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顺治时期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顺治青花纹饰画面构图饱满,绘画一反过去单线平涂的方法,而采用双勾填色的技法。

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康熙时期

康熙朝,社会生产从恢复到日益发展,朝廷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景德镇设立官窑,瓷器的进步也有很大的进步,不论在青花、一色釉还是彩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后期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康熙后期的瓷画风格多受当时著名画家“四王”的影响,装饰内容多为山水松石、古装人物、神仙罗汉、仕女美妇等等。

雍正时期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瓷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别致,每件器皿都有多种式样。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大件琢器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乾隆时期

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3、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4、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5、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6、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7、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山水等。

8、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嘉庆时期

嘉庆一朝,景德镇御窑厂己无专司其事的督陶官。由地方官兼管,瓷器的制作上处于因循守旧的状态。品种和数量不及乾隆盛世,嘉庆晚期瓷艺渐趋低下,没有什么突出的创新之作。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1、造型基本沿袭乾隆,罕见创新之作 ,工艺不及前朝协调秀美。鼻烟壶更为流行。本朝出现了帽筒,替代了以前的帽架。

2、器物早期制作规整,胎质细润,保持了乾隆风格,尤其民窑器物常与乾隆相混淆;晚期胎质渐粗,厚薄均有。釉色多白中泛青,釉上彩的釉色以色地为主,白地相对较少,釉面早期保持乾隆特征,部分器物与乾隆有显著区别,光润不足,常有波浪釉。

3、粉彩瓷多见开光,描金工艺普遍,总体上看,彩绘笔法纤细拘谨,纹样构图繁复刻板。嘉庆彩绘人物的脸比乾隆人物大一些、圆一些。

4、官窑款一般均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款,无边框。粉彩瓷器特别是豆青釉粉彩瓷器常见红款。在霁蓝描金等特殊器物上,则有金款,有的还见刻款。民窑有“嘉庆年制”四字款。堂名款、纪年款较前朝皆少。嘉庆彩瓷中还有部分“退思堂”款的器物,为睿王府定烧。但以后各朝都有此款瓷器的出现。

道光时期

而后到了道光时期社会动荡。国内外矛盾进一步激化。爆发了鸦片战争,内忧外患不断,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与嘉庆时期相比,烧造规模进一步缩减,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

1、道光时期瓷器烧造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瓷。彩瓷主要有粉彩和青花瓷等;

2、道光時期青花瓷使用国产料, 早期的青花呈色稳定,色泽靓丽浓艳,晚期呈色淡雅,层次清晰;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道光时期瓷器基本上继承前朝传统器形式样,创新较少,多为日用器皿;道光瓷器胎体细白,多数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往往出现波浪状,称为“波浪釉”,为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道光瓷器装饰已绘制为主,纹饰图案式化,写意书较少,图案缺少层次变化,构图趋于明朗。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

咸丰时期,国力衰败之极,连年兵变,百业俱废。光绪年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陶瓷业也难逃厄运,所以咸丰时期的传世精品很少。

这一时期的产品更加粗糙轻率,胎体厚重且疏松,表面施釉厚薄不一,还常出现桔皮状坑凹。咸丰官窑瓷器款识为“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字体工整,字外无圈栏。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器型尚规整但略显呆板。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云鹤等,格调不高。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所谓“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时期了。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同时亦有仿古亦有创新。如荷叶式盖罐,加铜质提梁的茶壶等器型都为新创。青花精品极少见,多数以色调浮浅暗晦为特点,使用一种“洋蓝”,虽鲜艳却不美观,发蓝紫色,用线软弱散乱。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青花加紫的装饰手法比较多见。为光绪朝慈禧御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萱花、绣球之类。

宣统瓷器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

香港纪伯伦国际拍卖行—知识论|清朝时期瓷器的变化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