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一切正常,4天後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近十年來..

癌症彷彿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時代病

以前一個很稀有的病種

當下突然變得流行起來了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近日的一個不幸消息:阿里某員工因白血病去世,生前租住了半年甲醛房!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這位王同學今年1月做了全面的入職體檢,各項身體指標正常,半年後,身體不舒服後就醫,就被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

無獨有偶,前陣子有個類似新聞,時間間隔更短,一位顧客在某機構進行體檢的時候指標正常,但是4天后到醫院再次檢查時,竟被診斷為晚期腸癌,而且腫瘤已經向遠處轉移了!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對這兩件事,中六君不站隊,相信孰是孰非自有定論。真是人禍,涉事企業必須受到嚴懲!

但是如果能早一點發現癌症,就有多一分活著的機會。為什麼體檢時好端端的人,說得癌症就得癌症?帶著這個疑問,中六君請來了我院腫瘤內科鄧豔紅主任為大家指點迷津。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平時體檢能查出癌症嗎?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拋去技術因素等,常規的健康體檢確實有可能查不出癌症,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 常規體檢項目一般不包括全面系統的癌症篩查

常規體檢更側重體格檢查、心腦血管疾病、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般並不包括例如CT、胃腸鏡等敏感性和特異性高的高發癌症的篩查手段。

☞ 癌症篩查的方式不當

篩查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需要使用不同的檢查方式和手段,期望僅靠抽血檢查就能篩查所有惡性腫瘤,目前醫學水平仍然無法達到。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 個體差異、科技存在漏檢現象

大多數早期惡性腫瘤,患者很少出現相應的症狀和不適感,因此很少在患病早期就去醫院就診體檢。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癌症篩查必須做

同時要用對方法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體檢難以篩查癌症,那是不是篩查就不用做了呢?

恰恰相反!2017年美國癌症報告表明,過去二十年間,癌症總體死亡率下降了25%,主要的功臣在於“癌症篩查”的推廣。

只有定期篩查癌症,早發現早治療,才有高治癒率。在這個過程中,選用正確、有效的篩查手段極其重要!

1.

白血病(血癌)

白血病的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列於第6位,在35歲以下人群的惡性腫瘤患者中列首位。

與成人不同的是,兒童患者多集中在2-5歲,其中80%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如果接受正規的化療,治癒率可達80%以上。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❶ 流鼻血、月經過多,皮膚輕微被撞都出現淤青及流血;

❷ 臉色蒼白,經常乏力、睏倦、頭痛;

❸ 反覆發燒不退;

❹ 肝、脾、淋巴結腫大;

❺ 胸骨或其他部位經常疼痛。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染色體畸變,以及過多接觸電離輻射的人群,最好定期檢查。需要注意的是:甲醛和白血病的關係目前尚未能明確,沒有大宗臨床報道證實,只是民間的說法。

推薦檢查: 血常規+骨髓穿刺/骨髓活檢/病理檢查

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只有慢性白血病可以早期篩查。如果血常規各項指標和比例都正常,則排除了白血病可能。如果有異常,則需要進一步確診。

2.

肺癌

肺癌是我國第一大癌症。如果能在早期階段手術切除,預後將顯著改善。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大多數人肺癌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咳嗽、痰帶血絲是最典型的症狀,但部分人在中晚期也沒有出現。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50-75歲,有條件可提前到40歲,有以下任一情況,建議每年一次檢查。

❶ 現在或曾經吸菸 ≥ 20包/年;

❷ 經常被動吸二手菸;

❸ 職業原因,曾接觸石棉、鈹、鈾、氡等;

❹ 家族中有人曾患任何一種癌症;

❺ 曾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推薦檢查:胸部低劑量螺旋CT

對於肺癌來說,腫瘤在2cm以內可認為是早期。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清楚地顯示5mm以上的腫瘤,而且輻射較小。

無效檢查:拍X光

用X線胸片進行癌症篩查沒有多大價值。因為心臟、肋骨等結構可能會擋住病變部分,很難發現肺部中的小結節。

3.

肝癌

肝癌又稱“癌中之王”。我國肝癌高發,每年新發患者約佔全球肝癌發病患者的55%。早期獲得診斷的患者經過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50%以上。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當出現明顯的症狀往往已到晚期。所以高危人群切記定期篩查。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有以下任一情況者,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篩查:

❶ 有肝癌家族病史者;

❷ 長期酗酒;

❸ 有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病;

❹ 肝硬化患者。

推薦檢查: 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

這是目前主流的篩查方法,但存在一定漏檢率。據最新消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團隊找到了新檢測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肝癌的漏診率,期待該項目早日進入臨床應用。

4.

胃癌

胃癌是我國的第二大癌症,早期胃癌患者治癒率能高達85-90%,甚至更高。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多數早期胃癌患者往往沒有特殊不適,極易被忽視。以下情況應提高警惕:食慾減退、消瘦無力;上腹部隱痛或飽脹伴噁心;非食物或藥物影響下黑便。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應每年檢測一次。

❶ 平時飲食偏鹹,喜歡醃製食物;

❷ 愛吸菸、過量飲酒;

❸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❹ 既往患有胃部疾病;

❺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❻ 出生或生活在胃癌高發地:

如山東省臨朐縣、遼寧省莊河縣、福建省長樂縣等。

推薦檢查:血清PG、G17、Hp抗體檢測;MCE或常規電子胃鏡

5.

食管癌

我國是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食管癌早期術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在吞嚥粗硬食物時,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如食物通過緩慢,有停滯感或異物感,喝水後或緩解消失。勞累後及快速進食時,可能感到胸骨後脹悶或輕微疼痛。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年齡 ≥45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應每2年檢測一次。

❶ 愛吃、喝燙的東西,

如熱茶、熱粥、熱咖啡;

❷ 吸菸、過量飲酒;

❸ 患有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

❹ 來自食管癌高發區;

❺ 有上消化道症狀;

❻ 有食管癌家族史;

❼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推薦檢查:普通內鏡和活檢病理檢查

一般建議先做內鏡篩查,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再取活檢送病理檢查診斷。

6.

乳腺癌

我國每年新發乳腺癌病例約27.9萬。早期乳腺癌合理治療的話,治癒率高達90%以上,8-10年不復發。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乳腺癌可以在乳腺上摸到腫塊,大多數不會感到疼痛。部分患者可能有以下症狀:

❶ 非月經或內分泌紊亂時,出現單側或雙側乳腺脹痛;

❷ 非妊娠期,乳頭分泌血液、漿液、乳汁、膿等;

❸ 出現乳頭回縮或抬高;

❹ 乳房皮膚出現小酒窩。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20歲之後每月自檢;20-29歲每3年臨床檢查1次;30歲之後每年1次臨床檢查、1次乳腺彩超檢查;35歲後每兩年加檢乳腺鉬靶X線檢查。

推薦檢查:體格檢查、乳腺彩超

乳腺鉬靶X線準確性高,但存在輻射,不適用於年輕女性,不宜短期內反覆進行,應聽醫囑選擇。

無效檢查:紅外線儀器

這種方式很難發現乳腺早期病變。但有些體檢機構仍在使用。

7

宮頸癌

官頸癌是中國女性第2高發癌症,中國發病率位居全球第2。目前,預防官頸癌的HPV疫苗已在我國獲批上市。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多為接觸性出血。 中晚期為不規則陰道流血,多數患者有陰道排液,液體為白色或帶血,可稀薄如水樣或淘米水狀,或有腥臭。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21歲以上女性應定期檢查。21~65歲的女性,應每3年進行巴氏試驗;30-65歲每5年加檢HPV檢測。

推薦檢查:巴氏試驗、HPV病毒檢測

8

結直腸癌

位於癌症殺手排行榜第3位。在廣州,最高發的腫瘤,大腸癌排第2位,僅次於肺癌。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常常未能引起注意。中晚期會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❶ 高脂肪低膳食纖維飲食習慣;

❷ 有腫瘤家族史;

❸ 炎症性腸病/結腸息肉;

❹ 40歲以上連續2周出現便血、腹瀉、粘液便、便秘、腹瀉、腹痛。

年齡≥50歲的成年人應每年一次大便隱血試驗(FOBT)、每5年1次腸鏡。

推薦檢查:大便隱血試驗(FOBT)、結腸鏡、糞便免疫化學試驗(FIT)、CT結腸成像(CTC)

本文指導專家


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卻癌症晚期?醫生說出真相


腫瘤內科 鄧豔紅 主任


學術任職: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和2015版)專家組成員、中國老年醫學會腫瘤分會副會長、中國南方腫瘤臨床研究協會 (CSWOG)副秘書長及結直腸癌專業委員會 副主委、廣東省女醫師協會消化腫瘤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廣州市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委員會 委員、中國醫師協會MDT專業委員會 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 化療青年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消化腫瘤專業委員會 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委員及生物標誌學組 副組長

學術專長:從事胃腸道腫瘤的臨床工作和相關研究20年。在診治胃腸道腫瘤方面,具備了國際化視野。主要研究方向結直腸癌幹細胞在結直腸癌化療耐藥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標記物在預測化療有效性中的應用。

獲主持參與1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發表中英文論文30餘篇。

出診時間: 週一、週三上午;雅和門診:週四上午


文章內容來源於:湯臣倍健(tcbj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