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慈禧本來是主戰的,卻因大臣一條建議,選擇了避戰

中日甲午戰爭慈禧本來是主戰的,卻因大臣一條建議,選擇了避戰

1894年,大清王朝的北京城顯得格外熱鬧,因為今年的11月29日是大清國母、慈禧皇太后的六十大壽,醇親王奉慈禧皇太后的懿旨耗資數千萬兩在抓緊修築圓明園,但是大清朝東面的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的洗禮,從一個野蠻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了亞洲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漸漸走上了軍國主義擴張道路,此時的日本正在尋釁滋事、蠢蠢欲動,日本與大清的戰爭一觸即發。

中日甲午戰爭慈禧本來是主戰的,卻因大臣一條建議,選擇了避戰

面對大清與日本的這一戰,光緒皇帝是堅決主張痛擊日本,維護大清的東亞霸主地位,而大清政權的實際操縱者慈禧皇太后也主張打這一場戰爭,原因很簡單,第一是因為當時大清通過洋務運動、國力有所增強,而且李鴻章建立了北洋水師,清朝這支海軍被美國媒體評選為是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的海軍,李鴻章也自豪得稱自己的北洋水師是遠東第一強大之水師,如猛虎在山之勢而威脅財狼,北洋水師的強大、先進讓身懷野心的日本不敢輕舉妄動,第二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在光緒、慈禧及大多數人的眼中無非就是一個蕞爾小國,清朝用遠東最強大水師去痛擊一個蕞爾小國,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中日甲午戰爭慈禧本來是主戰的,卻因大臣一條建議,選擇了避戰

但此時的日本已經不是幾十年的日本了,可清朝統治者對日本的認知還停留在中世紀,所以對於戰勝日本有著盲目自信,朝廷中只有李鴻章等一小部分人主張避戰。

中日甲午戰爭慈禧本來是主戰的,卻因大臣一條建議,選擇了避戰

雖然清朝統治者對於戰勝日本很樂觀,但是打仗總需要銀子的,可此時清朝的財政絕大多數都用來給慈禧辦六十大壽與修園子了,根本無法支撐這場戰爭開支,於是朝廷中有大臣為國家計、為社稷計,提出暫停修築圓明園的主張,將修築圓明園的錢用作軍費,這本來無可厚非,因為凡事兒都要講一個主次,清日大戰在即,清朝應該把全部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戰爭中去,不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給慈禧辦大壽上,可慈禧得知要暫停修築圓明園工程後,勃然大怒!

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慈禧道。

中日甲午戰爭慈禧本來是主戰的,卻因大臣一條建議,選擇了避戰

這是慈禧的原話,大致意思是:你如果要讓我這個生日過的不開心,我就讓你這輩子都沒有好果子的吃!慈禧的雷霆之怒使所有人都不敢再提暫停圓明園修築的事情,就連主戰的光緒也不敢提,首先是因為光緒沒實際權利,說話不算數,其次是光緒暫停修築圓明園以一個兒子的身份來說,是一種不孝的行為。

中日甲午戰爭慈禧本來是主戰的,卻因大臣一條建議,選擇了避戰

因為這件事,慈禧從原先的"主張"變成了"避戰",因為慈禧不想讓這場戰爭毀了自己的六十大壽,於是慈禧轉而開始支持李鴻章等人的避戰、依靠列強調停等主張,在開戰後也命令北洋水師實行保守政策,最後導致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曾經遠東第一強大之水師全軍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