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沈向洋:被一張報紙改變的人生

微軟沈向洋:被一張報紙改變的人生

多年後,想必沈向洋的父親,也沒有想到,當年自己從報紙上看到的關於計算機前景的文字,竟可以影響沈向洋的一生,甚至讓華人世界多了一位科技領軍人物!

微軟沈向洋:被一張報紙改變的人生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

沈向洋(Harry Shum),微軟目前唯一的華人EVP(Executive Vice President,執行副總裁),負責微軟中長期戰略制定,親自帶領5000人以上的人工智能團隊,他也是目前微軟領導結構中位置最高的華人。

在學術上,沈向洋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國際計算機協會院士(ACM Fellow),曾任國際計算視覺期刊編委會成員。2017年2月,沈向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如此功成名就,他卻說,自己的人生是被一張報紙改變的,這是怎麼回事?一起往下看!

沈向洋在中國

沈向洋習慣於,將自己的人生分成,在中國、在美國、在科技行業三部分。

1966年10月,沈向洋出生在南京溧水區,兒時夢想著成為“偉大的數學家”的他,在13歲就考入了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

而在報專業的時候,他的父親拿了一份《參考消息》走進家門,興沖沖地對對他說,“你應該報計算機專業,報紙上說計算機這個東西不得了!”

於是,他在別人還上初中的年紀,就觸了機。

百度總裁張亞勤,和他同年出生,兩人中,一個13歲進大學,一個12歲上中科大。人們稱他為“神童”,但他始終不這麼認為,他將這些都歸咎於自己的興趣。

從東南大學畢業後,沈向洋又獲得了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他認為,人到了一定階段,就能知道自己的數學潛能究竟如何。

於是,決定“轉行”——他選擇了與數學,有著密不可分之關係的計算機領域。

沈向洋在美國

1991年,沈向洋進入全美計算機專業排名第一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成為圖靈獎獲得者、著名計算機專家拉吉·瑞迪(Raj Reddy)教授的學生(拉吉·瑞迪與愛德華·費根鮑姆,因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貢獻,而分享了1994年的圖靈獎)。

同門師兄,還有李開復和洪小文,後者則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現任院長。

微軟沈向洋:被一張報紙改變的人生

人工智能先驅、圖靈獎得主Raj Reddy

沈向洋那一代的學生,對人工智能非常著迷,他那時就開始研究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機器人科學等領域了。

但在90年代,沈向洋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時,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卻找不到好工作。因為,那時人工智能,還只是一個願景。

不過他的導師,非常支持他從事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研究,後來的沈向洋研究方向,就成了機器人視覺。

微軟沈向洋:被一張報紙改變的人生

年輕時的沈向洋

除了世界頂尖的導師,卡內基梅隆大學注重團隊協作的科研風格,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來沈向洋的leader氣質。

而同樣優秀的麻省理工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最大區別就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每個人,都是一頭虎,而卡內基梅隆大學出來的,都是一群狼。

所以,他和小夥伴們,很少單打獨鬥,都是一個團隊一起,做一個大項目。也正因此,很多世界IT公司CTO級別的人物,都是該校出來的。

沈向洋在科技行業

微軟沈向洋:被一張報紙改變的人生

1994和1995年暑期,沈向洋曾在美國DEC公司劍橋實驗室、及蘋果公司交互媒體實驗室實習,並在完成博士論文後,加盟位於硅谷的“真實空間”(Real Space)創業公司。

加入微軟,與世界頂尖天才為伍

1995年,比爾·蓋茨在西雅圖創立了微軟研究院,當時他的願望,是讓計算機能聽會講、能看會想。

因此,微軟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其中三個研究組,是計算機語音、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

1996年,沈向洋作為研究員,加入微軟研究院,從事計算機視覺研究。對他而言,加入微軟研究院,無疑是一種幸運。

從此,沈向洋有機會,與世界頂尖的天才為伍。

直到今天,他仍清楚地記得,剛到微軟研究院的那個星期,他發現自己離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傳奇人物吉姆·布林(Jim Blinn)、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美國宇航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只隔著4個辦公室。

當時他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抓起電話,語無倫次地把這個發現,驕傲地分享給太太。

領導微軟亞洲研究院

1998年,加入微軟不久後,在蓋茨的授意下,微軟在北京,成立了亞洲研究院。帶著自己的專利與技術,沈向洋旋即飛回國內,開始領導亞洲研究院的相關研究。

1999年1月15日,沈向洋正式轉到中國,成為了第一個研究員,到現在差不多快20年了。他依舊記得,當時的第一份工作,是來選地毯的顏色。

微軟沈向洋:被一張報紙改變的人生

在和李開復、張亞勤一同創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歲月裡,他所領導的圖形圖像組一戰成名。

而在全球計算機科研領域最富盛名的國際圖形學年會SIGGRAPH上,發表的4篇論文,也讓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學術界站穩了腳跟。

2004年,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長之後的沈向洋,將更多微軟的先進技術,應用到中國市場,以技術創新為導向,賦能中國、促進中國IT生態圈發展。

他在微軟的成績,也一直都有口皆碑。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研究院創始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裡克·雷斯(Rick Rashid)博士表示,沈向洋讓微軟亞洲研究院“發展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不僅為微軟產品和未來戰略提供了可信賴的研究保障,還在亞太地區學術界和教育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曾這樣評價他:“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

新華社曾報道:“在微軟19年,沈向洋是如今微軟領導結構中,位置最高的華人,也被外界譽為‘微軟在中國的形象大使’。”

還曾有媒體形容,沈向洋在微軟技術研發上,所做的努力,說明了他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最先進的技術一定來自中國”

而微軟亞洲研究院,也成為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聚合了一大批國內的高端人才。

後來,李開復、張亞勤等人在離開微軟之後,成為了各自領域的領袖。作為留守者,沈向洋於2007年重回美國,並在2014年升任執行副總裁至今。

為Bing付出7年,為此長滿白髮

十年前,沈向洋開始負責Bing搜索,這一干就是近7年的時間。作為Bing的奠基人,沈向洋說,自己的滿頭白髮,就是那個時候起來的。

關於Bing,沈向洋曾說,“這麼多年下來以後,我很感激這個團隊......現在Bing整個產品線在公司已經是一個盈利非常顯著的部門了。”

沈向洋給微軟的人工智能帶來諸多突破

微軟沈向洋:被一張報紙改變的人生

沈向洋曾毫不避諱地指出微軟的問題,“從PC時代,微軟用Windows橫掃世界;但是到互聯網時代,微軟不再是領頭羊;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軟掉隊了。”

但他同時表示,“在AI時代,微軟要定義在這個時代自己的份量,微軟完全有能力和決心,在AI時代引領潮流。”

於是,在沈向洋的領導下,近幾年,微軟在人工智能、以及相關領域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等,取得了諸多突破。

並且衍生出了一系列如小娜、小冰、Skype Translator(Skype實時翻譯),以及去年4月公佈的Project Oxford等項目。

後記

可以說,在中國成長、加入微軟、又回國助力微軟亞洲研究院、到現在領導微軟技術與研發部門的沈向洋,正在成為溝通微軟與中國創新的橋樑。

而對於廣大互聯網從業者而言,或許他的成績,讓人望不可即。然而,正如比爾·蓋茨所言,“在你感興趣的地方,藏著你人生的秘密”。

沈向洋,無疑很明確自己的興趣,並讓個人興趣,結出了碩果。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佬,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忠於自己的興趣和內心的呼喚。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