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百姓變成皇帝,劉邦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避免讓父親向自己下跪

說起劉邦,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他因為忍受不了秦朝暴政的壓迫,從一個小小的亭長,開啟自己的反秦之路,憑著自身的努力和智慧,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漢朝。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發生在劉邦身上的一件事,這件事體現了劉邦身上的孝道,同時他的這個“發明”,也被後世一直沿用,成為封建王朝中一個特殊的制度。


從老百姓變成皇帝,劉邦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避免讓父親向自己下跪


劉邦早年呢,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沒有什麼正事,天天就是四處閒逛,沒有正經職業,也更不要提什麼心中偉大的理想了,可能連理想這個概念也沒有。長大成人之後,就是天天和一幫狐朋狗友混在一起,整天鬥雞啊、打架啊不務正業。但是俗話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就這樣天天瞎混,劉邦身邊竟然也聚集了一大幫好朋友,而且因為他口才非常好,為人又有義氣,所以身邊的人都把他尊為大哥,不管有什麼事,只要他大手一揮,很快就能在身邊聚集很多人,尤其是後來成為他手下大將的蕭何,在他還每天渾渾噩噩的時候,就非常看好他,一直跟在他的身邊,後來劉邦成了皇帝,也從側面證明了蕭何看人的眼光的確是不一般的。


從老百姓變成皇帝,劉邦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避免讓父親向自己下跪


但是當時人民,在秦朝統治下過得很不好,秦始皇嬴政是第一個把紛亂的天下統一起來的人,在中國歷史上有他的功勞。但是同時他也是一個暴君,而且不懂得讓自己的人民休養生息,他當皇帝期間,老百姓身上的負擔非常重要,地裡收的糧食作為賦稅上交之後,基本上就沒有老百姓自己吃的了。不光如此,秦始皇還下令讓全國的青壯年勞力,離開自己的家,去給他修陵寢。這件事情在秦始皇看來比什麼都重要,所以配套的規定和懲罰也是相當嚴格的,動不動就有人因為這件事情被砍頭。


從老百姓變成皇帝,劉邦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避免讓父親向自己下跪


當時的劉邦呢,已經成為了一個亭長,算是一個小小的官,當時他接到任務,押送幾百名勞力去給秦始皇修陵寢。這些勞力都知道修陵寢的下場,不是被累死就是被砍頭,所以在路上不停有人逃跑。其實劉邦心裡也明白,知道把這些勞力送過去,就等於是把他們推到了火坑裡面,於是他對逃跑的事情並不怎麼嚴管。到了中途,劉邦心想按照這樣的走法,到地方之後人也跑得差不多了,不如干脆就把他們放了,至於自己會被怎麼處置,也顧不上那麼多了。於是劉邦在一天晚上喝了很多酒,而且故意讓那些勞力們知道他喝醉了,那些勞力看到這種情況紛紛逃跑,其中有20幾個人,知道劉邦是故意這麼做的,不忍心離開他,於是就留在了他的身邊。


從老百姓變成皇帝,劉邦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避免讓父親向自己下跪


那這時劉邦除了領死之外就只有造反一條路了,實際上在這時天下已經有了很多股反秦勢力,所以劉邦徵集了原先自己的“狐朋狗友”們,組成了一個上百人的隊伍,加入了反秦的大流中。後來劉邦歷經了千難萬險,勢力一步步擴大,終於在最後戰勝了實力最強但是腦筋不太靈的項羽,成為了天下最強的一股勢力,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劉姓王朝。


從老百姓變成皇帝,劉邦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避免讓父親向自己下跪


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呢,所做的事情也不全是好事,比如有很多曾經為他賣命的人,都被他或殺或逐,最後沒落得好下場。所以歷史中對劉邦也有很多負面的評價。但是劉邦做的一件事,卻是值得稱讚的,那就是他推翻了一個制度,又設立了一個新的規矩。

什麼規矩呢?原來在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為了向天下展示皇帝的威嚴和地位,制定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制度,規定皇帝是天下權利最大、地位最高的人,高到什麼程度呢?高到就算是自己的親爹也要給自己磕頭的地步!可能秦始皇制定這個制度的時候,想到反正自己的父親已經沒有了,而自己又不可能活著退位,以至於要給自己的兒子磕頭。但是劉邦不行啊,因為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他父親還健在呢。那怎麼辦呢?雖然當了皇帝,但是讓父親給自己磕頭行禮,那是斷然不行的啊。


從老百姓變成皇帝,劉邦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避免讓父親向自己下跪


於是劉邦一直躲著父親,避免兩人見面,知道後來想到了一個主意——封父親為“太上皇”!這下問題就解決了,自己當皇帝,掌握全天下的權利,父親當太上皇,雖然不掌握實權,但卻是天底下身份、地位最高的人,比皇帝還要更高,皇帝見了他要向他磕頭,他卻不用向皇帝行禮,這樣一來事情得以順利解決。

其實在小編看來啊,這件事情真的是值得稱讚,因為劉邦當皇帝之後,有前朝的制度在,就算是父親向自己皇帝的身份磕了頭,可能天下人也說不出什麼。但是劉邦不能也不想這樣做,而是選擇用新的制度,來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劉邦在孝道這方面,也確實為天下人做了一個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