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症不是病,好好愛你的孩子

抽動症不是病,好好愛你的孩子

我得說我不是一個好媽媽,兒子在我的照顧下,還算順利的長到了快8歲,真不容易。

當然,並不是我不願意做個好媽媽,而是我沒有能力做一個好媽媽。

我相信大多數媽媽都跟我一樣,我們都還沒有學怎麼做媽媽,就做了媽媽,成了一個孩子的依靠,如此措手不及,如此手忙腳亂。

好在兒子的抽動症在3歲時啟動了,他在他還年幼的時候用抽動症狠狠的教育了我。

他開始眨眼睛,開始做一些古怪的動作,他往前走三步退兩步、他的脖子不停的晃動、他的肚子不停的吸氣抽動......,那些讓周圍人側目的動作簡直讓我精神崩潰。

我跟孩子爸爸不斷的跑兒童醫院,想知道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沒有人告訴我們答案,只是不斷的給開一些藥片,不斷的吃藥。由於內心的焦灼,我開始在百度上搜索治療抽動症的醫院。

在一家醫院被騙了兩萬多後,醫生給開出了治精神病的藥物後,我徹底絕望了。

我的寶貝竟然成了那些所謂的“醫生”眼裡的精神病患者!

孩子已經吃了近兩年的藥,他不吃早飯,因為一吃就嘔吐。每次開始吐,我心裡就像被用小刀割一樣難受。一邊難受,一邊我還要忍不住說,你看,你吃飯慢點吃,不要著急,吃快了才會這樣。

一個人的時候,我不斷的責備自己,也不斷的反思,為什麼這種只有1%的發生率的抽動症會發生在兒子身上?為什麼醫生說你們要注意家庭環境?孩子的飲食中有導致抽動症發生的東西嗎?孩子缺什麼微量元素嗎?

一想到微量元素,我開始在網上搜索微量元素與抽動症的關係。

然後,我搜到了“海夫人”的微博。

我覺得那是我的幸運日,我清楚的記得那天我和兒子在樓下玩,他正在跟我發脾氣,一隻小手揪著我的衣服不放手,另一隻小手在我身上不停的捶打著。

而我一邊看著手機上的海夫人微博上的那篇關於維生素與抽動症的關係的微博,一邊躲避他的追打。

後來的日子我開始大量的閱讀海夫人的博客,不斷的自我反思和調整。

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我終於知道抽動症不是病,是因為孩子缺少關愛,缺少安全感,他的內心積累了很多情緒,卻找不到出口,於是用他的身體動作發洩了出來。

又兩年多過去,兒子快要8歲了,中間有過反覆,也有過動作非常劇烈的時候,如今已經基本穩定。

總結下來有幾點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幫助一些還在迷途中的父母:

抽動症不是病,好好愛你的孩子

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並不是指硬件環境,而是指軟件環境。家庭成員之間是否有能夠溫和的相友,彼此關愛。

兒子的抽動症在三歲時開始爆發,在二歲多時就有跡象了,而剛好在他兩歲的時候,我媽回家,我公公和婆婆過來照看孩子。

至此,我家原有的平靜日子消失了,我和我婆婆之間的大戰,兒子成了無辜的犧牲品,我們經常因為一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吵架,而兒子坐在他的小椅子上瑟瑟發抖。

為了避免這種無意義的爭吵,我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找了份工作,開始了週末回家,平時住宿舍的日子。我以為只要能夠避開爭吵,對兒子是件好事。

然後,我的想法還是太天真了,兒子開始眨眼睛,去醫院後醫生說是結膜炎,當結膜炎治療了半年後才發現是抽動症。後面就是漫長的求醫過程就不多說了。

總結下來主要有兩點:

首先,一個好的家庭環境首先是要儘可能避免失去理智的爭吵;

其次,任何時候媽媽都不能因為逃避而缺席孩子的成長。

抽動症不是病,好好愛你的孩子

平穩心境

任何時候都要做一個情緒平穩的媽媽,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有許多次失控,特別是在我作為媽媽的“威嚴”受到挑釁的時候。

有一次在樓下的廣場上玩耍,玩了半個小時候,我說要回去了,兒子不肯,說要現多玩一會兒,我很堅決說要回去了,兒子堅持說現在不想回去。

我用手去拉他,兒子拿著手裡的水壺說,不要拉我,再拉我把水壺扔了。我說我還不信邪了,你還威脅起我來了,然後就使勁的拉著他往回走,然後兒子把水壺往廣場邊上的小河裡一扔。

“騰”的一下,我感覺我的火氣就上頭了,一切的理智都靠邊站了,我看著自己伸出手來狠狠的打了兒子兩個耳光,緊接著又踢了他好幾腳,直到他求饒說媽媽別打了,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接下來好長時間,兒子一直處於驚恐的狀態,抽動症再一次大爆發,持續了數月之久。

而我之自己也一直處於自責當中。

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只是可能沒有我這麼暴躁。總結兩點給大家參考:

首先任何時候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快要失控的時候,先離開冷靜一會兒,或者讓孩子的爸爸來處理;

其次,如果真的沒有控制住,必須要有善後的措施,晚上找孩子道個歉,告訴他媽媽情緒失控是媽媽的錯,不能全怪在你的頭上,你也有你的錯,但你不用為媽媽的情緒負責。

抽動症不是病,好好愛你的孩子

接納孩子

世界上有完美的孩子嗎?可能並沒有,就算有也不會是你我的孩子。

我希望兒子各方各面都要優秀,尤其在上小學後的這兩年,對成績的看重遠遠超過了其它;

考試打98分,就說為什麼沒有打100分?打不到90分,就說你怎麼那麼笨,別人家孩子都90多分,你怎麼就沒有?打100分,就說又不是你一個人得100分,你有什麼好驕傲的?

好在這兩年不斷的摸索和學習,終於還是讓我意識到了,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接納孩子,想想我們為孩子的優秀做過什麼呢?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做過,你憑什麼要求孩子優秀?

優秀的孩子必然有優秀的父母,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做好父母,沒有帶領孩子走向優秀,那麼就要接納孩子的平凡,儘量在平凡中活出精采來。

兒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學了好幾天也沒學會2+3=5,他們班上的同學早就會了,我就懷疑兒子的智商是不是有問題,怎麼看起來那麼機靈的孩子2+3=5都學不會呢?

後面我問他同學的媽媽,才知道人家學數學並不是在上小學才開始學的,早在牙牙學語的年齡,父母就帶的孩子一起數小棒,玩數學遊戲,所以孩子一上小學,這些東西基本不用老師教就都會了。

可是我們呢,我跟孩子爸爸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帶孩子到處玩,所以現在孩子會玩、活波、社交能力強,我們根本沒跟孩子玩過數學,怎麼能要求孩子一學就會?

所以現在,當我發現自己對孩子的不接納時,我就靜下心來自己想一想,我在孩子的這一方面做過什麼,如果什麼都沒做過,你憑什麼不接納?

我想讓孩子英語好,於是我要給督促他堅持聽力訓練,給他尋找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習的興趣,在我長期這麼做下去的時候,孩子的英語自然就會好。

我想讓孩子數學好,於是我買了邏輯狗,帶著孩子每天做一張邏輯狗,突然有一天就發現他的數學跟上來了,至少不那麼差了。

我想讓孩子語文好,我就買了大量的書本,帶著他一起閱讀,於是培養了他濃厚的閱讀興趣,一個對閱讀感興趣的孩子,語文能差到哪裡去呢?

總結:首先認識到我們只能接納孩子,不管是完美的還是不完美的;其次,如果真的不能接納,問問我們自己做了什麼?如果什麼都沒做,你憑什麼不接納?

抽動症不是病,好好愛你的孩子

關於抽動症

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大班才發現“海夫人”的微博,然後就關注了她的公眾號,從她所發出來的案例裡,學到了不少關於抽動症的知識,重新認識到抽動症並不是病,而只是一種症狀。

這種症狀的產生只是因為孩子的心裡因為種種的壓力而產生的不良情緒的釋放。當我意識到抽動症不是病之後,我果斷的給孩子停了藥。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看海夫人的微博和公眾號,意識到家庭環境是孩子痊癒的關鍵,藥物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為了避免與我婆婆的過多爭執,她主動搬出去住了。

(我婆婆並不是的壞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老人,只不是婆媳之間總是會有些天然的矛盾,無法化解,無法調和。)

我婆婆搬出去住後,家庭環境好了許多,沒有吵架聲了。

再後來我因為換工作,我也因為在新的工作中慢慢的學習與人交往的技能,性格開始平和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麼情緒化了。

在家的時間也多了很多,對孩子能給予更加充分的照顧和關愛,也不再寄太多希望在家裡老人身上,孩子始終是父母無法迴避的責任。

在孩子的身上投注了很多的關注之後,發現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只是我們做父母的不懂孩子的成長規律,總以為是孩子的錯,其實錯的都是父母自己。

做父母親一定要有一個觀念:七歲以前的孩子是按父母的樣子生活的,他所養成的一些不良的習慣,是因為父母就是這樣示範的,因為你這樣,所以他才會這樣。

不要把你犯的錯推到孩子的身上。

當我開始意識到是父母的錯後,就努力開始調整我自己,並且同時開始分享很多的教育理念給孩子的父親。

隨著我們開始慢慢的懂孩子、理解他、愛他,他已經好了很多了,最近一年基本已經沒有什麼大的動作了,偶爾有些小的動作,我們也完全能夠接受,能夠接納他的情緒的釋放。

我也不再過於自責自己以往的過錯,不再糾結於孩子的動作,當我們放開對動作的關注,將焦點放到更廣闊的地方後,孩子自己也不再關注動作了,他自己輕鬆了,放下了包袱,沉浸在閱讀和玩耍的樂趣裡,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我相信孩子在短時間內會痊癒,我說的痊癒並不是指動作的消失,因為我們一家人都不關注這個,我說的痊癒是指,我們在他嬰幼兒時期,因為不當的教育方式,給他帶來的傷害。

大清早起來,又在百度裡搜索了一下抽動症,發現有很多人仍然在誤區裡,還在不停的尋醫問藥,甚至還有關於抽動症孩子的新聞報道,忍不住感到痛心,不是因為孩子的抽動症,而是因為有那麼多,那麼多不懂孩子的父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