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項羽(2)之仁義

劉邦、項羽(2)之仁義

入夜,楚營中一陣嘰嘰喳喳,竊竊私語。剛投降項羽不久的二十萬秦軍明顯內心不安,忐忑之情溢於言表。

諸侯兵大多曾為秦帝國役使的苦力,為秦帝國築長城,修馳道,為始皇帝營造身後棲息之陵墓。

秦軍手操生殺之大權,對這些奴隸般的六國臣民,他們的管理手段只有兩個字,暴力。輕則鞭打,重則殺之,六國臣民苦不堪言而又無可奈何。

他大爺能永遠是他大爺嗎?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輕輕劃了根火柴,金城千里堅不可摧的大秦帝國瞬間坍塌。曾經威風赫赫,重挫義軍的秦軍將領章邯也順勢向項羽低下了驕傲的頭顱搖尾乞憐。

劇情反轉,諸侯兵自然少不了對投降秦軍的一番侮辱,秦軍也是敢怒而不敢言,乖乖裝孫子,沒辦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大爺也有當孫子的一天。

劉邦、項羽(2)之仁義

咸陽城遙遙在望,故鄉泥土的味道撲面而來,秦軍將士歸心似箭,秦軍將士腦中盡是老婆孩子熱炕頭。

可是,憂慮與恐懼也一時襲來,秦軍將士憂心忡忡。如果順利進入關中倒還好,如果遇到秦中父老抵抗,項羽會如何對待他們這些投降之人,諸侯們會不會殺了他們的父母妻子?

恐懼懸在數萬秦軍頭頂,不安充斥了整座楚營。

生性敏感的項羽當然不是瞎子,他怒不可遏。

他想起了爺爺項燕戰死時的慘烈,他想起了自己曾經東躲西藏的日子,他想起了叔父項梁在定陶的絕望(項梁被章邯軍團斬殺於定陶)。他此生只有一個信念,和秦軍死磕到底。

當章邯拋出投降的意願時,他也是牴觸的,他對以軍事手段解決秦軍是充滿自信的,他要用實力證明自己的替天行道。當然,他想的最多的還是四個字,血債血還。

由於糧草不濟,屬下的勸諫,項羽不得不接受了章邯的投降,接受了讓他切齒痛恨的秦軍。

可他內心終究是排斥這些所謂的投誠者。

如今秦軍竟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蠢蠢欲動,他怎能容忍(當然項羽最怕的還是進入關中之後秦軍乘機作亂)?

項羽是一個能用拳頭解決問題絕不用腦子的人,秦軍給他出了道難題,他根本不做思考,簡單,殺。

於是二十萬秦軍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被項羽全部活埋(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關中大地哀鴻遍野,二十萬秦中家庭從此不再有笑聲。

項羽進入咸陽城之後,殺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一把火點了咸陽城,要不是始皇帝埋得實在結實,估計也被他提溜出來鞭屍示眾了(《史記.高祖本紀》中留下了項羽掘秦始皇陵墓的痕跡,個人推斷,對秦始皇極其仇恨的項羽肯定對其進行了極大的破壞)。

劉邦、項羽(2)之仁義

▲秦始皇陵 【圖片摘自網絡】

反觀劉邦,大家勸他殺了秦王子嬰,他呵呵一笑,別了,人家不已經投降了嗎。他與秦中父老約法三章,廢除秦朝一切的嚴刑酷法。咸陽城沒有因為他劉邦的到來而慘遭毀容,老秦人反而因為劉邦的出現而露出久違的笑容(秦朝嚴刑峻法,秦中父老深受其苦),劉邦深得關中百姓的愛戴,劉邦才是秦人心目中的秦王(秦人大喜)。

項羽和劉邦兩個爭雄天下的人,一個被秦人視作魔鬼,一個被視作天使,成敗早已註定。

楚懷王當時與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對秦苦大仇深又懷有私心的項羽一心想和劉邦一塊西行入關。

楚懷王雖然受制於楚軍,但也是帶著腦子出門的,他覺得項羽這個人太殘暴,從來只用脖子以下的部位思考問題,屠城,殺戮,盡失人心。如今關中老百姓都被坑爹的秦法整慘了,正需要一位仁者過去撫慰,劉邦正是他心中的合適人選,他相信劉邦前去,定會不戰而屈人之兵。

項羽滿懷怨恨去救趙國,仗還沒開打,項羽就殺了自己的上司,卿子冠軍宋義(當然宋義也是閒著沒事找死)。

項羽給自己定做了一頂“西楚霸王”的帽子後,懷王明顯有些礙眼了,項羽一不做二不休,懷王的小命也被他結果了。

為了說明項羽的殘忍好殺,子玉不妨給項羽算算賬。

項羽打襄城,遭到頑固抵抗,攻下城池後,他坑殺了所有守城士兵(已拔,皆坑之)。

項羽和劉邦一塊打城陽,完了又是屠城(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

項羽進入咸陽城之後,為了洩憤,不僅殺了秦王子嬰,還在咸陽城大肆屠戮(項羽引兵西屠咸陽)。

項羽打敗田榮,坑殺了田榮所有將士(皆坑田榮降卒)。

項羽打外黃,久攻不下,外黃投降之後,又想對外黃實施屠城(

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詣城東,欲坑之)。只是這次他心情比較好,聽了勸告。

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上文已經提過。

縱觀項羽的一生,簡直就是一臺殺人機器。

子玉這樣一算,您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嗎?

上面只是戰爭所殺。項羽對假冒劉邦,掩護劉邦撤退的紀信直接將其活活燒死。對於拒不投降的周苛直接用鍋煮了。那個罵他“沐猴而冠”的老秦人也是享受了被“烹殺”的“待遇”。

劉邦、項羽(2)之仁義

▲紀信 【劇照】

再來看劉邦對待頑固派的態度,項羽死後,楚地盡被劉邦收入囊中,只有魯地還在堅持抵抗,拒不投降(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

解釋一下,為何魯地的老百姓要為項羽盡忠。當年楚懷王建都彭城之後,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

項羽已死,劉邦志得意滿,對於頑固抵抗的魯人,劉邦覺得這群人太不識時務,讀了幾本破書就敢輕視自己的順天應命。劉邦大怒,準備採取強攻,而後屠城(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在得知魯人並不知項羽已死的消息後,劉邦被他們為主盡忠的精神所感動。他把項羽的頭拿給魯人看,魯人大哭一場投降了劉邦。

劉邦以魯公的禮儀將項羽埋葬在谷城,面對這個曾經並肩而戰的兄弟,昔日爭奪天下的仇敵,劉邦感慨萬千,劉邦在項羽墓前大聲嚎泣(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

拋開個人格局,拋開政治天賦,拋開思路對策,拋開識人用人,項羽於“仁義”二字已被劉邦遠遠甩在身後,所以他的失敗也不足以讓後人扼腕嘆息(雖然劉邦的“仁義”也只是面子工程,但好歹人家做了)。

劉邦、項羽(2)之仁義

▲項羽墓 【圖片摘自網絡】

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把劉邦視作長者,之所以稱他為長者,只是相對於項羽的殘暴而言。子玉也來為劉邦算算賬。

攻打城陽,劉邦和項羽並肩而戰,城破之後兩人共同對城陽實施了屠城。

《史記.高祖本紀》載:“南攻穎陽,屠之。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使人私於高。

《史記.項羽本紀》載:“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劉賈是劉邦的族人,為劉邦手下大將,後被劉邦封為荊王。

此後的歷史,項羽被塑造為英雄,所以他的殘暴鮮為人知。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他的背面更是無人提及。讀歷史,我們要善於發現那些隱藏在角落裡的細枝末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