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最近100年的教育教錯了

南懷瑾老師:最近100年的教育教錯了

人為什麼要讀書?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因為「生活」的意義,是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如何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很可惜,現代人學習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

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上很好的「生活」。

孩子成長要靠自己,不要過分要求,讓他自由發展。

教育不在於他將來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長大做個好人。最重要的就是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養。

最近100年的教育教錯了什麼

我曾公開講過,現代教育沒有方向。現在大學生那麼多,就業有問題,教了知識,沒有教他謀生的技能。

現在幾千個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

科技文明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方便,但沒有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幸福,甚至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痛苦和煩惱。

科技文明發展的同時,全世界東西方道德文化都不如往昔。

西方文化過去靠宗教,中國文化靠傳統的道德觀念,東西方有個共同點——人怕什麼?怕因果。

西方文化說好人死後上天堂,壞人下地獄。現在西方宗教逐漸衰退,中國的文化道德也不如往昔,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不怕因果。

教育應該先教做人

我常說我們這一百年來教育沒有方向,沒有目的,究竟想要我們國家的孩子學成什麼樣子?教育方法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從心性修養開始。

過去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坐著,學生站著。現在跟西方學習的,學生坐著,老師站著。我看將來,學生睡著,老師跪著。

心性修養是做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

《大學》裡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意思是:上至天子,下到百姓,無論地位高下,在修養自身的道德品行方面是一致的。02.古代十六字心法傳承

上古在軒轅黃帝以後,唐堯、虞舜、大禹這三代,除了傳國以外,也傳十六字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現在國家給你去管了,你要注意人心啊。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養自己的心性和學問,思想情緒太難,太微妙,看不見摸不著的,可是你要找出心性中的道德方面。

【惟精惟一】這是修養功夫了,你的心念不要亂,萬事要很精細、精到,心性要專一。有一點不小心,就容易向惡的方向走。

我們習慣被社會環境和外在的物質所誘惑,或者被情緒、思想迷惑,容易把清靜自在的心性擋住了。一個人學壞非常容易,要回過來恢復惟精惟一的境界、修養,很難。

【允執厥中】慢慢修養到中道境界。「中」不是中間,是恰當。譬如善與惡,是與非,好與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對的。

把握中道,不是說偏向善就完全對,要治天下,有時候也只好用「不善」的方法達到「至善」的目的,這就靠智慧了。

南懷瑾老師:最近100年的教育教錯了

▲ 古代十六字心法

教孩子做君子、成大器!

1.只要孩子做個好人、有門手藝

孩子成長要靠自己,不要過分要求,讓他自由發展。教育不在於他將來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長大做個好人。

尤其是現代化的學校和課外補習等的教育方法,簡直是“竭澤而漁”的辦法,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最為嚴重。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們,不要一定想升官發財,一定想做什麼大事業,一定想讀什麼名大學,只要好好學個謀生技術,可以生活餬口,一輩子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發財做官,都是過眼雲煙的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一切要他們自立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說“人貴自立”的道理。

2.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害孩子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地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

做父母的應當思考,如何正確地培養與輔導孩子,讓他們成人立業。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讀書、考試、上進,希望出人頭地,是極大的錯誤觀念。這樣愛孩子,其實只會害了他們。

教育文化的目的,教育文化的偉大,就在要改變人的缺陷,而補充圓滿他的遺憾。

3.讓孩子從做好小事開始

兒童開始讀書是一件事,但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4.不可溺愛,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古代的孩子是這樣,父母對孩子用心培養,忍心把十二、三歲的孩子送出來當學徒,絕沒有像我們現在父母對孩子這樣溺愛。

現在講愛的教育,中國古文有一句話,“恩裡生害”,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恩情,可是“恩裡生害”,愛孩子愛得太多了,反過來是害他不能自立了,站不起來了。

譬如父母教育孩子、罵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長大了,才知道你這打、你這罵對他多有用處。用痛苦磨鍊人的教育,雖然當時他恨得要命,過後他會越想越對,就是“害裡生恩”。

現在你們教育孩子用西洋化的教育方法,我絕對不贊成,處處將就孩子,統統把青年人害了。所以現在青年人沒有幾個有用處的,都是在溫室裡養的,“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女子之手”,終究很難有大用處。

5.一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可太過

我經常告訴朋友們,你的孩子太聰明瞭,教育上要小心。現在許多家庭的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聰明,便高興得很,拼命去培養。

實際上,教育孩子和種一棵好花一樣,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澆水過勤,反而害了這個好花苗。

不要把孩子弄壞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使用過度了,可能很快就有問題了,而且長大不一定聰明,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那樣就壞了。由此我們也要懂得教育的問題,孩子又聰明又能幹,功課樣樣好,注意!不一定好。尤其老師和父母一寵,前途就斷送了。

你看歷史上的人物,失敗的英雄都很聰明,文的武的樣樣好,因為太聰明,遭遇太好,寵壞了,結果都變成失敗英雄。

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

靠別人永遠沒出息。人只有求助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如果自己不站起來,指望別人、依賴別人,永遠是沒有出息的人。

南懷瑾老師:最近100年的教育教錯了

空靈才能自在。如果一個人的思想、器度不空靈,那就完了,等於拿個杯子在小土坑的水裡當船,永遠動不了。

有高遠的、空靈的境界,才可以在這個人世間,這個宇宙裡,自由自在地飛,才能獲得逍遙。

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而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

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它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當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為別人就是為自己。人人都以為,多為自己著想,自己就會越來越好。殊不知,太為自己著想的人,往往得不到福報,境遇也就越來越差了。

相反,不為自己好,就想著為別人好,那上天反而不會虧待他,而他慢慢地就會變好起來。

苦難是好事。人類的歷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的人,都是從艱苦中站起來的。所以有時候,年輕多吃一點苦頭,多經歷一點曲折艱難,是件好事。

放下但不放棄。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是要去做,更要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