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智慧城市——城市運營界的「老司機」?

“智慧城市”這個詞提了很長時間,但由於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在前幾年未得到真正的深度應用,智慧城市的建設變得舉步維艱。而隨著BAT、華為、浪潮、平安等交相輝映地發佈著各種交通大腦、各種感知大腦之際,城市的運營與建設有了更多的入口。

浪潮智慧城市——城市运营界的“老司机”?

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

  • Cloud

  • Big Data

  • AI

  • AR/VR

  • 4D Printing

  • 5G

  • IoT

  • Quantum Computing

  • Block Chain

作為中國以服務器起家並穩居世界銷量前三的浪潮集團而言,可能服務器只是“開胃菜”,但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一直強調,浪潮其實是面臨著一場大的轉型。

浪潮智慧城市——城市运营界的“老司机”?

怎麼轉?

從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商向“雲+數”新型互聯網企業轉型,向城市的新型運營商轉型,構建市場主體與數據的新連接。

“智慧城市運營商”,浪潮把這個概念推向了一個高潮。而在此之下,框架、思路和技術平臺又顯得何其重要。本文將著重探討浪潮在智慧城市領域的一些做法及整體佈局。

“控制”與“行動”:三個大腦和四個抓手

浪潮在對智慧城市的整體頂層設計之初就確立了三個大腦的建設目標,三個大腦即交通大腦、政府大腦、感知大腦。

  • 交通大腦以監控技術為核心,旨在為交通指揮系統創造良好的運行平臺;

  • 政府大腦以便民服務為核心,讓政府沉睡的數據活躍起來,用靈活行政帶動城市靈活運轉;

  • 感知大腦以IoT為核心,將各種公共設施連接起來,無處不在的傳感器讓城市不再神秘。

而將這三者合一,就是城市大腦。與阿里和騰訊等公司強調的城市大腦的概念不同,浪潮並不追求在初期就將環境和能源等概念雜糅進來,而是以逐層推進的方式,讓城市運營的概念更加清晰。

浪潮智慧城市——城市运营界的“老司机”?

那城市大腦如何做?這就關聯在行動方面,也就是具體措施上。浪潮主要有四個抓手:一朵雲、一個數、一個口、一個運營商。

  • 一朵雲是浪潮雲。浪潮雲的優勢在政務雲,部署在22個省份和123個地市,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

  • 一個數是政府數據運營。浪潮本身的大數據技術深度整合政府數據。

  • 一個口是智慧城市新門戶——“愛城市網”。當前各類民生應用獨立且分散,民眾使用效率低,“愛城市網”簡單理解就是把各部門官網打包在一起。

  • 一個運營商就是浪潮倡導的智慧城市運營商。智慧城市是穩定持續的發展,這麼一個角色在未來不可或缺。

雷鋒網認為,浪潮的雲優勢之一在於其服務器提供的計算能力。根據Gartner公司公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調查報告,浪潮服務器全球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三,蟬聯中國市場第一。至少在這一點上是BAT無法撼動的。

浪潮智慧城市——城市运营界的“老司机”?

此外,由於信息時代大量數據產生(據悉20%來源於互聯網,64%來源於政府),對於政府數據的分析和結構是考驗城市服務商的關鍵,至少在目前相對不透明的政府層面,其數據依然是金礦。在這個基礎上,浪潮持續助力國家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平臺建設,目前已幫助71個部委、32個省級行政區梳理65萬條目錄,數據的共享開放變得簡單。

智慧應用的崛起:一平七通“一站到底”

智慧城市建設重在智慧應用,浪潮不僅做應用,更側重做應用的資源池。這裡有個獨特的案例就是濟南市的“一平七通工程”。雷鋒網瞭解到,“一平”指的是大數據運營平臺;“七通”則是以下7個應用(目前已全部啟用)。

  • 群眾辦事一站通:整合匯聚各部門信息資源,搭建網上辦事大廳,實現了信息數據多跑路、群眾辦事少跑腿;

  • 市民出行一路卡通:通過交通基礎設施智能改造,建設交通大腦,提升交通態勢掌控、指揮調度、管控疏導、交通信息互動及應用服務能力,實現“平安暢通,和諧共融”。目前,已實現智能交通信號燈控路口1000餘處,人民日報點贊濟南“會思考的信號燈”;

  • 居民健康一卡通:以公民身份信息為核心,推進社會保障卡與居民健康卡等多卡融合,全民健康信息一卡通用。

  • 公共安全一網通:通過視頻解析大數據平臺,實現事先預警、遠程治理、校園及周邊安全防護和重點場所行業監管等功能,目前已覆蓋96所學校,為15萬名家長提供孩子進出學校的信息推送及視頻查看服務;

  • 和諧社區一格通:構建起“全市一張網”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併為市民提供“隨手拍”服務,使市民成為城市管理的參與者、監督者和受益者。

  • 愛城市網一點通:全天候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已開通63項線上便民服務,服務全市近150萬市民;

  • 金融服務一貸通: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高效便利的金融貸款平臺,實現金融服務線下模式向線上模式轉變,實現政銀企三方共贏,上線三個月以來,已成功為735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近億元。

相互搭配,幹活不累。

智慧城市怎麼落地?

實際上,雷鋒網採訪到了浪潮智慧城市負責人姜振華,他給出了這個回答。

“作為智慧城市來講,原來從地方政府行業信息化的建設、國家部委組織的示範試點逐步地進入了國家的層面,大家都在說進入了新時代。”

浪潮怎麼做的呢?

  • 2010年,浪潮開始發力雲服務;

  • 2012年,浪潮涉足大數據;

  • 2013年,浪潮把濟南政務雲打造成全國第一個政府採購服務的商業模式;

  • ...

  • 2018年,政務雲部署在22個省份和123個地市,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

作為運營來說,智慧城市的運營商要做成一個管家、保姆,首先要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問題、找問題,這是一個根本。

“市場化運營重要的是有實體,這個實體是一家公司,但是不要小看這個公司,本地化的、以企業主導的、政府督導、生態參與的公司,智慧城市的重點項目才能夠落地。”姜振華如此表示。

實際上,據雷鋒網瞭解,濟南市已經和浪潮合資成立了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而姜振華就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負責建設運營濟南智慧城市。而在濟南的落地,不僅幫助市政府推進城市治理服務、民生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服務,也為浪潮贏得了良好口碑——這張智慧城市的牌會盡心盡力去打好。

破解通病——讓市民共建才能共享

老百姓沒有感受到智慧,這可能是最大的通病!

即便城市在設計之初考慮了傳遞溫暖,但是當市民感受不到,又該如何破解?在浪潮看來,追根溯源還是政府體系的委、辦、局自行其是。現在“愛城市網”APP已在各地開始運營,城市的公共服務最大程度的實現統一,市民辦事更加方便。

浪潮智慧城市——城市运营界的“老司机”?

市民是如何參與的?除了辦事更快,只跑一次,在共享共建上市民也更願意出力了。為了更好的激勵,浪潮推出了“五彩石計劃”,協助政府完成城市建設,會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概念上類似比特幣)。

雷鋒網記者此前考察過武漢市的便民服務工程——市民之家,而“愛城市網”則可以形象理解為線上的“市民之家”,成為找政府辦事的首選地帶。

當好管家,風吹雨打中“閒庭信步”

孫丕恕還會覺得,真正做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自我定位成“管家”。

“以前智慧城市建設,規劃好了,招標完了,完成項目就跑了。現在不是了,現在從規劃、融資、建設、運營,是四位一體的。政府是城市的管理主體,在主體領導下,城市運營商當好管家就夠了。”

當前,浪潮不僅在國內會承建浙江舟山的放管服信息系統,在國外,浪潮也正在做相關智慧城市的工作。儼然也成為運營政府數據的“老司機”,怪不得孫丕恕會高喊:“政府數據運營,找浪潮。”

理性的想一想,濟南的成功不是完全可複製的模式。在政府的數據開放和授權運營,浪潮在濟南有著先天優勢。只要再把眼光放遠,腳步踏出“試驗田”,這種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