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人物|馬瑛瑛:藉助商業力量,讓國粹文化重燃生機


一見人物|馬瑛瑛:藉助商業力量,讓國粹文化重燃生機

2018年北京時裝週期間,出生於西北,“從小不知京劇為何物”的馬瑛瑛讓國粹文化大放異彩。這是北京時裝週首次在“中國文化商業第一街”王府井設立會場,當天的時裝秀主打京劇文化特色,打破了每屆時裝週只崇拜“走秀”慣例。

一見人物|馬瑛瑛:藉助商業力量,讓國粹文化重燃生機


國粹京劇是中國最著名的傳統文化之一,很多人想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但特別成功者不多。馬瑛瑛試圖改變這種現狀,她深知有商業前景的創新才能持久,而她現在做的,就是深入挖掘國粹文化的價值。

現在,中國的政治經濟都處在高速發展的時代,國民文化也應該得到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馬瑛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搭建一座聯通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小眾文化與大眾群體之間的媒介和橋樑。

從排斥到喜歡

馬瑛瑛是典型的80後,出生於西北,儘管現在在吃京劇這碗飯,但在自己很長一段成長經歷中和京劇無緣,即便是2007年底加入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

一見人物|馬瑛瑛:藉助商業力量,讓國粹文化重燃生機


剛進入央視,雖然工作關係無法擺脫京劇,但要讓她徹底融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她甚至給臺裡申請調入音樂頻道或者是少兒頻道,或者新聞頻道。

儘管有小小的不情願,但後來還是繼續留守戲曲頻道。馬瑛瑛開始主動接觸京劇,並進一步去了解這一國粹。

她開始接觸京劇的方方面面,比如京劇演員,從剛入行的小生到國內頂級的藝術家,從化妝師到窺香師。“日久生戀情”,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對京劇感興趣了,也理解了京劇能成為“國粹”的奧秘。

現在回想起來,馬瑛瑛一直覺得自己比較幸運,正因為有在央視戲曲頻道的工作經歷,才讓她能全面、深入的瞭解京劇文化,深深地愛上傳統文化。

然而,更重要的是,她也深刻感受到了京劇的傳承問題:在國內,年輕人普遍對京劇不感興趣,京劇正在變“老”,越來越失去市場。

創業挖掘文化價值

2014年,在央視戲曲頻道工作了6年多的馬瑛瑛離職創業,成立了北京亮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沒有很多創業者的那種轟轟烈烈,她想的很簡單,就是通過創新把京劇文化推而廣之。

創新的第一步就是從京劇切入,改變京劇過於傳統的表現形式,從視覺、互動性上改變外界對國粹文化的傳統看法。用馬瑛瑛的話說,一張圖片、一段視頻,都要體現京劇跟時代、審美、時尚鏈接的感覺。

一見人物|馬瑛瑛:藉助商業力量,讓國粹文化重燃生機


這三年,馬瑛瑛帶著她的團隊在國外組織了多場和京劇文化有關的演出,幾乎每一場都是京劇和潮流的結合。比如京劇和意大利的歌劇、京劇與電音搖滾、甚至把京劇和街舞結合起來。在馬瑛瑛眼裡,京劇代表的是一箇中國的文化,一箇中國的符號,它跟任何流行的時尚都能跨界對話,而共同性就是各種藝術形式之間的情感聯繫。

就在近日,由馬瑛瑛主導策劃的北京時裝週“亮相王府井”當晚大秀,就是以京劇為主基調,以國粹代表劇目之一《定軍山》拉開序幕。隨後,京劇裡的代表劇目《天女散花》、《火判》、《三岔口》、《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陸續登臺表演,時裝走秀同時穿插進行。中國京劇《貴妃醉酒》與西方名曲《Time To Say Goodbye》跨界演繹,更是讓現場氣氛沉浸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之中。

一見人物|馬瑛瑛:藉助商業力量,讓國粹文化重燃生機


一見人物|馬瑛瑛:藉助商業力量,讓國粹文化重燃生機


經過多次頗受好評的嘗試之後,馬瑛瑛的這種創新模式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當時很多嘉賓看完後給我反應,她們從來沒有看過如此精彩的的秀。”馬瑛瑛說,當時現場掌聲不斷,我相信他們是發自內心的的鼓勵。

有情懷,也要有商業價值

馬瑛瑛的目的是希望全世界時尚界都來學習中國的中國風,但她也深知,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她希望藉助商業的力量。

按理說,馬瑛瑛長期“混跡”於藝術圈,對商業並不敏感,但她說,再好的創新如果沒有持久的商業變現能力,可能並不會長久。

“亮相文化是一個非常有情懷的公司,因為我們熱愛中國文化,但我七年的工作經歷讓我非常清晰地認識到,京劇作為中國的文化代表也應該與時俱進,綻放出它自己真正的價值。”馬瑛瑛說,無論是商業價值還是文化價值都應該去延續和放大,二者缺一不可。

之前,亮相文化的業務支柱之一就是商業演出。然而,近年公司已開始逐漸佈局文化產業鏈條。今年,公司正式進駐百年戲樓——前門天樂園,全新打造的全球首家國粹京劇體驗館也已開業。體驗館是馬瑛瑛的一座“理想城”,這裡面可以吃到和京劇相關的大餐、買到和京劇有關的服飾,感受和體驗京劇的臺前幕後環節……和京劇有關的,體驗館都能解決。

一見人物|馬瑛瑛:藉助商業力量,讓國粹文化重燃生機


她的這個商業模式也得到了資本的青睞。今年3月31日,馬瑛瑛帶著她的項目來到大型創投勵志真人秀節目《創客中國》,最後馬瑛瑛獲得了4000萬的融資。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亮相文化在相關文化產業鏈條上的全方位佈局,品牌的溢價能力也在不斷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光明日報主辦的“2017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推選活動中,馬瑛瑛憑著她所開創的“時尚京劇”,成功入選了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的候選名單。

縱觀時勢,種種跡象都足以窺見國人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眷戀與呼喚,在物質文化日益豐富的當下,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愈發強烈。馬瑛瑛早已預見到這一大趨勢,並已有行動。 “現在都說要建立文化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不應該是在別人身上去找,不是去外國文化裡面去找,而是從自己文化的根上去尋找。”對馬瑛瑛來說,京劇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文化之根,也是她創業的根。

馬瑛瑛堅持以新穎、時尚、新潮的元素來包裝和結構國粹,讓京劇在新的時代,遇見新的機遇。她認為這些傳統文化依舊能綻放屬於自己最獨特的光彩。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讓國粹文化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讓它真正被大眾所接受,走進日常生活。

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打出一片天

到今年,已經是馬瑛瑛和京劇正式接觸的第11個年頭,她認為自己對京劇已經足夠了解。“我知道它的好,它的優勢劣勢以及現在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我知道應該在哪些地方去修補它。”馬瑛瑛說,以前中國是國外文化的試驗田,以後不能這樣了。

她用這幾年火熱的《功夫熊貓》系列電影舉例,功夫是中國的,熊貓也是中國的,但《功夫熊貓》是美國的,其實這是非常可怕的“文化現象”。另外,她這幾年還發現了國外在認認真真的研究中國的京劇,但中國很多人卻在遠離它。

“這麼多年,作為觀眾就經常會看到這個國際的舞臺上有很多中國文化的符號、中國元素,比如說GUCCI、D&G,他們經常用我們中國的元素,然後就會風靡全球。”馬瑛瑛說,但是一說到我們中國的時尚,大家似乎找不到特別時尚的元素到底在哪裡,我們更多的還是用一種西式的表達。

不過,在本屆北京時裝週上,馬瑛瑛著實讓“時尚京劇”火了一把,這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嘗試。

馬瑛瑛說,公司下一步的戰略目標,就是賦予企業更加多層級的社會功能,使企業不僅有“輸血功能”,為中國文化闖蕩國際市場打出一片天地,讓世界愛上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