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幌”原指窗帘、帷慢,所谓“以帛明窗”。古时酒店用布旗招徕顾客,酒旗也称“幌子”。唐代陆龟蒙《和初冬偶作》:“小垆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招徕顾客门面上展示的标志,统称为“幌子”。

幌子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

古代招幌大约分如下七种类型:

1、以商店实物为幌子。卖什么物悬挂什么物的直接标志,有的用实物一部分来代替,属于商的原始标志。如草帽店悬挂笠帽,烟袋店悬挂旧式烟管等。

2、以实物模型为幌子,大多情况是因为实物太小,悬挂实物无法引人注意,便悬挂与实物形象一致的大模型做幌子,是实物标志的变异形式,如蜡烛店挂木质红漆大烛为记。

3、以商品的附属物为幌子,这种类型只有当商品无法悬挂的时候才会出现,是实物招牌转化派生而来的,用引起人们的联想来标明要出售的商品。如旧时卖植物油,只能悬挂盛油的油瓶,而不可能悬挂油来作为标记。

4、含有隐语暗示的物件作为幌子,这是具有特殊传承意味的标志。靠人们的世代传承的介绍,才可明了经营的范围,有的暗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是人们仍然凭借经验可以熟知店铺的行业。譬如旧时卖酒店,悬挂红漆木板做的平面葫芦为标志,隐语暗示古代以葫芦装酒,以启发人们来打酒。

5、以灯具为幌子,这种标志主要用于夜市夜卖,灯上往往同时标有店铺的字号。

6、以旗帘为幌子,古代酒馆多悬挂旗帘迎风飘卷,有的酒旗上还书写文字。旧时剃头行业往往也悬挂白布旗帘,上写“朝阳取耳”“灯下剃头”等字样。

7、以文字牌匾为幌子,如旧时的当铺便悬挂一个“当”字,茶楼悬挂一个大的“茶”字等。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京城店铺幌子图:清末民俗画家 周培春 所绘

此套京城店铺幌子图绘共18幅(近100种,如:当铺、酒铺、药谱、首饰铺、点心铺,甚至还有奶茶铺、影像铺等等),由清末北京民俗画家、外销画家周培春绘制。他的画作帮助我们了解清代北京的市井风俗习惯。

周培春,清末北京民俗画家,以绘制民俗图见长。曾居广州,替外国油画家经营油画作品销售。他作画的题材多达30种,创作了大量北京社会生活与风俗的画作,其作品在欧美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和私人收藏家中都有收藏,在海外举行的多次大型画展和拍卖会上,也都有他的作品参展和竞拍,影响深广。

周培春用生动形象的绘画和通俗易懂的说明文字,向世界展现了古老的北京。他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北京风情画家,他的画作对世界各国和后世的人们了解清代北京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