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幌”原指窗簾、帷慢,所謂“以帛明窗”。古時酒店用布旗招徠顧客,酒旗也稱“幌子”。唐代陸龜蒙《和初冬偶作》:“小壚低幌還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後來加以引申,凡商店招徠顧客門面上展示的標誌,統稱為“幌子”。

幌子主要表示經營的商品類別或不同的服務項目,可稱為行標。

古代招幌大約分如下七種類型:

1、以商店實物為幌子。賣什麼物懸掛什麼物的直接標誌,有的用實物一部分來代替,屬於商的原始標誌。如草帽店懸掛笠帽,菸袋店懸掛舊式煙管等。

2、以實物模型為幌子,大多情況是因為實物太小,懸掛實物無法引人注意,便懸掛與實物形象一致的大模型做幌子,是實物標誌的變異形式,如蠟燭店掛木質紅漆大燭為記。

3、以商品的附屬物為幌子,這種類型只有當商品無法懸掛的時候才會出現,是實物招牌轉化派生而來的,用引起人們的聯想來標明要出售的商品。如舊時賣植物油,只能懸掛盛油的油瓶,而不可能懸掛油來作為標記。

4、含有隱語暗示的物件作為幌子,這是具有特殊傳承意味的標誌。靠人們的世代傳承的介紹,才可明瞭經營的範圍,有的暗示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但是人們仍然憑藉經驗可以熟知店鋪的行業。譬如舊時賣酒店,懸掛紅漆木板做的平面葫蘆為標誌,隱語暗示古代以葫蘆裝酒,以啟發人們來打酒。

5、以燈具為幌子,這種標誌主要用於夜市夜賣,燈上往往同時標有店鋪的字號。

6、以旗簾為幌子,古代酒館多懸掛旗簾迎風飄卷,有的酒旗上還書寫文字。舊時剃頭行業往往也懸掛白布旗簾,上寫“朝陽取耳”“燈下剃頭”等字樣。

7、以文字牌匾為幌子,如舊時的當鋪便懸掛一個“當”字,茶樓懸掛一個大的“茶”字等。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京城店鋪幌子圖:清末民俗畫家 周培春 所繪

此套京城店鋪幌子圖繪共18幅(近100種,如:當鋪、酒鋪、藥譜、首飾鋪、點心鋪,甚至還有奶茶鋪、影像鋪等等),由清末北京民俗畫家、外銷畫家周培春繪製。他的畫作幫助我們瞭解清代北京的市井風俗習慣。

周培春,清末北京民俗畫家,以繪製民俗圖見長。曾居廣州,替外國油畫家經營油畫作品銷售。他作畫的題材多達30種,創作了大量北京社會生活與風俗的畫作,其作品在歐美許多博物館、圖書館和私人收藏家中都有收藏,在海外舉行的多次大型畫展和拍賣會上,也都有他的作品參展和競拍,影響深廣。

周培春用生動形象的繪畫和通俗易懂的說明文字,向世界展現了古老的北京。他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北京風情畫家,他的畫作對世界各國和後世的人們瞭解清代北京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以上內容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