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許是這個世界有趣的靈魂太少,所以蘇東坡總是被人津津樂道。

蘇東坡是一個如此有趣的人,以至於很多人都想和他扯上關係,所以有關他的故事太多太多,多不勝數。我們如果閒得無事,給古人搞一個故事出鏡率排行榜,蘇東坡絕對能夠名列前茅。

一屁過江,東坡多趣


在故事中,蘇東坡多半是瀟灑曠達、光彩照人的,當然有時候也會很狼狽。幸好,一個有趣的人就算狼狽,也是狼狽得非常有趣的。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傳說蘇東坡青年時期自負其才。這沒有毛病,無論換誰,年紀輕輕就能做到名滿天下,總是值得驕傲的,對吧?於是某年春節,他在自家門前貼了一副春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這口氣,大得有些嚇人,但是他自己感覺挺合適。第二天,一位白髮老頭帶了一本書,顫巍巍前來請教:你不是識遍天下字嗎?幫我認一認唄!蘇東坡接過書,翻開一看,懵了。十成字中,他認不得的至少有七八成。於是,蘇東坡深刻認識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他有急智,在對聯前頭各加了兩個字,改成了“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算是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大凡文人,總是有一些小傲氣的。蘇東坡謫居黃州期間,縱情山水,好不自在。有一次春耕時節,他外出散步,經過一條田埂,與一個農婦狹路相逢。田埂一般都很狹窄,僅能走過一人,而這農婦還挑著一擔泥巴,按照道理,蘇東坡應該讓路。但是不知為什麼,也許是因為他不想讓水田的爛泥弄髒了鞋襪吧?總之兩人懟上了。蘇東坡說:“我好歹是個讀書人,你應該給我讓道。”農婦不急不惱,回答說:“你既然是讀書人,應該會對對聯吧?”兩個人決定對對子定輸贏。農婦不是一般人,上聯張開就來:“一擔重泥擋子路。”這個上聯厲害了。從字面意思上看很簡單,無非是一擔泥巴攔住了你的去路,但是卻巧妙地嵌入了孔子和子路兩師徒的名字,這就比較難辦了。即使蘇東坡自負才華,一時也是無言以對。幸好這時候,兩側田埂上的挑夫也都笑吟吟的望著這邊瞧熱鬧,蘇東坡觸景生情,這才有了下聯:“兩行夫子笑顏回。”不僅對出來了,而且還對得很工整。但是,蘇東坡還是驚出了一聲冷汗,連忙恭恭敬敬下到田間,給農婦讓了路。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蘇東坡博曉古今,機鋒敏捷,辯才無礙,在鬥嘴方面,幾乎沒人能讓他吃癟,除了一個叫佛印的和尚。老蘇和佛印鬥嘴的故事多出自一本書,叫做《東坡問答錄》,我嚴重懷疑這本書就算不是佛印寫的,也是佛印的徒子徒孫寫的。因為在這本書裡,蘇東坡總是落入下風的那一方。據說有一次,蘇東坡做了一首詩,詩裡有這麼一句“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看了覺得很好,就用描金紙滕正後,喚書童給江對面的方外好友佛印送去,請他斧正。說是斧正,那是謙虛,無非就是炫耀炫耀,我蘇東坡也是精通佛理的人。佛印讀完詩後,也不做聲,只是提筆在描金紙上寫了兩個字“放屁”,便讓書童原樣送回。蘇軾見了題詞心中不爽,便親自乘船過江,打算找佛印理論一番。結果來到山門,被一個小沙彌攔著了。小沙彌對蘇東坡說師父有事出去了,知道先生會來,特留下一份書信轉交。蘇東坡展信一看,十個字:“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謂之長老,著力即差


蘇東坡這一生多姿多彩,也多與方外之人交往。除了相愛相殺的佛印外,有據可查的僧人有十數人之多。相傳他對自己是五戒禪師轉世深信不疑。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據《春渚紀聞》記載,黃庭堅在做涪州別駕時,曾在涪陵江畔刻下文字,詳細記載了黃庭堅前世為女子和蘇東坡前世為五戒禪師的經歷。這個故事後來被演繹成宋元話本《五戒禪師私紅蓮記》,講述了五戒禪師和一個女人兩世情緣的故事。明代馮夢龍將其略作修改,收錄進了《喻世明言》。


黃州四年後,蘇東坡常以“東坡居士”自稱。居士,通常特指在家學佛修行的人。當然,這也未必都是。比如青蓮居士李白,人稱“詩仙”,翩翩道家中人,說他在家學佛有些勉強,在家學道倒還說得過去。那麼。東坡居士究竟佛緣幾何呢?這是一樁公案,一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說不清道不明的公案。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蘇軾有一個眉山老鄉,名喚惟簡,又號寶月大師。蘇東坡年青時,曾應其邀作《中和勝相院記》,文中多“慢侮不信”之言。他大批俗僧“不耕而食,然其勞苦卑辱,則過於農工遠矣”“凡民之所患苦者,我皆免焉……剟其患,專取其利……又愛其名,治其荒唐之說。攝衣升坐,問答自若,謂之長老。”最後他不忘補上一句:寶月大師,您不是俗僧。總算給至交好友留了幾分薄面。


蘇東坡人到中年後,年歲大了許多,性格卻沒變多少。他為歐陽修的文集作《六一居士集敘》,又對佛老一頓夾槍帶棒:“自漢以來,道術不出於孔氏,而亂天下者多矣。晉以老莊亡,梁以佛亡。”他認為佛老思想足以亡國,這與韓愈所言如出一轍。難怪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他大讚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所謂“道濟天下之溺”,大約就是說韓愈力闢佛老,獨尊儒術。所謂“忠犯人主之怒”,說的是韓愈諷諫唐憲宗迎佛骨入宮,幾被處死的事。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蘇東坡彌留之際與朋友的對話,也很值得玩味。維琳方丈勸他:“端明宜勿忘西方”。端明學士啊,這會兒不要忘記西方極樂世界啊,你想著那兒就到那兒去了。蘇東坡回答:“西方不無,但個裡著力不得。”西方不是沒有,但這個卻是不能使力的。另一個好友錢世雄跟著也勸他:“固先生平時履踐至此,更須著力。”先生生平都在踐行,這時候更應該使力了。蘇東坡回答說“著力即差!”使力就錯了。即使生命已油盡燈枯,走到盡頭,他還是認為一切都順其自然才好。

謔浪遊戲,豈可當真?


有人承認蘇東坡有意闢禪,同時認為他闢禪是有選擇的。對能有輔於政治,有補於儒教的禪,他還是認同的,一如當年韓愈排佛初心。

如若不然,誰來告訴我們,蘇東坡為何與這麼多和尚道士論交呢?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其實,方外之人良多有趣之人。比如佛印,這個大和尚又喝酒又吃肉的,而且詩詞歌賦樣樣皆能,正是蘇東坡喜歡的那種類型。蘇東坡曾經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眼前無一個不好人!不管是玉皇大帝,還是乞丐,只要靈魂有趣,就可以成為他的朋友。

中唐以後,有宋一代,一度“詞為豔科”,難登大雅之堂。但是晏殊、歐陽修等位高權重者也樂於狎妓冶游,譜曲填詞。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業餘愛好,“謔浪遊戲”之作,玩玩而已,聊以消遣時光。

至於直言敢諫的韓愈,到後來也和幾位僧人關係甚好。箇中原委,不足為外人道。但憑史書觀之,韓老先生為達目的也是非常善於折節下腰的。與僧人交好,未必不是他向皇帝表明心跡所作的姿態。

蘇東坡:自認五戒轉世,試問佛緣幾何?

大凡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施耐庵曾援引蘇東坡的話來形容海和尚: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禿轉毒,轉毒轉禿。這話援引自《東坡問答錄》,如果其事當真,蘇東坡就百口莫辯,當然也無需辯了。只是,這句話跟這本書一樣不靠譜,做不得準。

清代紀曉嵐把這本書正經八百地錄入《四庫全書》,但是卻加了一個提要,雲“所記皆與僧了元往復之語,詼諧謔浪,極為猥褻。又載佛印環疊字詩,及東坡長亭詩。詞意鄙陋,亦出委巷小人之所為。偽書中之至劣者也。”大致意思是,收錄進《四庫全書》的這本書很猥瑣,詞意粗俗淺薄,應該是僻陋小巷的小人託名偽作,而且是最差勁的那種偽作。當故事看好了,別當真。

你說這是認可,還是不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