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貞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元好問這首詞給出了最佳答案

愛情是人類三大情感中永恆的主題之一,古今中外,無數人以各種文學形式加以歌頌表達。世上堅貞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國古代的元好問給出了最佳答案。

堅貞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元好問這首詞給出了最佳答案

元好問,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金末元初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被尊為“北方文雄”。他處於那個動亂的時代,切身體驗過常人不曾體會的遭遇,這些都成就了他成為當時文壇中的地位。

清代學者趙翼有首《題遺山詩》:“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非常公正地概括了元好問的一生。

元好問的詞作,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當屬《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是一首詠物愛情詞,是這類詞中的佳作名篇,而更有意思的是,這首詞創作時的背景。

堅貞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元好問這首詞給出了最佳答案

公元1205年,即金章宗泰和五年,當時的元好問年僅十六歲,他前往幷州(今山西太原市)趕考,在到達汾水附近的時候,遇到一位捕獵人。倆人閒聊起來,這位捕獵人跟他說今天早上捕殺了一隻大雁,另一隻脫網逃走的大雁卻沒有飛走,只在上空盤旋哀鳴,不一會兒就飛向地面墜地而死了。

元好問聽後非常感動,向捕獵人買下這對大雁,然後把它們埋葬在汾水岸邊,堆石為記,名為雁丘,並作了《雁丘詞》。同行的人也很受感動,都有賦詩、詞以記之。

根據元好問在這首詞前的備註“…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所言,當年現場所作舊詞在音律上不是很協調,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最終詞作是他後來稍加修改而成的。

詞的首句以突然發問的形式,像雷霆萬鈞,破空而來,這是因為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到了他,他把自己的感動、同情、震驚,化為有力的詰問,問的是自己,是世人,也是蒼天,“情是何物”?情至極處,竟至於要生死相許?作者的詰問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引發了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謳歌。

無論是我國古代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還是國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種“生死相許”的愛情悲劇歷史上都時有發生。

而且元好問還有一首《雙蕖詞》,堪稱是《雁丘詞》的姊妹篇: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說的是金章宗泰和年間,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有兩個普通人家的兒女私下相愛了,卻遭到雙方家人的極力反對,倆人為了不離不棄相約赴水。家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就報了官。後來在一片荷塘裡,挖藕者發現了兩具面目全非的屍體,靠衣服辨別出是他倆。而就在當年,這片池塘滿塘盛開著並蒂蓮,圍觀者無不為之滴淚。

從《雁丘詞》到《雙蕖詞》,元好問對堅貞愛情的的歌頌,寓意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