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天空》:别在找寻自我的途中迷失自我

不得不说,我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类文学作品,在阅读的时候数次质疑自己功力不够,毕竟存在主义哲学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十分头疼。

不过此书细细品读下来,多少能看清些许人生真谛,即事事不必吹毛求疵亦不用尽善尽美,在随波逐流的放任下得到的结局或许没有那么不堪入目。

人生的旅途生来就苦,谁又能说只有忍过去接受它才是正确的选择,任其随便发展的人生的确不寻常也难以被接受,却依然是有结果的,至于这结果是不是被别人或自己接受,又是另一番思考了。

《遮蔽的天空》:别在找寻自我的途中迷失自我


《遮蔽的天空》故事其实很简单,丈夫波特,妻子姬特,朋友特纳,逃离繁华的城市纽约,要去非洲来一场撒哈拉沙漠之旅。

就在这个旅途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总是思考自我价值的丈夫,一位将所有结果都视作恩赐的妻子,以及一位实干型没那么多哲学气质的朋友。

因为妻子与丈夫的思想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针锋相对和偏离,于是姬特与特纳就在一辆摇摇晃晃的火车上发生了男女关系。

从此,姬特一边带着对丈夫的愧疚,一边带着自己随时可以随遇而安的放浪心思周旋在两个男人之间,饱受良心的谴责和对偷情的愉悦。

特纳则一直以来毫无反复思量的心理情绪,他并未把这种不正当关系当做什么大事,没有想过隐瞒或是坦白,波特对自己来说是朋友,而与姬特的一夜缠绵,也只是旅途中的调味剂,或是稳定迷惘女士心神的绅士之举。

这位总是沉浸在自我思考的波特,倒是致死也未曾发现身边的这场背叛,亦或是他早就有所警觉,只是自愿带着这种“佛系”思维,一起逃离了自己的命运。

如果说,这场旅行仅仅是从文明转向粗鄙的苦旅,或是从寻找自身价值的自我之旅,那么发生什么事都不应该再奇怪。

只是三位主人公,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们旅行的地点没有详细规划,停留时间也毫无计划,加之预料之外的贫瘠土地,炽热的阳光,满天飞怎么赶都赶不走的苍蝇,恶臭晃荡的车厢,令人作呕的旅馆,甚至遇上神经兮兮似母子却非母子的旅人,一切的事物都彰显着这场旅行是在预料之外,预示这这一切遭遇自己根本无法招架。

就比如,主人公波特在旅途中不幸患流行性热病而丧命的结局一样,从方方面面的细节上,彻底打垮了所有人脆弱的心房。

《遮蔽的天空》:别在找寻自我的途中迷失自我


人生始终是一场未解之谜,我们寻寻觅觅想找的答案实际根本不存在,人也不可能逃离自己的命运。

其实在这场故事中,波特的死并没有引发高潮,恰恰是他的妻子姬特在丈夫死后的所作所为,才真的能引起读者对于所谓人生价值的深思。

姬特在丈夫死后,拿着行李箱逃离了病房,与仅仅见过两次面的店员告了白,一声“我爱你”让人觉得她似乎要与这位年轻男孩发生点故事,但是她没有。

她趁夜离开,来到一处花园池塘,宽衣解带赤身裸体进入池塘,她是想不开么,显然也不是。

在水中一番冷静后,她毫无意识自己去了哪儿,她遇到沙漠中的骆驼队,主动要求跟随,在无目的,无意识的行走中,她放弃了所有的理智与反抗意识。

《遮蔽的天空》:别在找寻自我的途中迷失自我


她勾起了商队中的男人们欲望,轮流与她性交,初期她略微反抗,那是她一贯以来的素养在挣扎,慢慢、渐渐地,她开始主动渴求,主动迎合,抚摸那些男人的脸,并低声呓语诉衷肠,最终做了其中一位男子的禁脔。

思维的混乱,道德观的崩塌,预示着她彻底疯了。

其实,她并非是疯了,还记得初识的姬特,只是有些粗浅的神经质。

爱一切征兆带来的警示,如果一天的开端无比的顺利,那么意味着这一天都是好兆头,如果有些坏点的征兆,那么这一天便是什么也不用做了。

如今经历过这旅行的种种后,她发现,自己有了意料之外的力量:她不再去感受征兆,而是亲手制造征兆,她就是征兆。

这也可以间接说明,抛弃现代社会束缚的背后,随心的自己或许丑陋不堪,但是不再痛苦,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无悔无怨,疯癫而已,又有什么可害怕的。


说实话,对于《遮蔽的天空》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整体的内容打动我,不如说是里面由妓女讲述的一则小故事更让人心动:

三个女孩来自山区,她们很穷,想寻找财富,所以她们为丑陋的男人献舞,与男人做爱以获得银币。

一人一枚。

获得财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到撒哈拉喝茶。

她们历经艰难,花掉身上所有的钱,买了茶壶,茶盘和三个茶杯,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沙漠。她们想站在沙丘的最顶端,俯视整片沙海,仰望壮观星空,喝着美味的茶。

她们一个沙丘一个沙丘的走啊走,走啊走,似乎视线所及总有更高的沙丘,她们走累了说:“我们先休息一会,然后再煮茶”,于是就躺下来,睡着了。

很多天后,有驼队经过发现了她们,她们依旧保持睡着的姿势,而三个茶杯中,灌满了沙子。

《遮蔽的天空》:别在找寻自我的途中迷失自我


读完这则故事,心中满是悲伤。

追求,谁都可以拥有,我们很难说这样的追求是好是坏,或者评价这种行为是不是傻到可笑。

只是觉得类似这种为了心中唯一的诗情画意,放弃一切的精神值得人去敬佩。

即使她们的身份,对于追求理想来说,并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可什么身份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呢,这种境遇不禁让我想到《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放弃所有追求理想,最终将生命结束在满是画作的山洞中,只求得是心中无悔,得偿所愿。

也许,这样就够了。

文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意识到人生虚无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实地活着。

我觉得还要加一句不深不浅的批注才合适:所谓真实,是保持自我的寻觅,只有那样才不负这人间好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