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的《蚁人2》,拍得太凑活了!

滑铁卢的《蚁人2》,拍得太凑活了!

在《复仇者联盟3》之后推出《蚁人2》,本以为会是《复仇者联盟4》反转局势的前奏,结果不过是大餐之后的一块小点心,不吃你会觉得可惜,吃了则觉得更饿。作为漫威新宇宙所谓承上启下的一篇,它除了片尾彩蛋与《复仇者联盟3》灭霸响指的时间线咬合,似乎对未来的《复仇者联盟4》并没有任何建树。

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出发,《蚁人2》可以说是结结实实地晃悠了影迷一把,你以为它至少该是《复仇者联盟3》悲情结尾的一块创可贴,结果却什么都不是,其目的似乎仅只是在你巨大的创口上撒了一小把盐,不仅没有任何疗伤的意图,捎带手还把黄蜂女一家给团灭了,其中还包括刚刚被千辛万苦解救出来的珍妮特。

不少影迷大呼,《蚁人2》最精彩的部分就剩片尾彩蛋了,这话一点不为过。118分钟的《蚁人2》能让我心脉为之一颤的,确实只剩下这片尾黄蜂女一家突然灰飞烟灭的瞬间。此处无需交代更多,看过《复仇者联盟3》的人都知道,那是灭霸响指的结果。这使得《蚁人2》更像是《复仇者联盟3》一个平行的番外篇章,而且还像是临时拼凑出来抢钱的那种。

滑铁卢的《蚁人2》,拍得太凑活了!

作为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二十部作品,《蚁人2》的剧情堪称漫威电影里的空洞之王,故事的定位和主心骨都相当的模糊。影片以《蚁人与黄蜂女》为题,像是一个爱情故事,男主与女儿之间的种种,则是亲情故事的诉求,而激发蚁人和二代黄蜂女荷尔蒙的,则是贯穿全篇的救母行动,即侵入量子世界解救珍妮特。斯科特一直在做好爸爸还是做好女婿之间摇摆不定,故事全无高潮,最后靠一些支离破碎的枝蔓把两小时的片长撑满。

2015年的《蚁人》以轻喜剧的模式亮相,虽说不像美队和钢铁侠的亮相那般惊艳,却也因其喜剧清流得到漫威迷的首肯,算是漫威非主流英雄的一次成功试水。相比《雷神》系列半道突转以及《蜘蛛侠:英雄归来》重新定位的喜剧风,《蚁人》的喜剧定位有其起跑线的优势。可惜《蚁人2》没能夯实它的喜剧基础,除了一件半成品战衣带来的各种意外,大多笑点都是插科打挥式的,总让人觉得被咯吱着尬笑。

更要命的是,这是一部没有反派的英雄电影,幽灵和比尔的组合被勉强贴上反派标签,他们其实和那位军火中间商一样,都是搅局者的作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反派。《复仇者联盟3》之所以横扫全球,是因为它有一个团灭英雄的超级反派灭霸,像《蚁人2》这种没有借力点的超级英雄片,人物魅力无从依附,它的英雄能量也就得不到释放。

滑铁卢的《蚁人2》,拍得太凑活了!

《蚁人2》的不给力,和蚁人的势单力薄不无关联。按照漫威的传统,超级英雄们的关系往往纵横交错,时不时地相互串门捧场。比如鹰眼和绿巨人都为《雷神》系列打援,重启的《蜘蛛侠:英雄归来》则干脆让钢铁侠成为小蜘蛛的领路人,《美国队长》更不必说,尤其《美国队长3》,英雄阵仗不亚于《复仇者联盟2》。而《蚁人》系列反其道行之,极力摘清与众超级英雄的横向联系,这使得蚁人就像是漫威宇宙里主流英雄们的一个穷亲戚,谁都不愿过来串门走动。

在《复仇者联盟3》大战之后,《蚁人2》显得太过凑活,体量以及创作态度都急转直下,其结果只能是票房的滑铁卢。《蚁人2》北美票房首周末只有7581万美元,两月下来也不过5.5亿美金,远低于市场预期,而晚了近两月上映的中国市场,也就成了《蚁人2》最后的救市宝地。从首周末中国市场的反响来看,《蚁人2》四个多亿的业绩不好不坏,本周末还有《碟中谍6》上映截胡,《蚁人2》创下漫威近年最差业绩基本已成定局。

不过对于一整个渐次铺展的漫威宇宙来说,他们并不会在意这一城一池的得失。漫威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蚁人2》少赚了三五斗,而是在《复仇者联盟3》转入悲情后,这种插科打诨式的喜剧风,和漫威当下的气质多有违和,如何调整好下一部《惊奇队长》的叙事调性,是漫威必须攻克的课题。从《蚁人2》的滑铁卢可见,市场的反应是敏感的,你稍微打点马虎眼出来圈钱,市场立马还以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