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200萬方的迷你版地產IPO今日登場

一勺言|200万方的迷你版地产IPO今日登场

幾個小時前,兩家中國本土地產商在瑟瑟的樓市秋風與股票下挫中,今日正式掛牌交易。

很有意思的一個特徵是,兩宗地產IPO,一個可能是本年度土地儲備量最大的地產IPO,另一個則可能是本年度土地儲備量最小的迷你版地產IPO。

美的置業(3990.HK),土儲近4000萬平米,滿滿智慧地產與智能家居概念;

大發地產(6111.HK),土地224萬平方米,主攻小而美的「情景地產」概念。

幸好,歷經十年樓市變幻風雲,市場上的投資者胃口多變,不再是清一色的「土儲葷宴愛好者」,小清新也能獲得一方天地。

而且,對大發地產這樣的中小型地產商而言,只要你有能力,估值天花板可以不斷給你抬高。

10月11日,大風降溫,註定又是進入全球資本歷史的一天。這兩宗地產IPO,雖然規模不同,概念有別,但是,仍然具有兩大看點:

1,上市的天氣背景是一樣的。毛衣戰,降價潮,隔夜與今日美股、港股與A股都在巨幅波動中,投資者的安全需求正在上升。

這種情緒也反映到了兩宗IPO的定價中。美的置業與大發地產都以招股區間的下限定價,分別淨融資29億港元與7.4億港元。

因為難得,所以可貴。大風天裡出海,為他們自己,也為整個行業,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祝福兩個船長。

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還有多少「下一個」地產玩家正在身後滿懷期待地注視著他們,他們的順利登陸,將成為「下一個」勇士出海的理由。

2,兩宗IPO,也是對地產商戰場佈局能力的現狀測試。

美的置業高達4000萬方的土地儲備,分散在全國42個城市的142個項目裡,全國二三四線城市多點開花,我們基本上可以說它初步完成了全國化佈局。

相比之下,大發地產224萬方的土地儲備,僅分散在10個城市的29個項目裡,而且,這十大城市,全部有一個共性特徵:「長三角區域城市」。我們甚至可以給大發地產下一個結論,環長三角城市地產商。

美的置業的家底與底細,詳見一勺言 | 又一隻地產概念股接受公測。但是,大發地產卻是第一次進入一勺言的報道視野。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大發地產的成功上市,測試出如今的資本市場並不歧視區域性的地產商,而一味偏愛全國性地產商。如果你城市拓展的結構與質量令人滿意,你仍然可以在投資人那裡得到你想要的分數。

大發地產的城市家底,清晰顯示在這張圖上。

一勺言|200万方的迷你版地产IPO今日登场

從圖中可以看出,安慶,溫州與蕪湖,是土地儲備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在公司總部位於的上海,大發地產擁有14萬土儲,其中有近3萬方是投資性的自持物業,它將源源不斷為公司送來高毛利的租金現金流。

但是,「長三角特徵」只是開始。大發地產在上市招股材料裡也點名了四個未來將要進入的網紅城市:武漢,西安、廣州(八月已進入)與成都(八月已進入)。

一勺言|200万方的迷你版地产IPO今日登场

這四大城市進入特別名單,顯示出大發地產對規模的渴望,也讓諸位對大發地產下一步的戰場路線圖有所預知。

我們甚至可以據此下一個大膽的判斷:大發地產的管理層,希望進一步增加它進入城市的含金量,它未來規模增長的戰場,將不會是在三四線城市的泥沼裡,而將主要是兩大戰場:

1,長三角城市群;2,二線網紅城市。

坦率說,這種路線圖在當下棚改貨幣化熄火、流動性趨緊的背景下,有非常顯而易見的好處:

首先,總部放在上海,輻射長三角區域,然後用二線網紅城市來創造規模增量,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對精英人才的吸引力會很大,由於二線城市的地產人才,濟濟一堂,職業經理人也在當前的樓市背景下,有過剩的跡象,因此它事實上也給大發地產提供了一個更豐裕的人才挑選空間。

其次,當市場上的風險意識增加,購買力變得更加謹慎後,大家最本能的選擇,不是去投資外圍,不是去投資四線城市,而是會迴歸到自己最熟悉、潛在市場購買力與銀行按揭額度最有保證的底蘊城市。這在市場波動期通常是最安全的策略。

我第一次聽到大發地產的名字,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了。大發地產,1999年,溫商葛和凱創業於溫州,後搬至上海,隨後起步擴大。目前大發已完成二代接班,由葛和凱之子葛一暘擔任大發地產董事會主席。後者乃1983年生人,早年曾在英國留學,2006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公司,2015年交接上任。

截止2017年底,大發地產的銷售額約為46億元,中指院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發地產銷售額是56億元。如此規模,堪稱迷你版,大發地產真的會滿足於此麼?

我注意到兩個很積極的跡象。

第一,雖然規模現狀不大,但是,在這樣一個體量內,大發地產依然規劃了五條產品線:凱系,歐陸系,融悅系,雋府系與現代系,涵蓋首次置業、改善、教育與高端系。

大發高層對產品系的重視與提早佈局,可能比一些準千億房企都還早。產品線,作為擴張神器,我們通常認為它是野心的承載者與代表。

第二,今年年初,前世茂房地產執行董事廖魯江辭任,加入大發地產,擔任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負責具體業務。

廖的加入,在大發地產創業班底的董事會里是一抹亮色。上市之後,我們很有機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外部職業經理人加入到大發地產,一旦職業經理人與公司老闆的規模雄心碰撞,規模只是時間問題。

而下面這張圖,也顯示出,繼續放大土儲規模與銷售體量,也是客觀上的必需。

一勺言|200万方的迷你版地产IPO今日登场

上圖可見,自2015年以來,大發地產的毛利潤率與銷售均價並不穩定。

翻閱招股材料,官方解釋是,這是受到不同結算期內不同項目的結算影響。

事實上,這個解釋裡,也埋伏了大發做大規模的財務驅動力。

項目數不夠多,容易造成一個直觀結果就是,結算收入的毛利率,會受到單一項目的過分影響,如果結算期內,某一個高價或低價項目結算比重過高,就會客觀上造成整體毛利率被單一明星項目「綁架」的局面,忽高忽低。

如果進入城市與項目數多了,客觀上就會熨平這種波動,讓你的財報整體平穩。

我想,沒有任何投資人是不會歡迎這種局面的。

200萬方的迷你版IPO今日登場,但是,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出場本身。

當你站在舞臺上,你才擁有競賽的資格。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