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圖AI破解十一「堵局」背後,AI時代的出行藍圖開始顯現

文|鄰章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正為我們的出行帶來新的活力——無論是規模落地已在路上的自動駕駛,還是當下已成為生活服務基礎設施的地圖導航,都為我們描繪了出行更為美好、智能的未來。


百度地圖AI破解十一“堵局”背後,AI時代的出行藍圖開始顯現


9月19日,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小長假和十一國慶假期,百度AI地圖率先出手,在“AI出行更簡單百度地圖十一全民暢行節”發佈會上介紹了以人工智能技術為用戶打造出行前、出行中以及目的地後的全流程智能服務,通過智能語音助手、步行AR導航、實時路況、個性化推薦、智能旅遊導覽等人性化功能護航黃金週,讓用戶一圖在手出行無憂。

看似常見的功能中因為AI技術的加入,用戶體驗大不相同。

以語音為例,在現有的AI技術中,語音交互已經廣為人知。但真正稱得上智能語音交互絕非簡單地加一個語音搜索的功能。此前,百度地圖宣佈已經有超過一億用戶在使用百度地圖智能語音助手,語音技術與用戶使用習慣及使用場景深度融合,正成為用戶的剛需。在開車過程中,司機無法騰出手操作手機,而百度地圖只需語音喚醒“小度小度”就可以完成搜索附近加油站、導航至加油站等一系列操作;針對十一出行,百度地圖的智能語音功能也在景區場景進行了定製化升級,用戶可以問小度景區幾點開門、哪裡好玩、天氣如何等景區相關問題;當用戶進入景區,百度地圖還能進行語音講解。

除語音外,AR技術也是百度地圖中的一大亮點。日前,蘋果收購了一家專注AR眼鏡研發的初創公司,隨之又曝出正大規模招聘AR應用程序相關的職位,外媒分析,蘋果下一個要發力的目標或將是AR地圖。但其實,百度地圖早就將AR技術“實用化”,推出的“步行AR導航”、“AR周邊探索”及“AR導遊”等功能,將地圖POI信息通過AR與實景疊加,即便是路痴,也能一目瞭然。

百度地圖的智能化全面且深入,諸多功能背後都有AI技術的支持。臨近雙節,百度地圖發佈了中秋和國慶出行大數據預測,中秋期間,出行小高峰就將開啟,10月1日和10月5日兩天,高速擁堵將達到頂峰,而這背後是基於百度地圖海量歷史出行數據及龐大的人工智能數據源計算。同時,百度地圖還將基於交通大數據、用戶歷史出行行為、環境特徵、畫像標籤等,打造智能推薦算法模型,為用戶規劃出各種交通組合或者不同交通方式。


百度地圖AI破解十一“堵局”背後,AI時代的出行藍圖開始顯現


可以說,百度地圖的這些功能,實現了對用戶黃金週旅遊出行需求場景的全覆蓋,相信其也能為用戶在陌生城市實現輕鬆出行,帶來實際性的助益。這一點,事實上從我們日常使用百度地圖實現更為便捷、智能的出行就可見一斑。

數據優勢與AI技術賦能百度地圖實現用戶需求全覆蓋

而百度地圖之所以能夠為用戶提供全流程覆蓋、更具體驗性的地圖服務,其內在核心還有因其固有數據優勢和AI技術結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從相關數據來看,當前百度地圖已覆蓋全球209 個國家和地區,全球POI總數超1.5億,覆蓋850萬公里道路里程,每日響應位置服務達900億次,每日導航總里程達4.2億公里,語音助手已經有超過1億用戶在使用。

巨大的用戶基數和數據集,為百度地圖「復刻真實世界」、賦能用戶和行業提供了強力的現實支撐,而百度AI技術的加持,則使得百度地圖相對於競爭對手們而言,實現了導航更準確、功能場景覆蓋更準確、使用更具智能性。

諸如在準確性上,通過深度學習、圖像識別、交通大數據等AI技術,百度地圖實現了“定位信息準、道路數據準、路況信息準、路線規劃準,預估到達目的地時間準”的地圖“五準”。百度地圖的智能融合定位技術,通過海量位置大數據的挖掘,實現高精度室內外靜態定位,也通過高精度傳感器的模式識別和航計推送的PDR、VDR等技術,使得在純WIFI定位情況下,車輛航位推送(VDR)在隧道場景誤差率,平均小於10%,接近GPS定位精度,精度可以達到20m。百度地圖步行者航位推算(PDR)精度高達3m,可實現高精度室內區域的步行導航。

又如,在智能化上,AI賦能下的百度地圖智能語音助手——小度,其一方面解放了用戶的雙手,而另一方面其也大大的提升了效率,使得用戶只需一個口令,就能夠完成“我要從三里屯的團結湖地鐵站出發路過望京的家樂福然後再去南鑼鼓巷最後到我家,我要紅綠燈少的不堵車的最快的路線”這樣的複雜操作,讓用戶省心省力,對於駕駛員來說,更是極大的提升了駕駛安全性。

如此種種,打造出的是百度地圖的“多快好省”——數據豐富為用戶提供多種優質選擇;導航質量高,不亂帶;需求響應快,定位快;讓用戶省心省力省流量。誠如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所言:“地圖是讓大眾能直觀感受到AI技術的集大成者,也是重要的AI基礎能力之一,AI技術讓地圖更智能、更懂用戶需求。同時,用戶使用地圖的數據也將反哺AI技術,推動AI的進一步發展,讓AI時代的福利惠及每個人。”

事實上,地圖早已不僅僅是用戶智能手機中的導航工具,其更在成為構建未來智能世界的堅實底圖,成為構建無人駕駛、無人機、城市交通、智能物流等重要服務的基礎設施。


百度地圖AI破解十一“堵局”背後,AI時代的出行藍圖開始顯現


諸如在智能交通上,在當下我們已經看到百度地圖將其定位能力、運算能力、處理能力,尤其是面向交通的處理能力,賦能給深圳交管局、成都交警、首都機場、中國交通廣播等行業合作伙伴,助力打造智能交通。其將數據類型豐富的高精度離線地圖深度賦能交通管理業務應用開發,並基於每分鐘億級路況數據的更新能力,智能判斷擁堵程度,分鐘級擁堵報警,並與交警122警情聯動疏導,最大限度保障城市交通的順暢運行。

而從已有結果來看,地圖賦能智能交通的打造,是成效顯著,具備規模推廣意義。諸如今年7月11日成都暴雨時百度地圖賦能城市交管工作就是顯著一例。當時百度地圖通過路況數據研判平臺的深度學習,提煉動態事件導致擁堵的特徵,反向挖掘高疑似事件的擁堵路段,僅僅用了6分鐘的時間就實現了積水源頭點位、信息推送和民警現場疏導車輛和危機事件處置,可以說是極大的提升了事件發現及處置效率,實現了通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對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積極賦能。在此,若是將其規模化的推廣至全國各大城市,那麼雨天的交通擁堵狀況顯然會有極大的改善。而用戶由此節省下來的時間和其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顯然也是不可估量。而這只是事實上也只不過是在AI驅動下的地圖賦能行業實現智能化的冰山一角。

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已經成為近些年各大科技企業爭相佈局的領域。百度擁有全面深度的AI佈局,以及百度大腦、Apollo、DuerOS的強大生態,也在與多個城市合作,勾畫未來藍圖。2017年,百度與雄安新區簽約,共建AI-City。百度地圖也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達成了合作,將相關大數據向中規院雄安新區規劃工作組免費開放,為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AI技術的迭代也將帶來地圖的進化。可以預見的是,在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交通上,地圖將成為底層基礎設施。地圖也不只是二維圖像,而是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的集合,地圖成為城市大腦指揮交通、道路資源配置、規劃每一臺車輛出行、城市路網建設的“參謀”。

這些曾經是科幻電影中暢想的畫面,隨著地圖賦能的更為深入,智能出行顯然已經在路上。

注:本文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本人系獨立撰稿人,騰訊科技2016年年度新媒體,關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文章在虎嗅、鈦媒體、界面新聞、百家號、搜狐科技、騰訊、雪球、品途商業評論、今日頭條等30餘家平臺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