詞。

未來,成都將持續培育新經濟新動能,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努力建設成為新經濟發展之城黑科技創新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