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教程:工筆人物畫法詳細步驟

步驟-1.

第一步:畫線描稿。

需要注意人物的姿態、結構、細節,儘可能地展現人物性格與畫者對人物的個體感受。要求所有的細節都能準確的呈現。最後的定稿要能清楚明白地反映局部之關係。注意對線條的梳理。可參照永樂宮與當代的工筆人物作品。(略)

技法教程:工筆人物畫法詳細步驟


第二步:勾線方法。

1.鉛筆過稿。用筆要輕,可見即可。邊畫邊調整線條。

2.勾線。小紅毛與葉筋,為硬毫勾線筆。

3.臉、手、皮膚不用墨線。用胭脂調一點墨,為灰暗之紅,近乎紫。皮膚之水淡然,透明。

4.將線與線之關係理請,注意起始輕重長短轉折映帶之關係。

5.用毛筆注意手感,不拘一格,隨心即可。

6.眼睛:注意上實下虛。精確而不含糊。眉毛注意起走向。

7.鼻子,注意體現空間結構。觀察要細緻,描寫要概括。

8.女子人中一般不勾線,也可勾一根陰影較重的單線。老人根據需要可以有不同的表現。

9.嘴。中縫線要實上下則虛。

10.臉之輪廓:顴骨。肉。虛之。與頸部交接處不封口,體現結構即可。主要靠暈染出效果。

11.頭髮。A、用墨線勾。B、用胭脂勾,渲染後用墨線勾勒。提前分好塊,勾起來方便。線條要松,以輕為好,體現頭髮質感。

12.耳朵:耳輪兩條線有粗細變化。

13.下巴:注意虛實。

14.鬢角的線:先染後勾。

15.身上的線:可加點墨稍重一些。從衣領向下,注意起收筆。

16.胳膊:從肘向上勾一點即可,邊緣線相交處要交代清楚。

17.手:注意結構,可以適當修改。

18.身軀:由實而虛,根據實際情況。

19.衣褶:注意方向與染色關係。注意光線的方向與陰影關係。

20.後背之動態線:清晰、準確、交代清楚。

21.褲、腿面、隨結構走。

技法教程:工筆人物畫法詳細步驟


技法教程:工筆人物畫法詳細步驟


技法教程:工筆人物畫法詳細步驟


技法教程:工筆人物畫法詳細步驟


技法教程:工筆人物畫法詳細步驟


技法教程:工筆人物畫法詳細步驟


第三步:染色。

1.準備:顏料、兩隻白雲筆、清水、墨。

2.臉:第一遍用朱膘渲染,用清水筆染開。主要標出暗部,突出人物結構。

3.手:同樣辦法。

4.衣服:根據實際情況找一種比較沉穩的顏色,渲染暗部,清水暈開。

5.整體過完一遍後,待幹後用平塗的方法罩一遍。顏色要淡一些。

6.而後,再次渲染,仍然從暗部開始。

7.臉:第二遍用曙紅渲染,用清水筆暈開。仍然突出人物結構。

8.其它地方亦如是。

9.小貼士:如大紅色衣服。要先用曙紅渲染衣褶,並平塗。最後才能用大紅提色。顯得沉穩厚實,不浮躁。如酞青藍的襯布,先要用花青渲染平塗,幾遍以後再用酞青藍提色即可,效果沉靜而不火。如黑色衣服,可以先用墨色渲染即可。

10.據師言:為追求石頭的質感,曾反覆渲染七十多遍。由此可見暈染之細緻,須沉靜才可到達。

11.染色切忌用色太濃,想一遍就出效果,那麼下面的無法進行,也就膚淺而不能深入了。

12.關於頭髮,可用墨與清水渲染,分出明暗之變化,注意光源。

13.若不能準確表達人物結構,可以以裝飾性為主,隨線渲染,自成格調。

再記錄步驟如下;

工筆人物畫寫生步驟:

起稿——勾線——設色——深入刻畫——調整完成

1、起稿

起稿階段,對錶現的主題、形象、構圖的確定,需經反覆推敲,起稿時用鉛筆、炭筆或木炭條均可,只要方便修改。在這一階段中,勾些小構圖,對畫面中線、色、空間、構圖進行設計是很有必要的。既注意形象的性格特徵能否體現主題思想,也同時考慮形象的造型處理及服裝、道具、背景的配合。起稿時形象塑造要從形體結構出發,用線條來表達對象的輪廓、結構穿插,通常在正面平光下寫生時,利於用線塑造對象,不為光源和陰影所幹擾,在底稿上可有適當的調子幫助起伏結構,前後層次的顯現,畫面氣氛基調的確定,可以參照光影關係,更重要的是根據對象本身的結構關係。這些調子往往是將來渲染的一種模擬和提示。

2、過稿

當底稿上的線條都已組織合理且線條起止有數,就可以用鉛筆把它拷貝到熟宣紙或熟絹上,若紙(熟絹)較薄較透明,可直接覆蓋在底稿上拷貝;若其較厚,則最好在拷貝臺(玻璃檯面,下面有燈光透上)上進行拷貝,拷貝時應沿底稿所示線條輕輕畫出,之後再對照底稿(如寫生最好能對照摸特)修正和加工補充,尤其是五官的細微處,如眼角、嘴角等部位。

3、勾線

勾線是工筆人物畫中的關鍵步驟,因墨線在熟宣紙(絹)上無法修改,故勾線時要很謹慎,墨線要求準確肯定,而執筆時講究“五指齊力”“指實掌虛”筆在手中進退自如,操作靈活。用筆的方法可歸納為:中鋒(筆鋒在點畫的中間運行,筆桿往往垂直,畫出的線條深厚、沉穩、是工筆人物畫中主要的勾線方法),側鋒(即筆鋒在點畫的一側運行,筆桿往往傾斜向一邊線條活潑多變),逆鋒(筆鋒向前逆行)。

勾短線只需運指運腕,夠長線就要運肘運臂。勾線前應對畫面中的用線用墨有整體設計,從不同的對象中尋找一種和諧又有變化的線條間的粗細剛柔乾溼濃淡的關係,如人物面部的線條與服裝上或背景上用線可從質感或固有色等角度加以區別,可以是粗細之別,也可以有濃淡之分,但不宜對比太懸殊而難以統一。

勾線可從人物的主要部位開始,也可在畫面其他的次要的部位開始,按各人習慣不分先後。

勾眼、嘴、鼻等顏面五官部位的線須特別慎重,力求嚴謹到位。這些部位的形稍有偏差就會改變對象的神情,直接影響人物形象的塑造。

4、渲染上色

勾完線後,就可以進行渲染上色。渲染多用水色,包括半透明的赭石、朱磦,而不用石色,以防止罩色時顏色泛出。渲染時要從結構出發,根據對象的凹凸、濃淡、轉折、遮疊等變化,用不同程度的淡墨或水色調墨,染在鼻翼、眼角、嘴角、頭髮等處。渲染一般用兩支筆,分別蘸色和蘸清水。蘸色筆先上色,接著用水筆沿色的邊緣染開,使色自然暈開。“色以清用而無痕”,要求不露筆痕,過渡自然為好。上了色後馬上就用水筆染一般不易留下筆痕。進行大面積的渲染,可先將畫面稍稍噴溼,在水分將幹未乾時上色,以避免筆痕水跡留下。

渲染就其所染位置不同,可分為低染法和高染法。低染法主要沿物象的邊緣,凹入處和前後重疊處向一側染開,來襯托前後層次,增加體積感。高染法則對物象凸出部位進行渲染,有浮雕的效果,易厚重。一般一幅畫中只採用一種染法或以一種染法為主。

人物皮膚顏色的處理,要因人而異。少女皮膚細膩,膚色調合時可以稍加粉質顏料,以期達到嬌嫩滋潤的效果。畫老漢的膚色以水色為佳,色彩易沉重厚實。

渲染較深色的部位時,可分數次染成,逐步加深,便於把握整體關係。如須發層層渲染,髮際處過渡就易自然。

渲染時用色的深度與墨線的深度要相宜,既要發揮線在畫中的形式美和主導作用,又要讓色與墨線協調統一。在墨線上,尤其是在輪廓線上稍加渲染,可以使線渾圓而有厚度。

渲染完成了底色的鋪陳,在此基礎上就可用色彩覆蓋其上,通常以平塗的手法,稱為罩色。罩色不可過厚,以略能透見底色為宜。罩水色和半透明石色時較容易,而罩覆蓋力強的石色,也應層層薄塗罩色。石色太厚,不易塗勻,且色彩易灰暗無光。

罩色用的顏料應一次調足,寧多勿少,尤其罩大面積的色塊時,塗色時一筆接一筆地展開,以免先塗過色的局部先幹而出現筆痕,使色塊不平整。以水色罩色,底色的渲染要恰如其分,不宜過火;罩以石色,底色渲染可以稍過一點,罩色後就恰到好處。如石色罩得較厚,使渲染的底色的作用不明顯時,還可以等石色乾透後塗上膠礬水,用以固定顏色,防止泛色,再進行渲染。

上不透明的石色也可採用填色法,用色較厚,突出墨線,使色不礙墨,墨不礙色。色與墨線之間最好不要留下空隙,免得影響畫面的工整。填色時可以用色擠壓墨線來校正墨線的缺陷。填色法多用於描繪服裝道具。

在整個設色過程中,往往渲染與罩色交替進行。罩色時,可以用同一種顏色多次罩色,也可以不同的色彩交替罩色來達到所追求的色調。在薄紙或絹的背面可襯一塊顏色或墨色使畫面正面的形象色彩更加沉穩飽滿而有厚度,且保持色彩的鮮明、透氣。一般背面襯托用的顏色相對比正面用色厚些。

5、深入刻畫

渲染罩色這一整個設色過程也是畫面不斷深入的過程。人物的臉部,尤其是眼、嘴、鼻、眉、耳等傳神部位,還有富於動作表情的手足,都要仔細深入刻畫。細微的刻畫服從於整體,不必處處面面俱到。在罩石色後,墨線因被覆蓋不如原先清晰明確,就需要重新勾線,叫做“勒”。勒線常用比該著色區域稍深的同類色的線,依原有墨線重勾。在皮膚外露部分可用與膚色協調的顏色如赭石類顏色重勾,增加厚實感。在重勾時不必刻意一絲不差地描在原有墨線上,避免線顯得過於刻板無生氣。

畫中的白色常最後上色。

6、調整完成

深入刻畫後,對畫面整體進行審視是不可少的。人物形象神情表現是否到位,色調是否協調,渲染著色有無遺漏等等均需細心檢查並加以調整。整個畫面、人物、背景關係統一和諧,人物神采能恰當體現,這幅畫才算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